戰「疫」特刊|如鯁在喉 不吐不快

2021-02-22 自在老家

近日,我瀏覽網絡,發現很有一些觀點讓我閱之,很有些不爽。既然如鯁在喉,那就吐吐求快。

第一觀點:別再讓老人再捐款了。

在疫情到來之時,有些老人為了表達心意,紛紛捐款,有些甚至都把自己的老本都拿出來了,而且讓人不禁唏噓不止的是,他們平常的日子過得很是寒微,有些人就是拿著低保過日子,還有些甚至是拾荒的老者。對於這樣的狀況,先有媒體不斷讚美,說他們是屬於心有大義,肩有擔當的人;而現在,又有很多媒體紛紛表示自己的真知灼見:不要再讓這些老年人捐款了,有一篇文章標題就是《不要再收老人的錢了!!!》,文章還用非常犀利的語句說:收這種老人的錢,寧(此字按照原文)要臉了嗎。好像這些收錢的人是不肖子孫。

這讓我想起年少時候在一些孤寡老人這裡用餐拿小糖果錢的事了。
我的父母親,都會在過年的時候,讓我們穿上嶄新的衣服走走這些老人家,附帶上點小吃長,我們的母親總是告誡她的兒女:要是婆婆公公們已經燒好飯菜,你們也得在那裡陪著公公婆婆吃,而且也不阻止我們拿幾毛壓歲錢。我們很開心,老人也開心。不是我們的母親不體諒他們的困苦,而是我們的母親知道,愛,是用來接受的,而不是用來拒絕的。只是,我們的父母會加倍以不同的方式回贈,讓老人們體面地獲得更多!
如果因為考慮老人的處境,就簡單粗暴地拒絕老人的這顆愛心,會讓一腔熱血的老人們情何以堪?

但老人也是確實不易,他們捐的時候也沒有為自己留下後備糧,根據一些媒體報導,有些老人捐款後,卡上只剩下十三元了。
可是,我在想,那卡上的錢,不能用更好的方式滿上嗎?
譬如到這次疫情過去後,是否把他們的事跡,推廣到他們所在的街道學校,是否讓我們的百姓以及學生來為他們送愛心呢?這何嘗不是一次愛國教育,感恩教育呢?
而且,我在進一步思考,對於這樣的一批老人,政府是否可以考慮負責頤養他們的天年了。如此,是否可以進入善良的循環,這樣一來,我們的國家民族是否進入更高一層的文明呢?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

.遼河雪融,富山花開

同氣連枝,共盼春來

日本此次在武漢疫情來臨之時,不僅捐物,而且是在捐物的同時,以詩意表達他們的心意。這些寫在捐物箱裡的文字幾乎家喻戶曉。容我再次摘錄:1.豈曰無衣,與子同裳。2.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3.遼河雪融,富山花開;同氣連枝,共盼春來。4.山川異域,風月同天
這些詩句,有些來自古老的《詩經》,有些來自唐詩,有些是原創。


說真話,他們在捐款箱上寫上這些文句既展現他們的素養,又讓災情中的國人讀之心暖心慰,這原本是好事一樁啊。可是這好事卻被各種媒體沸沸揚揚不斷刷刷刷。結果呢,還為這些詩句打嘴皮仗了。當然是文字之仗。某日報拿這些與「武漢加油」!比較詩意,而某媒體(不知自媒還是官媒)又在聲討某日報論調的不對了。把奧維辛以後寫詩是殘忍的引用也上綱上線,這就有點過分了。
試想,一個人落難了,那落難的人在接受援品的時候,第一想到的難道是援助物的包裝是否精緻?而感恩的態度難道只是對於援助語言的詩意?那些此時無言的援助者呢?那些直接把捐資捐物送到你地面上的呢?難道他們不能走進你的視線?這次武漢疫情,國際社會紛紛援手,你的那些宣傳窗口卻天天在那裡禮讚人家捐物箱上的文字多詩意,有意思嗎?你讓那些沒有寫上詩句的援助者怎麼想?
況且對於日本國,他們這次表達的僅僅是鄰居的溫情嗎?縱觀歷史,我們與日本的關係何時緊張?何時鬆弛?何時陽春日?何時雷霆天?
在這裡,我只想表達一個觀點:寒流襲來的時候,感謝所有的棉被。同時狠狠地對自己說:只有你強大了,你才有資格接住那雙向你送出溫暖的手!

相關焦點

  • 咽喉異物:如鯁在喉
    俗話說:「如鯁在喉」咽不下,吐不出,甚是不快。取出這個「鯁」是每一位五官科醫生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技能。近幾年來,德清縣第三人民醫院五官科已逐步開展喉動態內鏡下取深部異物的新技術。操作醫生可直接在電腦放大的視頻下,用彎鉗迅速取出異物,可大大減少病人的痛苦。
  • 【眾志成城 抗擊疫情】戰「疫」一線 疾風勁草
    一線,他們用堅持築起「護城河」;用忠誠當好百姓的「守護人」,他們是戰「疫」一線的疾風勁草。  戰「疫」一線,疾風勁草用行動踐行著初心。認識和評價一個黨員幹部,不僅要看他怎麼說,更要看他怎麼做;不僅要看他平時的言行,更要看他關鍵時刻的表現。歲寒知松柏,危難見道義。逆風而行,無怨無悔,不分晝夜,嚴防死守,他們用行動為初心做了最好的注釋。
  • 戰「疫」急先鋒——溫州新聞網新聞部
    1月22日,新聞部發揮網絡媒體優勢,積極創新報導方式率先開闢《同心協力 戰勝病毒》專題,在市民還沒意識到疫情嚴重時,主動策劃推出《給健康過年,多上一道保險》等多個新媒體產品,引發刷屏和關注;《戰「疫」在身邊|疫情中,黨員說「我的農莊可以作隔離點」》《戰「疫」在身邊|出錢、出力、出智 甌海在外僑胞同心戰「疫」》《戰「疫」在身邊|疫情面前她又重拾診包,仰義退伍軍人「重操舊業」當起健康指導員
  • 百川戰「疫」 之 建安裡戰「疫」
    自從戰「疫」打響之後,項目經理林全平沒有睡過一個囫圇覺,他每天七點多到崗,布置好項目當天的工作後,在小區門口值守,對進入小區的人員車輛進行問詢、登記、消毒,一點都不含糊,這一幹就是一天,晚飯簡單地吃上幾口,就又返回項目部值班,直至晚上12點才回到家中。第二天又是如此。俗話說「虎將手下無弱兵」,林經理帶領的團隊也都是個個能打硬仗。
  • @五峰戰「疫」青年,你有一份青年戰「疫」紀念徽章待領取!
    五峰青年們「青春由磨礪而出彩,人生因奮鬥而升華」2020年的五四這枚戰「疫」青春徽章正是團縣委送給你們最美的禮物!!!
  • 戰「疫」前線,華盾安達與你同在!
    2020年2月8日,農曆正月十五元宵佳節,全民戰「疫」已半月有餘,本該是舉國歡慶、闔家團圓的時刻,卻有這樣一群人他們離開親人甚至離開家鄉,他們是救死扶傷的白衣天使
  • 疫在前,警不退!記無為民警湯耀明的戰"疫"事跡
    戰「疫」一線初心不改 初衷不怠——湯耀明同志的戰"疫"事跡湯曜明,男,漢族,中共預備黨員, 1990年12月出生,大學文化,2013年5月參加公安工作,現為無為市公安局泥汊派出所民警,二級警司銜。先後獲市局「優秀公務員」、個人嘉獎表彰,2019年獲「全省優秀人民警察」殊榮。
  • 戰「疫」主題徵文|我的爺爺是戰「疫」超人
    他,就是我的爺爺——我眼裡的戰「疫」超人。有一天,外面刮著大風,風中還夾雜著豆大的雨珠。看著如此惡劣的天氣,我們都很擔心,我跟爺爺說:「爺爺,天氣不好,您這麼大的年紀,萬一受涼了可不好,再說偶爾一次不去也沒關係的。」我的話音剛落,爺爺衝著我義正言辭地說:「這可不行,現在可是舉國上下共同戰役的關鍵時刻,作為一名有49年老黨齡的我,怎能臨陣脫逃?」
  • 學生園地 | 我的祖國母親是戰「疫」超人
    文/永豐小學    徐沁博你心中的超人也許是酷炫強大的鋼鐵俠,也許是飛簷走壁的蜘蛛俠,也許是力大無比的綠巨人……而我心中的超人是我偉大的祖國母親,她是一位戰「
  • 看冀職人「四線」戰「疫」迎曙光
    戰「疫」勝利曙光在望,這是舉國戰「疫」,全國人民英勇奮戰的成果,在這份成果裡,也有我們冀職人的一份力量。自今春全區抗疫防控以來,冀州職教中心按照區委政府區教育局統一部署,全力以赴抓好各項疫情防控工作,分「四線」戰「疫」,英勇奮戰。入戶排查戰線,不畏風險。
  • 湯頭派出所戰「疫」警事
    正月初三河東公安吹響了戰「疫」集結號
  • VOLG大賽|宅家戰「疫」,快樂學習
    03.29~04.05  初賽作品收集04.08~04.12決賽投票04.13公布比賽結果以①宅家戰「疫」②快樂學習為主題,二選一或者二者兼有。以個人形式參賽,參賽作品需要緊扣「宅家戰「疫」,快樂學習」VLOG大賽主題,作品發送至郵箱:會計學院📬: 1191476100@qq.com經濟與金融系、中文系、國際學院、創意與設計學院📬: 1643499633@qq.com工商管理系、
  • 戰「疫」•蘭職在行動26丨為蘭職戰「疫」注入強大輿論引導力
    推出「戰『疫』•蘭職在行動」系列報導,讓黨旗高高飄揚、湖北學生的最美堅守、學工人的暖心陪伴、後勤工作的默默奉獻、脫貧路上的防疫攻堅戰、蘭職青年的「疫」往直前、初教院共產黨員的初心、時刻準備著的機電學生、信息輔導員的溫暖防控、數傳師生一筆一划繪情、汽車人跟崗實習的戰「疫」日記……一個個鮮活的典型形象、一個個生動的感人故事,都是蘭職人防疫抗疫鬥爭的工作紀實,都是蘭職精神的生動寫照。
  • 致敬戰「疫」英雄,山城今夜為他們點亮!
    它們閃耀在山城的江水兩畔在重慶人的心中留下抹不去的崇敬他們是↓↓↓◆義無反顧衝鋒在前的帶頭人劉煜亮◆21天輾轉近4000公裡火線的救治專家王導新◆移動戰線上的抗疫「隱形戰士」文永生◆17年後重披「戰甲」的最美醫護劉華◆從未缺席一線救援的傳染病防治首席專家毛青◆把烈性傳染病防護經驗帶到抗疫戰場的「永動機」宋彩萍◆退伍不褪色的抗疫退役老兵趙孝英◆越艱險越向前的「急先鋒」劉景侖◆救治重慶首例治癒出院患者的主管醫生黃霞◆勇戰火線的護士長張晞
  • 徵集令丨蓬萊戰「疫」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
    作為重要宣傳陣地,大眾網責無旁貸,誓與全市人民攜手同行,爭分奪秒,全力戰「疫」!即日起,大眾網蓬萊微信平臺面向所有讀者徵集線索與你我共同分享蓬萊戰「疫」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我們關心每一個與疫情相關的數字,每一個與防疫相關的科普,每一個與戰「疫」相關的故事,一起為蓬萊戰「疫」中那些閃閃發光的瞬間的感動,或者聊聊#在家如何打發時間#的好方式,談談#疫情結束後要做的第一件事#,提升自己的有趣視頻、故事等……文字,圖片,視頻、音頻
  • 李海印——「疫」不容辭,決戰「疫」線
    當妻子還有點猶豫時,擔心安全時,他果斷回道:我是農工黨員,又是醫院的骨幹力量,這是一場理想信念和能力水平大考,更是一場檢驗「不忘合作初心,繼續攜手前進」主題教育活動成果試金石,沒有國家的安康,哪有小家的幸福與安寧。他就是李海印,一位年輕的農工黨黨員。縣醫院第三梯隊的領銜骨幹「勇士」——李海印。
  • 失散16年河南父子在戰「疫」一線重逢
    來源:武平發布十六載陌路閩粵贛邊父子再牽手,一千裡尋親戰「疫」前線骨肉重相聚。
  • 【林口縣中醫院】暖心中藥飲 彰顯戰「疫」力量
    有了中醫藥的助力,打贏這場戰『疫』我們將更有信心,更有勁頭。為了給隔離群眾和一線工作人員更安全的健康保障,1月13日開始,林口縣中醫院每天不間斷連夜煎藥並為隔離群眾和一線工作人員配送中藥飲,現已累計配送4000多包中藥飲。對隔離病人的中醫藥治療開具綠色通道,加快隔離病人的治療和康復。一袋袋中藥飲暖人心,一份份真情鼓士氣。中藥在這次疫情中發揮作用,願早日取得戰「疫」勝利。
  • 戰「疫」中靚麗的青春風景線
    2020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型冠狀肺炎疫情形式依然嚴峻在這場抗疫戰爭中我們身邊多了許多可愛的人
  • 老兵戰「疫」——牛心鎮牛鮮村退伍軍人林春吉
    疫情發生以來,66歲的退役軍人林春吉始終衝鋒在前,積極投入戰「疫」,始終奮戰在防控一線,織密防控網絡,用實際行動履行著「若有戰,召必回,戰必勝」的莊嚴承諾。退伍不褪色,爭當抗疫逆行者。在疫情防控通知後,林春吉就帶領全村黨員志願者投入戰疫,堅守卡口、入戶登記、宣傳防控知識,解決群眾需求,每一天都在抗疫一線忙碌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