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長7公裡、橫貫老城區的核心幹道——平安大街啟動環境整治提升。今天上午,記者探訪位於東城區張自忠路的示範段,這裡已率先開工,搭起了圍擋。今年到明年,東城區將把其改造成綠色生態的林蔭大道,讓人們穿越綠色親近文化遺址。
今天上午,平安大街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東城區段張自忠路施工現場,道路兩旁架起了工程圍擋,道路中間隔出了中央綠化帶施工區域。和冠欣 攝
老城更新留住風貌
平安大街全長7公裡,橫貫東城、西城,在3.1公裡的東城段,南鑼鼓巷、景山、東四三條至東四八條等多片歷史文化保護區分列兩旁,玉河、皇城根遺址公園等周邊文物古蹟眾多,可謂「一條平安街,半部北京史」。
然而,長期以來,平安大街存在部分路段機非混行等交通不友好現象,牌匾等標識與周邊歷史文化保護區不協調等問題也讓老城風貌逐漸模糊。
老城更新,留住風韻。此次改造將圍繞建築風貌整治提升、公共空間提升、交通綜合治理、示範院落提升等內容進行。
在風貌提升上,東城區對沿街建築進行分類梳理,按類型制定了改造措施。例如對歷史信息明確的建築以「修舊如舊」為原則,重複利用老舊材料,恢復傳統形制;對重要的歷史地標,提供「菜單式」選項,充分徵求周邊居民意見;對歷史文化遺址也將進行保護性改造。
拓展健步悅騎空間
大街提升,在保護老城風貌的同時,也將方便市民的現代生活。
1999年,平安大街進行了改造拓寬,形成了目前平緩開闊的現狀。時隔21年後,40米左右的道路寬度已經不再符合當前老城區的交通環境要求。由於目前的道路寬度過大,過街距離過長,且大街沿途缺乏林蔭,通行安全性、舒適性低。
打造綠色交通出行體驗,是整條大街交通優化提升的重中之重。東城區將通過適當縮窄機動車道、設置過街安全島、加強慢行系統建設、規範非機動車停放等措施,實現骨幹道路功能轉型為綠色交通骨幹道路,拓展健步悅騎空間,優化市民交通出行體驗。
增加中央綠化帶
增加中央綠化帶,將平安大街改造成綠色生態的林蔭大道,也是本次治理中濃墨重彩的一筆。
整條大街的綠化將秉承「四季常綠、三季有花」的基本原則,採用常綠鄉土植物、變色彩葉樹種,打造色彩豐富的秋季景觀、改善冬季景觀效果。以張自忠路為例,張自忠路兩側有大量王府、名人故居及古建築,種植設計將秉承「府邸蘊玉 蘭棠富貴 民國氤氳 月季芬芳 古城新人 林蔭慢行」的設計理念,重點打造約640米長的中央綠化帶。
「屆時,伴隨張自忠路段文化遺址的逐步開放,林蔭大道將把這些遺址串聯起來,讓人們穿越林蔭親近文化遺址。」東城區城管委環境建設管理辦公室副主任王濤說,今年年底張自忠路段基本完工亮相後,明年將啟動改造地安門東大街、東四十條路段,明年年底全部完成後,平安大街將與崇雍大街交相輝映,成為中心城區的美麗風景。
(原標題:平安大街路中央增加綠化帶 沿線建築分類改造 打造綠色出行體驗)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李瑤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