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正元:春節就是「中國新年」,不是政治人物可以廢除的

2021-02-19 瓜爾佳視角

來源:海峽導報

春節假期即將結束,國民黨前副秘書長蔡正元今天在社交媒體發文大談春節歷史,他指出春節就是中國新年,不是政治人物用改造、改革或革命的名義就能廢棄的,想這樣做的人最後都得向中國文化低頭認輸。

蔡正元指出,「春節」這個名詞原本是用來指「立春」,自漢武帝時即把「過年」定名為「元旦」,因緣際會被袁世凱改用「春節」來指稱「過年」。中國從龍山文化時代可能就已出現「過年」文化,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裡發展出除夕、過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冬至八大節日的文化系統,這套歷年制度的文化系統,被認為夏朝時即已出現,故稱「夏曆」,「過年」就是「夏曆元旦」,「陰曆」或「農曆」是辛亥革命後的說法。

蔡正元表示,日本雖也學到這套文化系統,但僅及於皮毛,沒有深入社會和家庭結構,因此明治維新很容易就廢棄了。辛亥革命後孫中山等人曾想廢除「過年」改以陽曆新年取代,把「元旦」改定為「陽曆新年」且禁止農曆「過年」放假,也不讓「過年」再稱為「元旦」,袁世凱則於1914年恢復「過年」,但改稱「春節」放假,所以有人開玩笑說,袁世凱是中華文化的守護者。

蔡正元指出,1928年北伐結束蔣介石下令廢棄「除夕」和「春節」,禁止春節放假,還派軍警上街逮捕違禁商家,處罰貼春聯和慶祝活動,1931年九一八事件後蔣介石辭國民政府主席,春節禁令形同瓦解,但蔣介石很快出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於1934年搞「新生活運動」,並未正式恢復春節,因為春節是「舊生活」。

蔡正元表示,1950年蔣介石在臺灣復職,才不敢在臺灣禁止「過年」,因為連日本殖民統治都不敢,臺灣成了唯一過年沒被禁過的地方,日本人過他們的陽曆「日本新年」,臺灣人過自己的農曆「中國新年」。蔡正元總結,春節的英文是「中國新年」(Chinese New Year),不是什麼「Spring Festival」,這一天是中國五千年文化系統的「歲首」,結合中國人的家庭價值和民族文化,不是政治人物用改造、改革或革命的名義就能廢棄的。

聲明:本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感謝作者的辛勤付出。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