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實版萌呆小黃鴨
磚家拍磚: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萎蒿滿地蘆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時。
蘇軾一首《惠崇春江晚景》不僅描繪了滿目春色,似乎還看到了一桌子好菜,把東坡先生大吃貨的本性展現得淋漓盡致。詩中的蔞蒿就是蘆蒿。
青青河邊草
蘆蒿是近水植物,似乎為南方特產了,事實並非如此,東北和華北才是盛產地區,其他如甘南、陝南、山東、山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雲南以及廣東北部都有,華東地區則是江蘇、安徽。東北人稱之為柳葉蒿,河北人稱之為高莖蒿,江蘇人稱之為水艾,江西人稱之藜蒿,四川人的稱呼最雜:香艾、劉寄奴、紅陳艾……其中有個叫法最「規矩」——蘆蒿。總之,它在低海拔地區的河湖邊上和沼澤地帶容易生長。
蘆蒿品種多樣,有大葉蒿、碎葉蒿(按葉型分);亦有青蘆蒿、白蘆蒿、紅蘆蒿(按顏色分)等等。我們平時看到和吃到的蘆蒿,大部分應該都是青蘆蒿。
野性清透 異香留齒
吃蘆蒿不易,不僅是時令——過了三月四月就老了,更主要的是費時——蘆蒿有「一尺扔八寸」之說,蘆蒿只吃梗上最嫩的一小段,掐摘一盤蘆蒿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必須用手掐,才能提鮮揚清。
最知名的蘆蒿菜:蘆蒿炒香乾
蘆蒿炒臭幹是南京人的最愛
蘆蒿是野菜,因廣受喜愛,近年也有人工種植,有人欣賞它的清香,有人嫌其寡淡有「生腥氣」。食材君認為,蘆蒿的清香的確未脫野氣,有著濃厚的自然草香,這種味道,需要和味道同樣濃厚的食材搭配,方顯平衡,如南京人愛用香乾、臭幹或鹹肉同炒,江西人愛用臘肉同炒,就是這個理兒。
蘆蒿炒鹹肉
蘆蒿炒臘肉是鄱陽湖的特產美食
蘆蒿需要重油、大火、快炒,方能逼出清香、留住脆嫩。吃時外脆內糯、嫩鮮備至,少有纖維感。
磚家碎碎念:茼蒿
蘆蒿和茼蒿是菊科的親姐妹,所以最易混淆,茼蒿也叫蓬蒿菜,北方俗稱蒿子稈,茼蒿有著和蘆蒿類似「蒿氣」(草香),但較之清淡。從每年的冬季及下一年春季採食莖和葉,涼拌、清炒和火鍋都可。中藥中的一味「野菊花」,就是茼蒿花。
了解更多食材
點擊本頁左下角「閱讀原文」
或在首頁輸入數字「1」
看食材君為您匯總的精選文章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