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思英,男,83歲,平遙古城縣衙街上黃煎攤攤主,而且彈得一手好吉他。這位80多歲的老人無需依靠兒女,憑藉著自己的力量就能把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風生水起。「生命不息,奮鬥不止」,是對老人最恰當的形容。
只要我還能動,我就會堅持做下去,永遠不拿年齡作為好逸惡勞的藉口。
——武思英
「小河的水清悠悠,莊稼蓋滿了溝,解放軍進山來,幫助咱們鬧秋收,拉起了家常話,多少往事湧上心頭……」
走在平遙古城縣衙街上,一個渾厚的嗓音傳來,聲音來源處已被遊客圍得裡三層外三層,撥開人群擠進去才看到吟唱者是一位耄耋老人,他彈著吉他唱著歌,守著熱乎乎的黃煎攤子。他叫武思英,現年83歲,是縣衙街上的資深「網紅」。
黃煎攤、吉他手、勵志網紅、耄耋老人,這是一個什麼樣的組合?
「大爺,您這不是攤主,是個真真實實的文藝『青年』啊!」面對記者的感嘆,他哈哈大笑起來,臉上透著得意之色:「我打小就有這個天賦,十二歲就會偷學著自己做二胡,拉二胡了。」
他告訴記者他出生於1935年,從小喜歡音樂,12歲時在鄉裡的集市上遇到一個拉二胡的民間藝人,回到家裡,拿竹筒做琴筒,在山上打了野蛇做了琴皮,拿木棍當琴杆,待半月後的鄉裡集會,他又央求那位二胡藝人幫忙買了琴弦,終於做出了一把屬於自己的簡易二胡。農閒時,武思英在大樹下拉二胡,「吱吱呀呀」的琴聲中,他與音樂結下了緣分。
「好活了沒兩年,14歲的時候,爹媽遭了意外,一下子全走了,我是老大,要養活下頭兩個弟弟。」沉思說,14歲時挑起養家的擔子,不知不覺就成了務農的一把好手,勞累休息時,村裡其他人拉家常,他就拉著自製二胡哼調調。幸運的是,五年後平遙晉劇團招人,武思英憑著自學二胡,進了劇團工作。「我學東西比較快,進去以後就學著寫開場白,當時邊拉二胡邊學會了唱戲,還有人讓我教他們唱戲呢。」說起這些,武思英神採奕奕,還即興哼唱了幾句。
1955年在村裡大喇叭的召喚下報名參了軍。在部隊的日子裡,他總能為身邊戰友帶來樂趣。
退伍後當過鐵路警察、下過煤礦、收過古董……兜兜轉轉,晚年時回到了老家平遙。
如今,他的黃煎攤已經成為平遙古城的一道風景線,攤前常常排著長隊。更有甚者,專程從外地趕來,只為一嘗黃煎,一品音樂,一睹風採,還有人叫他「煎餅之王」。武思英之前並不會做黃煎,這門手藝源於他的一次偶遇。
武思英在古城縣衙賣煎餅已經20年,踏實勤勞帶給他的,是一批批忠實的顧客,也是一份穩定的收入。武思英透露說:「一月能掙一萬來塊錢,旅遊旺季更多。」
來源:山西報
【關注平遙警事,了解平遙動態。與21萬粉絲一起了解平遙的大小事!平遙警事:有料有味道,有趣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