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藍顏也傾城
永盛公司宿舍樓下的小店裡,經常坐著一位七十多歲的老人。他精神矍鑠,面甚慈祥,常常會招呼進小店買東西的工友陪他喝酒。
起初我以為,老人就是小店的老闆。後來才知道,並不是。他居然是永盛公司的老闆。只是已經半退休,公司平常都是由他兒子打理。
大家都不把這位慈祥的老人叫老闆,而是親切的喊他「老爹」。
老爹是臺灣人,之前在廣州開廠。規模擴大後,搬遷到了地租較便宜的僑鄉——江門。
桌子上擺一堆鹹香花生,每人一瓶啤酒,大伙兒圍著老爹,聽他講過去的故事。這是下班後,小店裡常有的情景。
每每說起他從七個人的小廠,發展到今天的規模,老爹就感慨不已,還是大陸的政策好呀。當年剛到廣州開廠,資金有限,如果買了機器,就沒錢租廠房。
正犯愁呢。當地村委會找到他,願意用合股的方式提供廠房,解了他的燃眉之急,事業才得以順利開展。
後來廣州飛速發展,房租也水漲船高。他才和村委會友好分手,搬遷到了江門。
老爹的這個「爹」字,真不是白叫的。建廠初期,員工不多的時候,公司所有員工子女的學費,都由公司報銷。春節前主動留下來趕貨的員工,如果公司沒能買到團體票,老爹就會買飛機票送員工回家過年。
在永盛公司的一年多時間裡,我從來沒有聽哪個同事說過老爹不好的話。都說無商不奸,老爹卻做到了零差評。這在我二十餘年的打工生涯中,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老闆零差評?怎麼可能?
別說你們不信,寫完我自己都開始懷疑起來。仔細回想,差評應該還是有的,只是我沒機會聽到而已。
比如,曾經有好表現者對老爹說,老爹呀,咱們公司400多號人,至少有100人在玩,您可得好好管管才行。
老爹忿他一句,有200個人在玩又怎麼樣,人家能玩是他的本事,只要能幫我賺錢就行。
好事者一時語塞,只能悻悻然走開,心裡肯定是會腹誹老爹的吧?
有段時間,老爹發現食堂早餐浪費特別嚴重,很多員工隨便吃幾口就倒掉,幾個潲水桶裝得都冒尖了。老爹就問大家怎麼回事,大伙兒都吐槽說太難吃了,一點味道都沒有。
老爹當時沒說什麼,第二天特意起了個大早,悄悄觀察食堂師傅是怎麼做早餐的。只見6點鐘的時候,有個師傅起來添了一大鍋水,加火後又回去睡覺。快7點鐘的時候,幾個師傅才慢悠悠來到食堂,把成袋的米粉倒進大盆,用鍋裡的開水一衝,再撒一把鹽,湯米粉就算大功告成。
這一切,老爹都看得真真的。下午就出了通告,食堂幾個師傅全部開除,後勤主管監督不力,記大過處分。
不知道這些人,有沒有給老爹差評呢?
上篇寫過老闆教育子女如何苛待員工,本文自然也要說說老爹如何教育兒子才是。
我進永盛比較晚,聽大家說得最多的事兒,就是老爹的兒子一餐飯花了4000多塊,被老爹知道後,臭罵了一頓。然後發配到美國去打洋工,幾年後才讓他回來掌管公司。
雖然是聽說,但我相信這事兒絕對是真的。
習慣了大手大腳的人,回來後依然沒有多少收斂,對於這個能掙會花的兒子,老爹也只好自嘲,親生的,親生的!
老爹的兒子喜歡釣蝦,就請了挖機在公司後面挖了一個養蝦池。除了他自己釣,也對外營業。公司的員工也可以去釣,當然,是免費的。
為了請客方便,他還自己投資開了一家酒樓。開業以後,每個部門輪流去吃大戶。有時候趕貨辛苦了,主管們也會跟他申請,去吃大餐。
最搞笑的一次,他喝醉酒啦,搖搖晃晃竄到車間裡面,問我是做什麼的?
我答,做員工呀。
他擺了擺手,不對呀,你戴個眼鏡斯斯文文的,怎麼沒做管理呢?
然後跟我說了一通胡言亂語,臨走還給我留了電話號碼,拍著我的肩膀說,以後就是兄弟了,有事一定要給他打電話……
這電話我當然是沒打過,酒後戲言,傻子才會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