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打擊治理電信網絡新型違法犯罪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在京召開,部署在全國範圍內開展為期一年的新一輪打擊治理電信網絡違法犯罪專項行動。全國公安機關按照公安部統一部署,精心組織、周密部署,深入推進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行動,向詐騙分子發起凌厲攻勢。
近日,鄂州市公安局反詐中心按照領導指示保持7×24小時值班監測,及時組織實施緊急處置,成功阻止兩起電詐案件,避免了群眾重大財產損失。
一切的開始
3月30日14時08分,有臺灣電信詐騙分子不斷使用電話詐騙我市群眾,反詐中心接收到預警:陳某正在被臺灣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施騙,值班民警吳俊兵迅速通知樊口派出所前往攔截。樊口派出所民警與被騙人取得聯繫後認真勸阻,被騙人終於決定不向騙子轉帳。
4月1日13時24分,反詐中心接收到預警:柯某正在被臺灣詐騙分子冒充公檢法施騙,值班民警汪婧迅速通知太和派出所前往攔截。由於被騙人手機始終處於通話狀態,無法取得聯繫。根據經驗,判斷被騙人可能正在接受騙子教授手機銀行轉帳操作,反詐中心立即通知相關部門緊急短暫切斷通訊。恢復通訊後,太和派出所民警立即與其取得了聯繫並認真勸阻。由於切斷通訊及時,被騙人未能學會轉帳操作,加之太和派出所民警快速趕到,詐騙分子未能得逞。
十分小心
詐騙分子假冒公安、檢察院或者法官等以涉嫌各種違法犯罪為由,要求受害人提供帳戶核查資金或將資金轉入「安全帳戶」。騙子甚至還會製作假「通緝令」,以達到操控被害人的目的。此類詐騙常由臺灣電信網絡詐騙犯罪集團實施,他們利用臺灣與160餘個國家和地區免籤的便利,將窩點設置在亞洲、歐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的國家,並將詐騙目標逐步轉向境外華僑及留學生。
為繞開詐騙電話防範攔截系統,詐騙分子在撥打詐騙電話時規避「公安局」等敏感詞彙,以電話欠費停機、快遞包裹有問題等為切入點,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後,立即以添加「警用QQ」「警用微信」「筆錄QQ」等名義,利用網絡聊天工具與被害人進行後續聯繫。
在這類騙局中,騙子能讓受害人深信不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能準確說出受害人的姓名、身份證號、手機號,甚至銀行卡號,而這些公民個人信息都是詐騙團夥購買所得。
現在的詐騙「黑科技」不斷升級換代,詐騙分子不僅在電話中冒充公檢法人員,還誘使受害人安裝以假亂真的「公安系統」APP。這類APP打著「公安部」的旗號,完全由受害人自行操作,看似公正、公開,更具迷惑性。
警方提醒:
1、公檢法部門絕不會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向您索要錢財;
2、公檢法辦案沒有「資金清查帳戶」,更不會要求當事人以轉帳方式查驗資產合法性;
3、陌生人要求轉帳匯款,一定要做到不聽不信不轉帳;
4、收到恐嚇威脅的陌生簡訊或電話,不要驚慌失措;
5、如果發現被騙,請立即撥打110!
新聞爆料、房屋租售信息、招聘求職信息
商務合作/微信:18771888848
聲明:素材、圖片來自網絡,版權規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