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恐20年|世界各國學會如何治療恐怖主義「癌症」了嗎

2021-12-10 澎湃新聞

收錄於話題 #全球反恐20年 3個內容

澎湃新聞特約撰稿 李昊

二十年前,當「9·11事件」發生時,一些人對恐怖主義還很陌生,人們還沒有意識到,恐怖主義即將改變我們熟悉的世界。「9·11事件」開啟了新一輪國際恐怖主義的高潮,歐洲、美洲、亞洲、非洲持續上演慘烈的恐襲悲劇,二十年來,很多曾經安詳的國家,無數曾經幸福的平民,開始遭到恐怖分子的傷害。


時至今日,反恐二十年,世界還在與恐怖主義進行艱苦卓絕的鬥爭。恐怖主義從未遠去,他們只是暫時蟄伏。

2001年9月11日,美國紐約,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兩架民航客機撞向紐約世界貿易中心「雙子塔」。人民視覺  資料圖

恐怖主義是一個悖論,一方面,人類社會自身的問題製造了恐怖主義,另一方面,人類社會又在竭力防範恐怖主義。反恐就像是治療癌症,既要切除病灶,更要除去病根,還不能毀了身體。


首先,戰爭能否消除恐怖主義?一說到恐怖主義,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飛機飛彈和特種部隊,就會想到軍事和戰爭。其實,很多國家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恐怖主義作為單純的軍事問題,希望通過戰爭消滅恐怖主義。比如,「9·11事件」就釋放出了兩股暗黑的力量,一個是恐怖主義,一個是反恐戰爭。「9·11」之後的二十年裡,兩股力量相互糾纏,互為因果。從阿富汗、到伊拉克、再到敘利亞,戰爭此起彼伏。不同的國家、集團、教派、民族、還有主義,都被捲入其中。曠日持久的戰爭在電視屏幕上看著好像很酷炫,但在現實中很殘酷,造成了巨大的社會混亂,嚴重的人道災難,還有深深的偏見與仇恨,這些正是醞釀了恐怖主義的肥沃土壤。恐怖主義的高潮,常常與戰爭的高潮,相伴而生,同步到來。在伊拉克和敘利亞戰爭最激烈、最混亂的時刻,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正在開疆拓土,四處發動襲擊。


其次,偏見歧視與恐怖主義總是如影相隨。恐怖主義的主要生存策略是尋找國家、種族、文化、信仰、教派之間的分歧、誤解,並不斷利用和擴大敵意,最終撕裂社會。賓·拉登就希望挑起伊斯蘭世界與西方世界的大決戰,用無辜者的生命成就自己的野心。為此,各國的反恐策略,都強調精準打擊,都很重視爭取大多數,都避免打擊一大片。對於任何社會而言,打擊一大片的最快的方式就是偏見與歧視,把一些文化、群體、地區打上低人一等的汙名化標籤。很多國家都是在付出代價之後,才開始警惕基於種族、民族、文化、宗教信仰、地域的偏見與歧視現象。


最後,恐怖主義與極端主義是一對「好兄弟」。恐怖主義本身是極端主義的一種,所謂極端,就是不尊重現代文明的準則,常常表現為反人類言行,總之一句話,就是不把別人當人,一言不合就喊打喊殺,意見不同都要滅人國家,滅人全家。而恐怖主義正是為了政治目的,為追求恐怖效果,而踐踏人類的文明準則。因不包容、不寬容而蔑視和踐踏無辜者的生命、尊嚴與自由。根除恐怖主義,需要一個更加公正、文明與寬容的世界。

2011年6月9日,阿富汗南部赫爾曼德省,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人走在戰場前沿地帶。人民視覺 資料圖

「9·11」發生時,世界還不熟悉恐怖主義,還沒做好應對恐怖主義的準備。為此,大國在國際反恐問題上普遍吃過大虧。反恐與戰爭在策略上不同,在戰場上,最好的防禦就是進攻。而在反恐中,則要堅持防守反擊的策略。一方面,美、英、法、德、比、俄、西班牙等國都沒有處理好本土防範與國際反恐的關係,都是在本土缺乏完備反恐體系的情況下,在民眾安全防範意識很薄弱的時候倉促開展國際反恐軍事行動,錯把反恐當戰爭,認為有更大的航程、更遠的射程,更大的威力,就有更大的優勢。可惜,恐怖主義恰恰是一種四兩撥千斤的不對稱較量。大國自認為有飛機、飛彈可以遠程打擊,結果,國際恐怖主義只要找到一個薄弱環節,一次反擊,就可以在一國造成巨大傷亡,導致國家倉促轉變發展方向,意外中斷發展進程。從這個意義上,賓·拉登改變了美國的發展道路,導致唯一的超級大國一度走到破產的邊緣,並一路下行。


另一方面,很多國家都曾忽視恐怖主義背後更深層次的國際政治問題與社會文化問題,導致國家陷入曠日持久的戰爭泥潭。時至今日,在總結阿富汗、伊拉克戰爭時,很多人還在爭論,到底大規模的反恐戰爭好,還是小規模的特種作戰更好。其實,這都是反恐問題的冰山一角。恐怖主義的本質是社會問題,最佳的反恐政策是社會政策,最佳的反恐利器不是飛彈,而是恢復法律秩序和重建社會共識,簡單而言,就是讓絕大多數人對彼此,對社會恢復信任、信心和希望。


再者,很多強國都曾試圖憑實力單打獨鬥,碾壓恐怖主義,最終卻發現,說好的甕中捉鱉,變成了水中撈月。因為,國際恐怖主義就像是流動的病毒,在全球不斷的複製、感染、轉移。


二十年的慘痛教訓,大國普遍建立起了完備的反恐法律制度、安全防範體系、以及國際合作機制。強身健體,紮緊籬笆,兄弟團結,鄰裡和睦,才是對付恐怖主義的良策。為此,各國愈發重視標本兼治、打防結合,高度重視社會公正、權利平等與經濟發展,剷除恐怖主義的社會土壤。


「9·11」二十年,從推翻塔利班開始,到塔利班歸來結束。二十年如一夢,流淌了多少鮮血,葬送了多少希望。歷史輪迴中,世界終於意識到,消除國際恐怖主義是一場文明與野蠻的較量,人類社會對於公正的國際秩序,以及對生命、尊嚴、平等、人道、多元等基本文明共識的堅定程度,影響著國際恐怖主義的興衰,也決定著國際反恐鬥爭的成敗。


(李昊,四川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恐怖組織在全球勢力範圍有多大 你知道嗎?
    同時,反恐也成為了這次G20峰會各方關注的焦點。恰巧,當地時間今天晚上,峰會工作晚宴的原定議題就是「全球挑戰、恐怖主義和難民危機」。法國遭遇恐怖襲擊,對這次G20峰會上各國討論的國際反恐合作將產生什麼影響?由於法國巴黎剛剛遭受大規模恐怖襲擊,讓本來已經有很高級別的峰會安保工作嚴上加嚴。△此次峰會安保人員配備達12000名。
  • 【專題】9部反恐電影,讓我們勇敢面對恐怖主義
    自從「911」事件爆發後,恐怖主義的陰影在人們心中一直揮之不散,當我們再次目睹這樣的暴行,除了悲痛更多的是憤怒。但是,我們如何處理這樣的情緒,理性地面對恐怖主義,不光歷史還有很多電影都為我們做出了正確的表率。因此,今天,我們精選了九部反恐電影,以供大家參考和交流。
  • 臺灣引進最先進質子治療,癌症治療再受國際矚目
    臺大癌醫引進全球僅20幾臺、最先進的質子治療設備,預計明年啟用。衛福部次長石崇良說,目前全臺共核准10臺質子治療設備,盼讓世界看見臺灣醫療實力。臺大癌醫中心醫院輻射科學暨質子治療中心(輻質中心)昨日(20日)上午舉辦質子治療系統吊裝典禮,臺大癌醫中心醫院院長楊志新、臺灣大學校長管中閔、永齡基金會創辦人郭臺銘、衛福部次長石崇良等人均與會,見證這項重要的裡程碑。
  • 美國反恐二十年,變了
    在過去二十年中,美國反恐在其國內取得了顯著成績,自「9·11恐襲」之後再未發生任何類似級別的嚴重恐怖主義事件。這得益於美國及時總結教訓,從體制上對包括反恐在內的國家安全體製做了重要升級。美國還成功重挫了「基地」組織,擊斃了「基地」首領賓·拉登及其高級助手,在2001年推翻了當時的阿富汗塔利班政權,這些都得到了聯合國的支持。由於「基地」組織是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恐怖組織網絡,而且在其阿富汗營地培訓來自我國新疆的「東伊運」成員,所以中國採取了「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的政策,就地區和全球反恐與美國開展了合作。
  • 【反恐措施】獨立國協國家成立國際洗錢與恐怖主義融資風險評估中心
    獨立國協國家成立國際洗錢與恐怖主義融資風險評估中心哈通社/努爾蘇丹/2月3日 —— 據金融監督署新聞處消息,獨立國協國家金融情報部門負責人理事會
  • 日本醫界良心近藤誠:可怕的不是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你相信嗎?
    如《患者啊,不要與癌症鬥爭》《癌症別急著開刀》等,我們再來盤點歸納一下他在著作裡對人們的一些告誡:1.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癌症的治療,有些原本很精神的人,為什麼得了癌症後卻撐不了多久?因為接受了癌痛的治療。2.真性癌早發現也沒有用,要看10年的生存率,才能判斷有沒有治好。3.手術很可能激發癌症,手術留下的傷口,破壞了正常細胞的壁壘,血液中的癌細胞會乘虛而入。4.化療藥物的毒性很強,會帶來嚴重的副作用,能否延長生命還有待證明,抽菸的時間長,化療的毒性就體現的越明顯。5.90%的癌症,治與不治,生存時間都一樣。
  • 聯合國肯定中國在全球反恐中的努力
    新華社倫敦11月16日電 (記者梁希之)正在英國倫敦訪問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16日接受採訪時,對中國在國際反恐合作中做出的努力給予肯定,希望中國在這一領域繼續發揮作用
  • 全球哪些地方治療癌症最厲害?中國最佳腫瘤醫院排名出爐
    全球哪些醫院治療癌症最厲害?肺癌應該去哪家醫院看?結腸癌手術哪家醫院做的好?國內醫生說我的病沒有治療的價值了,美國醫院還有好的辦法?腦瘤能去日本治麼?一個人患癌,全家人都會感到崩潰,最令人頭痛的是哪裡治療癌症比較好!
  • 原創丨反恐,中國要出重手了!
    沁香甜美,茶湯紅潤有光澤,口感潤物細無聲,1顆喝1天湯色口感不退,健脾養胃解膩,一口氣買4袋實惠裝太划算了!
  • 讓世界人民震驚的十部反恐大片,你看過幾部
    因此,長期以來反恐始終是維護社會與國家安全的重要議題之一,也一直在影視作品中維持了不小的熱度。下面來細數哪些讓世界人民震驚的十部反恐題材的影視作品,目的不僅僅是為了耳目一新,更重要的是銘記歷史。1、《國土安全》《國土安全》是一部根據以色列劇集改編,以反恐、懸疑為主題的美國電視劇,該劇通過對後911時代人們觀影狀態的刺激,很容易的就引起了收視潮流。
  • |罕見病:必讀|心臟癌症十分罕見,看看是什麼原因?
    儘管心臟疾病是全球各國的「頭號」致死疾病,排在第二位的癌症之前,但心臟癌症卻極其罕見。一項研究顯示,每年每10萬人中僅有1.38人發生原發性心臟腫瘤。來自美國田納西州的一位62歲名叫米切爾女士正忍受著難以言表的疲勞,這種折磨甚至超越了疲倦本身。每天下班回家後,她沒有任何精力做事情,這種不適感已經持續了多年。
  • 美國癌症學會報告: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5%,得益于禁煙、早診和早治
    全美最權威癌症專業協會機構——美國癌症學會剛剛公布了2017年年度報告。
  • 恐襲一年後,紐西蘭引領全球打擊網絡恐怖主義
    一年前的今天,為打擊網絡恐怖主義,紐西蘭總理Jacinda Ardern
  • 《中國新疆,反恐前沿》和《幕後黑手——「東伊運」與新疆反恐》
    《中國新疆,反恐前沿》,這部時長近一小時的紀錄片首先闡述了極端主義在新疆演變發展的形成時期,之後展現了我國打擊恐怖主義的艱苦鬥爭。紀錄片還用音視頻證據表明恐怖分子與海外勢力勾結的事實,最後以國際反恐合作結尾。
  • 有種癌症不治也能痊癒,你知道是哪種嗎?
    但還聽到有人說,有些人得癌後不治療,幾年後癌細胞消失了,這種說法真實嗎?癌症真的能不治而愈嗎?機率十萬分之一是真的,癌症不治也能痊癒的案例並非沒有。其實對癌症自愈是有嚴格的定義的:1. 有明確的診斷依據;2. 從未接受過腫瘤相關治療;3.
  • 許靖華院士:不含亞硝酸鹽的潔淨飲用水可預防和治療癌症
    本次論壇由中英科技文化協會主席許靖華院士主講「中國抗癌之成就」。許靖華院士是旅歐國際著名科學家,瑞士聯邦理工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地中海科學院、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世界地學界最高榮譽烏拉斯坦勳章獲得者(1984年),南京大學名譽博士和世紀校友學術成就金質獎章獲得者。在地質學、海洋學、地球物理學、環境科學等領域卓有建樹。
  • 但這場反恐戰爭還遠沒有結束
    不管美國和俄羅斯誰輸誰贏,我們所希望看到的就是消滅恐怖主義。 ISIS這些年的所作所為已經無需再贅述,在他們為非作歹的6年多裡,33萬人死亡,上百萬人流離失所。 但僅僅是這樣並不意味著這場反恐戰爭已經結束了。伊朗總統魯哈尼在講話中提醒大家:目前對ISIS的勝利還只是軍事層面的,真正消滅恐怖主義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 國際癌症論壇在京召開,中國癌症數字令人震驚!保險 你還沒買嗎?
    月16日國際癌症論壇首都召開,會上中國抗癌協會秘書長王瑛說,據2012年癌症有關報告顯示,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37萬,死亡約211萬。癌症已成為我國死亡第一大原因,死亡人數佔全球癌症死亡人數四分之一。
  • 全球醫權威報導:倫敦大學學院呼籲在2030年之前將肺癌五年生存率提高到35%!
    皇家學會發起,領先的UCL癌症專家根據多年的診斷和治療進展,確定了為實現所有癌症的宏偉目標所需要採取的措施。該報告的作者呼籲制定一項新的積極的國家癌症戰略,支持英國範圍內對晚期癌症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世界級護理的投資。UCL是癌症研究的全球領導者,其主要試驗研究MRI掃描前列腺癌,早期發現肺癌,跟蹤癌症進展等等。泰勒教授在評論該報告時說:更早的診斷以及迅速而協調的治療措施是答案的一部分。
  • 全球首次承諾,這種癌症將被消除!
    如果世界上有一種癌症能被消除你相信嗎?今年世衛組織在《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中提到了在2030年實現所有國家走上消除宮頸癌的道路:疫苗接種、篩查和治療。(90%癌前病變陽性婦女得到治療,90%浸潤性癌病例得到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