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精選】長途運輸中能源載體的技術生態分析

2021-02-19 產業生態

Tesla純電動卡車概念圖

圖片來源: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17-11-20/doc-ifynwxum6434580.shtml

原文標題:

Technoecological analysis of energy carriers for long-haul transportation

原文作者(*通訊):

Sebastian Wolff*, Michael Fries, Markus Lienkamp

作者單位:

德國慕尼黑工業大學汽車技術學院

關鍵詞:

溫室氣體排放,產業生態學,基礎設施,長途運輸,汽車模擬,井到輪

刊載信息:

2020年, 第24卷第1期, 第165-177頁

原文連結:

https://doi.org/10.1111/jiec.12937,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查閱英文原文。

Long‐haul transportation demand is predicted to increase in the future, resulting in higher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Different drivetrain technologies, such as hybrid or battery electric vehicles, electrified roads, liquefied natural gas and hydrogen, might offer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To assess their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impact, these concepts were simulated including a weight and cost model to estimate the total cost of ownership. An evolutionary algorithm optimizes each vehicle to find a concept specific optimal solution. A model calculates the minimum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required to meet the energy demand for each concept. A well‐to‐wheel analysis takes into account upstream and on‐road carbon dioxide emissions, to compare fully electric vehicles with conventional combustion engines. Investment in new infrastructure is the biggest drawback of electrified road concepts, although they offer low CO2 emissions. The diesel hybrid is the best compromise between carbon reduction and costs.

在未來,長途運輸需求預計將增加,這將會導致更高的二氧化碳排放。不同的動力傳動系統技術可能提供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案,如混合動力或純電動汽車、電氣化道路、液化天然氣和氫燃料。為了評估其生態和經濟影響,本文對這些概念進行了模擬,包括一個權重和成本模型,以估計總擁有成本。利用一種進化算法對每一輛車進行優化,以找到一個特定概念的最優解。使用同一個模型,計算滿足每種概念所需能源和基礎設施的投資最小值。從井到輪的分析考慮了源頭和途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以比較全電動汽車和傳統的內燃機汽車。儘管電氣化道路提供低二氧化碳排放,但對新基礎設施的投資是其最大缺陷。柴油混合動力是減少碳排放和降低成本之間的最佳平衡。

氣候變化是21世紀最大的挑戰之一,需要大幅減少溫室氣體(GHG)排放,以將氣溫上升控制在最低水平。歐盟和美國對碳排放的嚴格管制給商用車行業帶來了新的挑戰。雖然商用車的個體能耗在過去30年有所下降,但總能耗自1990年以來增加了20%。近年來除了使用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s)或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將動力傳動系統全部或部分電氣化外,用液化天然氣(LNG)替代柴油也有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與化石燃料相比,補償低能量密度和鋰離子電池重量的趨勢,如無線/感應電力傳輸(WPT)或架空懸鏈線(OC),最近成為研究的熱點。這些技術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顯示出不同的潛力,但需要對新基礎設施進行大量投資,如液化天然氣或快速充電站和道路基礎設施。

本文利用汽車仿真模型與井到輪分析和基礎設施模型相結合,評估了六種動力傳動系統的生態和經濟影響。這項研究的結果可以幫助人們了解每種動力傳動系統汽車在使用中的二氧化碳排放,以及他們所需要的能源和基礎設施投資的最小值,以找到減少碳排放和降低投資成本之間的最佳平衡。

本次研究的車輛模型用來產生每輛車的能源消耗以及總擁有成本(TCO)。一項「井到車輪」(Well to Wheel)分析評估了由此產生的道路和上遊排放。系統的地理邊界為歐盟,時間範圍是2030年。

    原文圖1:並聯混合動力傳動系統拓撲的組成部分

本文研究了以下傳動系統技術:柴油(基礎)、柴油電動混合動力、液化天然氣電動混合動力、BEV、WPT/OC和燃料電池。分析的基礎是一個全參數化的汽車模型,在一個給定的駕駛周期內,每個概念分別模擬能源消耗和排放。使用Matlab/Simulink進行仿真。所有的車輛都按照VECTO進行仿真,有效載荷為19.3 t。圖1顯示了一個並行混合動力傳動系統的拓撲。本文用到的基礎數據可以在本期刊網站上的支持信息S1中找到。

原文圖2:2019年和203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以及歐盟2030年減排30%的目標

圖2為每種車輛概念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模擬結果,以及歐盟提出的新車比2019年減少30%的目標。由於日益增長的運輸需求,在2019年至2030年期間,傳統柴油以及柴油PHEV和液化天然氣PHEV的排放將會增加。由於改進能源產生,所有電氣化概念在該時間跨度內都顯示出減少排放的趨勢。

原文圖5:2030年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的具體系統成本

圖5顯示了2030年具體的系統成本。柴油概念車被用作參考。柴油PHEV概念車的系統成本最低,為22.5歐元/tCO2,而WPT概念車的成本最高,為2500歐元/tCO2。

就系統成本而言,沒有完全的電力解決方案比化石燃料更好。雖然柴油和液化天然氣系統的二氧化碳成本較高,但電力概念在經濟上並不具有吸引力。全電動概念提供高達60%的二氧化碳節約。要使電力概念比化石燃料更便宜,二氧化碳的成本需要大幾個數量級。

本研究的結果顯示,新興技術為減少長途運輸部門的碳足跡提供了不同的解決方案。BEV概念車的溫室氣體排放最低,而柴油PHEV概念車的系統成本最低。WPT和OC系統結合了高載荷和高傳動系統效率,但需要大量的基礎設施投資。傳統柴油發動機的混合動力技術提供了一個到2030年的可行折中方案。

內容:孫昊  排版:劉旭輝  審校:李霄

孫昊,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學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先進大規模物理儲能、生命周期評價。

劉旭輝,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張超教授課題組成員。目前,課題組主要研究方向為社會經濟代謝、能源-水資源網絡。

加星標,快速找到本公眾號!

近期微信「訂閱號消息」頁面的時間軸有沒有讓你一頭問號,為什麼排在前面的不再是最新被推出的消息??原來是推送規則改了,改智能排序了。為了方便大家第一時間找到本公眾號的最新消息,請按照下方圖片的指南,給公眾號加個星標,不迷路!

「產業生態」是華人產業生態學會(Chinese Society for Industrial Ecology, CSIE)的官方微信公眾號,致力於分享:

如果您讀到他人精彩的文章或者國內外最新研究動態,也歡迎推薦給我們!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技術】常用的熱軋鋼卷運輸方式及分析
    常用的熱軋鋼卷運輸方式有步進梁式運輸、鏈式輸送機運輸、汽車運輸、過跨車運輸、火車運輸及雙層式託盤運輸。
  • 能源轉型中我國新一代電力系統的技術特徵:在智能電網基礎上支持構建能源網際網路
    [22] 陳國平,李明節,許濤,等.我國電網支撐可再生能源發展的實踐與挑戰[J].電網技術,2017,41(10):3095-3103.新能源變革中電網和電網技術的發展前景[J].華電技術,2011,33(12):1-3,27.
  • 【案例分享】蜂巢格室柔性生態擋牆護坡技術在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中的應用
    在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中的應用省道S103線西寧至甘禪口公路病害整治與生態修復工程項目(以下簡稱「西甘公路生態修復工程」)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交接帶。圍繞項目特點,項目實施團隊提出了道路邊坡生態修復綜合解決方案,通過對地質結構和土壤的高度重視,保證邊坡安全及建立完整的土壤基質環境,綜合考量高寒高海拔區域工程中涉及的光照、溫度、水分和坡向等生態因子,遵循自然植被演替規律進行植物配置設計,優先考慮鄉土植物及當地優勢物種等多種方式,實現工程學、土壤學和生態學等多學科的融合,結合採用國內成熟的掛網厚層基材噴播復綠技術、植被混凝土和防衝刷基材生態護坡技術、
  • 能源探討│新型能源的優缺點~
    這樣,我們就不得不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大量燃燒有機燃料給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帶來了令人憂慮的環境問題;二是伴隨這些非可再生的化石燃料消耗的巨大增長,人類的能源供應面臨巨大危險。缺點:獲取能量的最佳手段尚無共識,大型項目可能會破壞自然水流、潮汐和生態系統。生物質能優點:提供低硫燃料,提供連接能源;將有機物轉化成燃料可減少環境公害;與其他非傳統性能源相比較少,技術上的難題較少。
  • 綠色能源會是中國的下一個投資風口嗎?
    根據美國清潔技術集團的數據,2019年,投資者向氣候相關技術投入了創紀錄的360億美元,其中一半的投資流向了北美的創業公司。中國佔了15%至30%(視如何界定產業而定),歐洲佔15%。投資綠色能源前景廣闊,機會巨大,不過漫長的等待加上未經驗證的技術也讓許多風險投資人望而卻步。投資獲利和保護地球能否同時實現?
  • 清潔能源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大氣網訊:清潔能源,即綠色能源,是指不排放汙染物、能夠直接用於生產生活的能源,它包括非再生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國目前是國際清潔能源的巨頭。下面進行清潔能源行業定義及分類分析。
  • 「能源發展與電力技術創新研討會」成功舉辦
    11月24日,由全國輸配電技術協作網主辦、江蘇金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協辦及中國能源研究會電能技術專委會支持的能源發展與電力技術創新研討會在南京成功舉辦
  • 新能源車勢不可擋!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深入分析國際國內形勢,就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提出建議。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發布,建議共60條,涉及新能源規劃要點如下:1、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 新型清潔氫氣生產技術!
    引言空氣汙染要求減少有害的溫室氣體排放以及從化石燃料向環保和可再生能源形式的轉變。氫氣有可能成為我們社會清潔和可持續的能源載體。
  • 達飛輪船倡議成立「未來能源國際聯盟」丨新聞四則
    達飛輪船倡議成立「未來能源國際聯盟」法國海洋經濟會議召開之際,達飛輪船董事長兼執行長魯道夫•薩德,建議法國總統馬克龍發起一個國際聯盟,以促進運輸產業的能源轉型,並優先發展更具競爭力和碳排放更少的能源。
  • 史上最全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分析報告
    然而汽車數量的增長帶來了石油能源減少、環境汙染、城市空間擁擠等問題,於是新能源汽車得到飛速發展。2014年全球市場共銷售353522輛電動汽車,同比增長53%。據工信部統計,2015年1-6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生產7.85萬輛,同比增長3倍。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巨大的前景,這一點毋庸置疑。本報告從從市場分析、發展趨勢、產業研究、案例分析四個方面,進行新能源汽車市場及生態分析。
  • 春節特輯:2020年能源報告精選(二)<文末附下載連結>
    春節特輯:2020年能源報告精選(二)<文末附下載連結>閱前須知
  • 共建能源管理新業態!卡奧斯亮相世界工業與能源網際網路暨國際工業裝備博覽會
    本次博覽會以「新工業、新能源、新基建、新動能」為主題,圍繞工業網際網路、能源網際網路、先進位造技術、重大應用與實踐等進行主題分享。海爾卡奧斯物聯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錄城出席,並以《卡奧斯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為題,分享卡奧斯COSMOPlat在工業體系重構、賦能企業高質量發展以及共創共建工業網際網路生態等方面的方案及實踐成果。
  • 專訪Embark:這家自動駕駛卡車公司如何顛覆長途運輸?
    據雷鋒網了解,與目前其他類似的自動駕駛技術一樣,Embark AI使用雷射雷達和攝像頭等傳感器組合來了解周圍環境,從而使其避免碰撞。*裝有Velodyne雷射雷達的Embark卡車Embark CEO Alex Rodrigues表示,「因為分析了大量實際數據,這項人工智慧的DNN(深度神經網絡)已經學會了如何在眩光、霧和黑暗之中正常運作。
  • 【行業分析】德國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經驗與啟示
    結合可再生能源分布特點、能源消納情況,做好目標的分解落實工作。「十二五」期間我國風電、光伏裝機規模分別增長了4 倍和168 倍,但棄風、棄光率達到近20%。設置總體目標後,如何結合可再生能源分布特點、消納情況等,對地方政府部門工作進行考核、評估顯得尤為重要。一是在《可再生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基礎上,根據發展狀況,細化中長期目標,出臺實施細則。
  • 氫能儲存、運輸、加注環節難點全解析
    氫能產業鏈相關企業:在碳中和目標和能源轉型的大背景下,氫能產業迎來重要發展機遇期,作為氫能產業最受矚目的應用場景,服務於交通物流行業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國家和地方政策支持下快速發展
  • 【JIE精選】中國膳食轉型模式溫室氣體排放的驅動因素:供給與需求選擇
    ;美國馬裡蘭大學地理科學系關鍵詞:飲食,驅動因素,環境擴展的投入產出分析(EEIOA),溫室氣體排放,產業生態學,經濟社會轉型刊載信息:2020年Early View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111/jiec.13086
  • 泰豪與安培能、瓦帕斯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推進中芬能源合作
    10月18日,「純淨亦莊,清潔發展」中芬生態創新園平臺路演活動在開發區京津冀全球路演中心舉行。
  • 《蒙古國能源投資報告》重磅出爐!
    在國際舞臺上,蒙古國近些年幾乎被人遺忘但它卻是世界能源儲藏大國,尤其是煤炭資源儲量巨大中蒙地緣優勢突出,產業結構互補性極強且當下資源價格處在低谷,抄底漸現良機投資蒙古佔盡天時、地利能源商學院歷經半年之久,重磅推出《2015-2020年蒙古國能源投資研究報告》,為您蒙古國投資指點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