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人在體育方面絕對屬於是「天賦爆表」
在大家的印象中,黑人的爆發力、彈跳力、力量一直領先於其他人種。
但是,在遊泳這個項目中幾乎看不到有黑人選手參加。
所以,就會很多人就會覺得黑人是不會遊泳的。
我想只要是個地球人、哪怕天賦再差只要勤學苦練,學會遊泳並不是件難事。
更何況擁有如此運動天賦的黑人呢!
所以,有傳言說黑人的體內脂肪含量太低,而且骨密度大 、肌肉含量過高,導致浮力比較差。
因為遊泳的體質,需要一定的脂肪含量,這樣能增加浮力,從而減小水的阻力。
這種說法聽起來好有道理,但我認為這並不科學。
就算是同一人種,身體也各有差異。 黑人中脂肪含量大的、骨密度低的也大有人在。
甚至,還有人說黑人基本都生活在非洲,那邊連水都喝不上,還遊泳呢?
這其實我覺得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我認為,遊泳比賽中基本看不到黑人的原因可能真的是因為「窮」
根據資料顯示,在美國50年代時期。
一年因溺水造成的死亡有3500人,幾乎一天10起。
其中5到14歲非裔美國人的溺亡數量是白人小孩的14倍。
幾乎有70%的黑人小孩在接受調查是表示「遊泳能力低」。
有一次一名黑人小孩意外落水。
同行和鄰居的幾個兄弟,都是13-17歲上下的孩子,都陸續跑來救他,由於沒有一個會遊泳漸漸地,他們一個個都沉入水中....
最後,6名青年全部溺亡,只有一人被路人救起。
就算有如此慘痛的教訓
當時,大部分黑人父母們也不願意教下一代遊泳。、
其中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的家庭缺少經濟實力,無力支持孩子們的遊泳課程,或是居住的社區缺少遊泳池。
當時很多白人小孩在鄉村俱樂部學習的遊泳。
所以,這項運動很自然得和社會階層還有富裕程度聯繫上。
那時候,能在後院有個遊泳池的小孩都被視為「精英」
同時,種族問題也進一步剝奪了黑人遊泳的權利。
在1950年代到1960年代,這個時代是遊泳競技化的高峰。
當時,總共有2000多處公共泳池在全美建立起來。
但是由於當時種族不平等,黑人基本都是被大被拒之門外。
種族隔離時期的遊泳池外常見這樣的牌子「僅限白人「
1960年代的民權平等運動之後,許多城市開始在非裔社區裡建立泳池。
但是建立的泳池依舊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黑人對於遊泳的隔閡。
因為新泳池的非常小水很淺,孩子們甚至都能直接站在池子裡。
可以說這些所謂的泳池根本不是用來學遊泳的,其功能頂多是吸引小孩來戲水。
時過境遷,遊泳也慢慢被冠以「白人的」運動「。
也有專家表示黑人相對於白人或者拉丁裔,對於泳池裡的氯水有更多的擔憂。
很多人就擔心氯水損壞他們頭髮。
甚至有許多非裔女性,如果做過頭髮或者染髮,就基本不會去遊泳了。
儘管有如此多的條件限制黑人參與遊泳運動。
但是,在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上運黑人運動員庫倫 瓊斯還是奪得了100米自由式金牌。
並且成為推廣遊泳運動發言人。
同樣,在去年的裡約奧運會上。
美國史丹福大學大二學生西蒙·曼努埃爾在女子100米自由式獲得金牌。
成為第一位在遊泳單項上獲得金牌的女性非裔美國人。
其實,黑人很少參與的體育項目還有很多,比如:高爾夫、賽車、雪上項目等。
很明顯這些項目是因為訓練成本過高,才導致相對窮困的黑人們無法把它當做一門職業。
例如高爾夫名將泰格伍茲,人家畢竟出生在一個中產階級家庭。
總而言之,任何運動項目通過科學的訓練方式,運用合理的鍛鍊技巧,都能夠提高運動能力和水平。
就像劉翔作為一個體質不佔優勢的黃種人,同樣也可以獲得徑賽短跑類項目冠軍。
所以,你現有的天賦並不能代表你能取得多大成就,關鍵在於你後天持之以恆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