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簡主義:日本的生活步調

2021-02-15 藝術星球artplanet


極簡主義起源於1960年代的美國,指一種用抽象形式來表現的視覺藝術形態。反觀在日本,極簡主義被用來形容成是一種生活形態,很多日本人認為極簡主義符合佛教的教義。自2,000年前佛教傳入日本,日本人在生活上逐漸崇尚簡約質樸,將事物的存在附加意義,並轉變看待它的觀點,只需稍微做些改變,就能夠發揮它的用處。


日本禪道教人如何整理自己的思想,感受細微的情緒變化,使身體健康並使心靈得以淨化。日本人的簡約生活簡單得就像鐘擺,像海浪起伏,像太陽升起又落下,對於日本人而言,所謂的簡約是如何做為一個人的關鍵。


「安全」研究顯示半數以上地震引發的傷害大部分來自於物品的落下,減少不必要的物件及保持整潔,讓地震中可能會受到的損害機率減低。


「整潔」:只留下你所需要的東西不僅會減少打掃,整理,收納的功夫,也能讓你更容易找到需要的東西。讓你的生活變得簡單,會給你更多時間思考更為重要的事情。減少能勾起回憶的東西,便能減少觸景傷情,進而能更順利的向前進。所謂的簡單生活,教你學習珍惜眼前人,而非為了過往的事徒增煩惱。


「物盡其用」:日本人相信萬事存在皆有理,當你買東西時,你會希望它有所用。不過,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的是,一件東西其實不只有一個用途,只要動點腦筋,就可以發掘出更多用處。一個瓷的馬克杯不僅是個馬克杯,同時也是一個私人烤箱,當在裡面加入熱水時,它就可以加熱下面的餅乾。你可以用馬克杯喝著你愛的咖啡或茶,最後再品嘗仍然熱熱的小餅乾。另外,當你決定不再就用它喝飲料時,馬克杯還可以變成一個浪漫的夜燈,只要在裡面放上一隻小蠟燭再把它吊起來,你的房間立刻就多了幾分浪漫和寧靜的氣息。


「文化」:在窗臺或者物品架上,稍加改造就能讓你的屋子更加美觀、增加情調。


「經濟實惠」極簡主義是非常經濟實惠的一種生活方式,它並不是在於你是不是買得起新的,而是強調一種對現有事物的珍惜和感恩的心態。

極簡主義能夠幫你建立一種簡約質樸的生活形態,以及感恩的心。

- END -



藝術人文 | 興趣旅行 | 品質生活

* 新浪微博: artplanet藝術星球

* 投稿:hi@artvoi.com

* 商務合作:bd@artvoi.com

相關焦點

  • 簡聽 | 極簡生活第一步:手機
    如果每天接受的信息都是雜亂無章的,極簡生活也就無從談起了。我的極簡生活的第一步,就從手機開始的。我認為極簡主義最核心是一個詞,」留白「,不管是生活還是大腦甚至是人生都需要留白。有時讓忙碌的生活停一停,讓心降降噪,也許更高效。
  • 斷舍離:從物慾橫流到極簡生活,完成人生的新陳代謝
    很多人認為「極簡生活」就是斬斷物慾,然而極簡真正的含義並非如此,它只是將「斷舍離」的精神內涵,融入到生活當中。想要過上高品質的生活,就得學會給人生做減法。然而大多數人都有這種通病:手機裡有回不完的消息,生活中有處理不完的人情事務;瘋狂剁手,物質過剩,內心卻依舊空虛貧瘠;跟客戶能耐心溝通好幾個小時,跟家人說上幾句就紅臉……殊不知,一隻空杯,才可以盛好茶;一顆空心,才可以盛萬物。斷舍離,是品質生活指南,也是一種處世哲學。信息管理、物慾平衡、情緒控制等方面的問題,都可以用斷舍離的思維方式來分析解決。
  • 單色和極簡主義:新加坡Mono酒店翻新
    這家單色精品酒店是極簡設計愛好者的夢想下塌地。Have you ever seen a hotel more on brand with the Design Milk aesthetic than the Hotel Mono in Singapore?
  • 極簡生活!韓國90後女主人,理性剁手,家居氛圍精緻唯美,好養眼
    簡單的生活,是每個人的共同追求和嚮往。近年來,極簡生活頻頻出現在人們的生活中,並被許多人所效仿和學習。
  • Typora: 極簡主義的markdown編輯器
    1、Typora是極簡實用主義的體現,簡單易用!
  • 網紅小洞天吊頂:極簡生活,別有洞天
    婚姻和生活就是這樣,不是有多濃烈的感情就能過好,而是得匹配,就想這倆人,崇尚的都是一種極簡生活,衣食住行,無一不是。我們初次見到兩人的時候,就感覺看到了從雜誌上走下來的模特CP。兩人婚後不久就有了自己的小天地,對於裝修這一塊自然也像很多年輕人一樣,有著自己的想法,他們的想法非常統一,也非常明確,就是極簡。或者說是,極簡風定製。
  • 如今日本年輕人消費「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夠用就行」
    作者 / 劉黎兒現在對日本許多業界而言,最傷腦筋的問題是不僅年輕人不買車,而是許多消費降到最少限度,能不買就不買,年輕人之間開始流行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的生活。極簡主義者(Minimalist),是2015年就流行的概念,一直持續著愈演愈烈。
  • 特評:警惕日本在抗疫時期的排外主義
    但也不可忽視,在這個「主流」的背後,也有「逆流」湧動,一種針對中國的排外主義傾向日益嚴重。這些看似枝節、碎片一樣的事情,反映了一些日本右翼團體的動態、反映了一些日本政治家的選擇,反映了一些日本媒體的煽動,反映了一些日本民間的情緒。我們在重視「主流」的時候,也不能忽視這種「逆流」。事實上,遇到災情就煽動「排外主義」,在日本也不是第一次。早在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的時候,就曾經出現過針對在日中國人、朝鮮人的「暴力化」的排外主義和行為。
  • 這個日本大叔變態地扔了98%的家當後,瞬間從屌絲逆襲成人生贏家!
    「買買買」,心滿意足地下完單後,打開了yahoo,打算學一學日本主婦的收納大法,突然就看到了這樣一組照片。原本以為是某個房產公司的樣板房,看完才發現這是日本一位奉行極簡主義的單身大叔家…(當時第一反應就是:這不是鬼扯嗎?這也太極簡了吧…)
  • 阿瑪尼 * 杜拜 | 反奢華的奢華主義
    酒店延續了阿瑪尼一貫的極簡主義風格,石材地板、斑馬紋木製鑲板、絲綢壁紙,每個細節都詮釋了阿瑪尼的低調奢華風。客房的牆上沒有懸掛畫作,按酒店工作人員的說法,這是為了保持酒店的「簡約和優雅」。「如果建築師的目的是創造卓越的空間,那麼我的目標是通過室內設計把這些審美觀帶給生活。」——喬治·阿瑪尼
  • 在日華人華僑:須警惕日本排外主義「逆流」出現
    來源 / 日本新華僑報我們應該看到,靖國神社的公廁內發現寫有中傷中國武漢的塗鴉,在日本社交媒體上引起軒然大波,日本警視廳正以毀壞公物等罪名對此展開調查。這些看似枝節、碎片一樣的事情,反映了一些日本右翼團體的動態,反映了一些日本政治家的選擇,反映了一些日本媒體的煽動,反映了一些日本民間的情緒。我們在重視「主流」的時候,也不能忽視這種「逆流」。病毒是沒有國界的,抗擊疫情是需要相關國家通力合作的。在地球成為一個「村」的時代,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形成的時代,這種認識尤為重要。
  • 我們的生活裡藏著哪些消費主義洗腦話術?
    首先,明確一點,消費本身沒什麼不好,每個人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消費,消費是我們追求美好生活的方式。但是消費主義就不一樣了,消費主義最大的一個特徵就是以物為本,宣揚買買買能帶來快樂,甚至將「節日=消費=消費營造的儀式感=愛情or美好的生活」這個公式,深深植入了這一代年輕人的心裡,所以這屆年輕人幾乎每個月都要過節。
  • 極簡:我的家裡空無一物
    我買的是生活整理課程,其實課程的內容我倒是原來看書就已經知道了,但袁老師做了比較系統的歸納,如果對整理毫無頭緒的人,是建議購買課程的,或者可以去看日本電影《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當然,課程會具體一些。而且她聲音蠻好聽的哈哈。
  • 像素畫新手教程:極簡像素畫角色分析
    摘要:像素畫新手教程:極簡像素畫角色分析關鍵詞
  • 用力生活過的人,才知道人生有多美好
    你想好好生活,卻總覺得沒時間、沒心思,被生活追著跑,所以越來越焦慮。你想改變,卻不知道該怎麼做?「當我們關注重要的事情時,我們就能用我們擁有的時間,打造我們想要的生活。」為想好好生活的你推薦一個不是必須關注但關注之後會讓生活一點點變好的公眾號這是一個文藝青年的聚集地我們不談職場、焦慮、社交只喜歡研究哪款耳機音質更好什麼樣的手帳本質感最細膩看古往今來的同類們怎麼消磨時間怎麼樣才讓自己過得舒適
  • 不婚不生不買房,日本低欲望社會是我們的明天嗎?
    最近鈺淼看了一本書叫做《低欲望社會》,講的是日本年輕人普遍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當前日本有一個主義叫做極簡主義,意思就是說除了生活的必需品以外,其他能夠不要的通通不要,有一種低欲望的感覺。同時也發現近些年,日本很多行業在本土的銷售以及社會的影響力都遠遠不及海外市場。
  • 這才是,日本平民百姓的真實生活
    日本師滝口浩史用他的鏡頭「窺視」普通日本人不同狀態下的生活場景,為我們還原了一個微觀日本。
  • 利他主義是慈善行為背後的「黃金定律」
    在市民社會傳統悠久的國家,「利他主義」可能是一種常識甚至義務,但顯然我們離這一境界還相去甚遠。普羅米修斯欲用其器,必先曉其理。當我們論及慈善時,不應該忽視其背後作為驅動力的利他主義精神。我們必須明白,利他主義精神不是一種靠歌功頌德堆砌出來的廉價行為模式,其本質,是高貴的精神和義務感。簡單地說,我們常說的「推己及人」和「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利他主義的體現。
  • 韓國綜藝《我獨自生活》:演員徐智慧分享自己的日常生活
    演員徐智慧在10月23日播出的MBC《我獨自生活》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的日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