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婚不生不買房
日本低欲望社會會是我們的明天嗎?
最近鈺淼看了一本書叫做《低欲望社會》,講的是日本年輕人普遍的心理狀態和生活態度。當前日本有一個主義叫做極簡主義,意思就是說除了生活的必需品以外,其他能夠不要的通通不要,有一種低欲望的感覺。同時也發現近些年,日本很多行業在本土的銷售以及社會的影響力都遠遠不及海外市場。
先來看一下這本書介紹的低欲望社會的特徵:
第一點就是年輕人不再願意背負債務了,像以前願意購買獨立的房子,背負千億的貸款。現在日本的年輕人更多的人不願意做這樣的事情,不想要太多的風險。
第二就是少子化,就是人口會持續地減少,結婚生子的人越來越少。那這樣呢,同時還會面臨著勞動力人口持續減少以及老齡化嚴重的問題。
第三點就是喪失了物慾。明顯感受現在的日本年輕人,出人頭地的欲望已經遠遠低於老一輩的日本人。對於擁有物質的欲望也是大幅度減少,名車、名表、豪宅都提不起興趣。
第四就是無論國家政策怎麼寬鬆,或者是加大公共投資,都沒有辦法刺激消費。這其實和第三點有一定重合,也就是沒有消費的欲望。
那麼日本為什麼會變成這樣一個國度呢?
形成這種沒有欲望社會的原因其實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口的結構問題,這就說到日本的出生率了。日本有兩次生育的高峰,第一次是在1947年到1949年期間,也就是二戰後,大量軍人回到本土,開始結婚、生子,就出了一波生育高峰。他們正好趕上了日本70年代、80年代高速發展的時期,分享到了經濟高速發展的紅利。暴富之後,人口進一步上升,所以緊接著在1970年到1975年日本就迎來了第二次的生育高峰。但是這批人沒有這麼幸運,等到他們長大,就正好趕上了日本經濟的大簫條,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日本迷失的20年。
當時的經濟破滅有多可怕?要知道在1989年的時候,日經指數當時是到達38915點的。08年直接少了一位數,跌到了6994點,跌幅達80%。同時日本房地產,腰斬、甚至是跌到原價的三分之一、四分之一都有。大量負債導致大量拋售,但是接盤的人卻很少。人們發現,因為這些東西而背負了巨債,實在很划不來。
所以當代的日本人,他們親眼見證了自己父輩,從暴富到暴跌的一系列過程,也難免會生出「人生無常,皆是虛妄」的消極觀念。
另外一方面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階層的固化。上升的階梯變少,階層開始固化,也會引起低欲望社會。為什麼呢?因為階層的固化,消費、攀比都成了無法改變你階層的行為。哪怕你背了個好幾萬甚至更貴的包,人們還是會知道你是哪個階層。而對於有錢的階層,哪怕他只是穿一件幾十塊錢的T恤,還是可以有方法證明自己的階層。所以當階層固化到一定程度,人們不再需要用物質上的東西來證明自己所在的階層了,對物慾的追求也會越來越弱。
當然低欲望社會產生的因素還有很多,今天只是說了比較重要的兩塊。和咱們現在中國的社會進行對比,又對你有什麼啟發呢?歡迎大家能夠來一起交流。
※今日互動※
你對「低欲望社會」怎麼看?
歡迎在評論區暢所欲言
點擊右上角轉發
讓更多人加入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關注《Hi財經》今日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