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喻琰 實習生 嚴兆鑫
「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近日,一種在江浙一帶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夫妻兩頭走。「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
12月22日,澎湃新聞採訪了多位當事人。
有當事人告訴澎湃新聞,「兩頭婚」基本都是女方家的要求,姓氏能接著往下傳。男方不出彩禮,少付一半酒席錢。
有浙江基層婦聯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兩頭婚」現象在當地已經很普遍。她本人也是親歷者,兩頭婚家庭多為門當戶對,這樣後續出現矛盾的情況也相對較少。
姓氏能接著往下傳:
男方不出彩禮,女方不給嫁妝
「大家經濟都不錯,兩頭婚基本都是女方家的要求。」來自浙江嘉興的圓圓(化名)告訴澎湃新聞。
她是一位 「兩頭婚」的親歷者。她說,「兩頭婚」主要是為了孩子的姓,女方也有姓氏,能接著往下傳。
「在孩子冠姓的問題上,一般是訂婚時兩家商量好,要麼生兩個孩子,一個孩子冠一家姓,如果女方沒想好生幾個,可以暫時生一個,同時冠上雙方的姓,取個四字名字。之後如果女方想要二孩,可以在冠姓時將姓的順序換換。」圓圓說。
圓圓表示,因為不嫁不娶,男方不出彩禮,女方也不出嫁妝,男方也少付一半酒席錢。但有一些女方家在結婚時還是會準備些絲棉被之類的。
在浙江嘉興工作的基層婦聯主席肖曉(化名)告訴澎湃新聞,在他們當地,兩頭婚的現象已經很普遍,她自己就是「兩頭婚」的親歷者。因為不存在嫁娶的說法,夫妻雙方結婚時也基本沒有嫁妝或彩禮等財務問題。
肖曉提到,大部分選擇兩頭婚的家庭,主要是因為兩方都是獨生子女,雙方父母都捨不得各自的孩子。大部分「兩頭婚」家庭都有兩個孩子,一個隨父姓,一個隨母姓。「但大多數家庭都不會將兩個孩子分開撫養,一般都是商量好以哪家照顧為主。如果哪家是各撫養各的,那可能是夫妻感情不太融洽。」此外,兩頭婚家庭多為門當戶對,這樣後續出現矛盾的情況也相對較少。
肖曉稱,「兩頭婚」不存在男方入贅,或女方嫁到男方的說法。孩子的姓氏由夫妻雙方商量著來,有的隨男姓,有的隨女姓,甚至有些人會刻意尋找與自己同姓的對象。
親戚會多很多
圓圓稱,「兩頭婚」模式下的小夫妻,結婚後會比較辛苦。「親戚會多很多,女方家的遠房親戚婚喪嫁娶本來可以不來往了,但現在也全都要來往。」
婚後,圓圓生下了一個孩子,孩子同時冠上了她和丈夫的姓。因為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婚前她和丈夫就說好,由她家主要負責來帶孩子。
而在「去誰家過節」這一問題上,兩人未起過衝突,「一般都是兩家一起。」
圓圓告訴澎湃新聞,在兩頭婚的家庭裡,有的家庭會讓孩子管女方的父母叫爺爺奶奶,有的不叫,都是家人自己決定。「我家是我爸爸自己放棄了,還是讓孩子叫外公外婆。但是孩子叫我兩個表哥就不叫舅舅,改叫伯父。表親家之間也沒有姨這樣的稱謂了,統一改叫姑姑。」
圓圓稱,選擇兩頭婚的夫妻雙方一般都是自由戀愛,基本經濟情況也差不多。除了門當戶對,一般還要家世清白,「比如對方家裡沒有遺傳疾病的,否則有一些家裡知道了也會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