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浙興起兩頭婚:男不娶女不嫁 孩子隨父姓也隨母姓

2021-02-25 江南晚報

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

這種婚姻形式,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和小西夫婦一樣,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浙江順博律師事務所律師杜鵬介紹說,「可以說,兩頭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

在杜鵬看來,兩頭婚是「招上門女婿」的更優解。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這種形式相較純粹的招上門女婿,對男方的心理壓力影響比較小,也就更能讓男方產生對家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兩家拼拼』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工作和生活節奏過快,很多小夫妻自顧不暇,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子女,再加上目前保姆行業的不成熟,他們只能依靠父母。」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省律協婚姻與家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楊慧麗說。她從事家事領域研究已有14年之久,幾年前,她就開始關注兩頭婚。

「還有部分小夫妻,因為自幼是被原生家庭寵大的獨生子女,原生家庭條件也相對較好,獨立生活能力差,所以對原生家庭有非常大的依賴性。」楊慧麗補充說。

利大還是弊大?

「我覺得,這種『不來不去』的兩頭婚應該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探索,這種探索蠻好,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律師、杭州市婦女維權與法律援助志願團的志願者楊紅如是說。她多年從事「家務事」處理,首次接觸到兩頭婚時,就對此表示贊同。

然而,兩頭婚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在實際生活中,兩頭婚具有一定的「後遺症」。

「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雖好,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弱,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會受到影響,年輕夫妻的親密度也會受到影響。」楊慧麗說。「而且現實中我們接觸到的案例,兩頭婚家庭會因為誰家都不能少、不能輸,從而發生爭執。比如有的男方不願多在女方家住,怕住得時間多一點會有入贅之嫌。」

「有些是可以調和的,但有些矛盾不好調和,甚至會引發離婚。」杜鵬說。事實上,哪個孩子跟誰姓,有「對賭」成分在。如果生育的二孩性別一致,則皆大歡喜,但生育的二孩中有一胎為女孩,且隨男方姓氏為女孩時,則有可能造成男方的心態失衡。

(根據受訪者要求,文中小西和小爭均為化名。)

責編:薛亮

來源:中國婦女報

相關焦點

  • 男不出彩禮,女不給嫁妝,「兩頭婚」親歷者覺得挺好
    近日,一種在江浙一帶被稱為「兩頭婚」的婚姻模式引起人們關注:夫妻兩頭走。「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不是娶媳婦。」12月22日,澎湃新聞採訪了多位當事人。有當事人告訴澎湃新聞,「兩頭婚」基本都是女方家的要求,姓氏能接著往下傳。男方不出彩禮,少付一半酒席錢。有浙江基層婦聯的負責人向澎湃新聞表示,「兩頭婚」現象在當地已經很普遍。
  • 「隨父姓」「田園女權」用英文怎麼說?
    也有人認為,這屆網友太嚴格,女性的獨立不代表孩子必須跟自己姓。不少網友對此紛紛站隊,甚至有人開始謾罵Papi醬……這件事隨後也引起了全網關於「女權主義」和「田園女權」的討論……不知道小夥伴們是怎麼看的呢?
  • 經濟學人 | 越來越多的中國孩子隨母姓
    據該女子稱,她和丈夫離了婚,起因是丈夫不允許她給孩子改名為隨她姓。有關這一事件的細節並不多,但該事件還是在網上引發了人們的熱議,並使人們重新審視女性成長的步伐。據《鳳凰周刊》發起的一項有4.7萬名受訪者參與的在線調查顯示,近三分之二的人認為,孩子的姓氏可以隨父母中的任何一方。
  • 江浙「兩頭婚」被熱議背後的中國現實,婚姻已經變質
    「江浙興起兩頭婚」又上熱搜,這個話題已經不是新鮮事了,但每次討論都會引起很大的爭議。水村有760戶3300多人口,計劃生育政策造成眾多家庭無男性後嗣傳承血脈,這是傳統觀念較濃的鄉村地區的困境,於是在優越的經濟條件和延續至今的熟人社會下,2000年左右開始出現「兩頭婚」的模式,即「男女雙方不言婚嫁、生育兩個子女各自繼承一方姓氏的兩頭婚育
  • 「隨父姓」、「田原女權」用英文怎麼說?
    隨後有網友說:「papi醬生娃過後變得好疲憊啊,但是孩子還是隨父姓【吃瓜】。」不少網友對此紛紛站隊,甚至有人開始謾罵Papi醬……這件事隨後也引起了全網關於「女權主義」和「田園女權」的討論……不知道小夥伴們是怎麼看的呢?
  • 離婚後,孩子跟誰姓?
    牟某與蘇某原系夫妻關係,2010年1月9日生育婚生子取名「牟小晨」。牟某、蘇某於2012年2月20日辦理離婚登記。雙方約定婚生子由蘇某撫養,牟某承擔撫養費500元/月,並享有探視權。2016年5月4日婚生子由「牟小晨」變更為「周小雨」。
  • 上海最新「百家姓」公布,看看你的姓排第幾?
    再來看看排名前100位的姓氏,了解一下自己的姓排到了第幾:2020年出生的寶寶中,隨父姓的佔89.9%,隨母姓的佔5.2%,4.9%的寶寶同時使用父姓和母姓。▲2020年新生男寶登記使用最多的字:宸、辰、宇、子、奕、澤、一、嘉、安、軒、梓、睿、銘、皓、樂、翊、哲、亦、思。
  • 四川最古老的部落:男不娶女不嫁,驢友:那他們怎麼繁衍後代?
    比方說在這裡的繁衍後代的方式十分的獨特,不像我們是招人談戀愛結婚然後生子這一種模式,這一部落的男性女性都是一樣,男人是不給娶妻的,女方也是不願意嫁出去的,有不少驢友就會問了,那他們怎麼繁衍後代呢?其實走婚並不是屬於婚姻,而是一種極其另類的繁衍方式,在這裡,男方和女方大多十六歲的時候就可以談戀愛了,要是雙方相互看中的話,那麼在深夜的時候,女方便會打開自己閣樓的窗戶,讓男方進入。
  • 巷仔口社會學丨你家小孩跟誰的姓?子女姓氏選擇的家庭政治學
    但母無兄弟,約定其子女從母姓者,從其約定。贅夫之子女從母姓。但約定其子女從父姓者,從其約定。」新規定是,夫妻在辦理出生登記時「應以書面約定子女從父姓或母姓」,而不再是以前一律規定從父姓。[2] 夫妻離婚是小孩改從母姓的主要原因之一,其改姓考量以及不改母姓對家庭與子女造成的困擾,可參考婦女新知基金會(2010)《單親家庭「姓」解放:民法親屬編子女姓氏條文「不利影響」之研究》結案報告。
  • 臺灣麥當勞溫情廣告:如果我30歲還沒有嫁出去,你要娶我
    臺灣麥當勞新拍了一個《如果我30歲還沒結婚,你要娶我》的視頻短片講訴了一對青年男女長達十餘年的感情故事和一個「你要娶我」的約定引起爭議 有人感動贊其浪漫 有人吐槽女主角和雲備胎結果引起非常大的爭議 被網友噓爆。
  • 太和故事 | 結婚時,堂表親沒一個隨錢的.以後他們有事我還要隨嗎?
    我結婚的時候他們都沒有給我隨份子錢,只是老一輩我父母那一輩的還在供關係,但是他們有空的也來幫忙了。據我媽說他們自己的朋友結婚也都是隨六百,反而妹妹結婚並沒有任何表示,原因是堂兄表兄沒分家,堂姐表姐還沒嫁人。我說這倒不是跟他們計較份子錢的事情,人情冷暖我也無所謂。主要是我是嫁出去的女孩,他們以後有小孩或者結婚我還要主動給他們隨禮走動著嗎?
  • 面相:為什麼都說男不娶吹火嘴,什麼是吹火嘴?
    在面相學中有這樣一句話「女不嫁駝背男,男不娶吹火嘴」,駝背的男人不好看,自然沒有哪個女人願意嫁給這樣的男人。那麼什麼是吹火嘴呢?
  • 嫁出去的女兒 能否回娘家過年
    在我們老家有這樣一個習俗,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年三十不能在娘家過,不能看娘家的燈…說是會壞了娘家的風水。1、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閨女嫁出去之後,雖然依舊姓本家的姓氏,但是已經不算是本家的人了,農村地區都說:嫁出去的閨女潑出去的水。也就是說閨女嫁出去之後就要隨夫,而不再隨父。
  • 心理專家:永遠不要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
    心理學家:永遠不要娶一個離過婚的女人,你是怎麼想的?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離婚,女人不能娶回家那離過婚的男人是不是也不能再讓人託付終身呢?如果總是用這種狹義的思維來考慮問題的話,既然離婚了,那男女雙方都不用再結婚了,自己一個人過豈不是清閒。可如今現實生活總是在不停的打臉,很多初婚的男人會娶一些離婚的女人。那些現身說法的人證明不能娶離婚女的男人,應該只是代表著一個小群體罷了。有相當一部分女人離婚可能並不是跟金錢和物質有關係。
  • papi醬孩子隨父姓,被吐槽獨立女性人設崩塌!槓精發言讓人迷惑!
    小嗨作為papi醬粉絲,點開熱搜,才發現是papi醬孩子的姓氏引起了討論。這些言論真的是大開眼界。對孩子的冠名權完全屬於他們夫妻的家庭私事。人家papi醬和老公那麼恩愛,生個孩子,想跟誰姓就跟誰姓。獨立女性也不是靠孩子姓氏決定的,papi醬靠自己的才華和能力從一名自媒體博主到公司老闆,經濟獨立。這樣一位有思想有才華有事業的女性,正是獨立女性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