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江浙一帶悄然興起一種新的婚姻形式——兩頭婚,這種婚姻既不屬於男娶女嫁,也不屬於女招男入贅。小夫妻成家後依舊與雙方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通常各住各家。他們一般會生育兩個小孩,第一個隨父姓,由男方撫養為主,第二個隨母姓,由女方撫養為主。在兩頭婚家庭裡,沒有外公外婆的概念,小孩對爸爸媽媽的父母都叫爺爺奶奶。
家住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的小西和丈夫小爭,都是「85後」的獨生子女,兩人於2016年結婚。結婚前,雙方家庭就已約定好,結婚後小西依然可以住在娘家,也可以到公婆家居住;同理,小爭也如此。而且,兩個家庭商定,小夫妻共生育兩個小孩,按照出生順序,一胎跟男方姓,二胎跟女方姓。
這種婚姻形式,是近年來在江浙地區悄然興起的一種新形式——兩頭婚,即當地人俗稱的「不來不去」「不進不出」「不嫁不娶」「兩家拼拼」,意味著「我家不是嫁女兒,你家也不是娶媳婦」。
獨生子女家庭之選
和小西夫婦一樣,選擇兩頭婚的多是江浙農村的獨生子女。「這種情況主要出現在杭嘉湖地區,還有就是湖州地區,兩頭婚現象非常普遍。」浙江順博律師事務所律師杜鵬介紹說,「可以說,兩頭婚是獨生子女家庭的正常需求。」
在杜鵬看來,兩頭婚是「招上門女婿」的更優解。兩頭婚中,男方無須付彩禮,女方也無須陪嫁妝,雙方均沒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隨自己姓氏的孩子,這種形式相較純粹的招上門女婿,對男方的心理壓力影響比較小,也就更能讓男方產生對家庭的認同感和責任感。
「『兩家拼拼』的主要原因是現代工作和生活節奏過快,很多小夫妻自顧不暇,根本沒有時間照顧子女,再加上目前保姆行業的不成熟,他們只能依靠父母。」浙江諾力亞律師事務所副主任、省律協婚姻與家庭專業委員會副主任楊慧麗說。她從事家事領域研究已有14年之久,幾年前,她就開始關注兩頭婚。
「還有部分小夫妻,因為自幼是被原生家庭寵大的獨生子女,原生家庭條件也相對較好,獨立生活能力差,所以對原生家庭有非常大的依賴性。」楊慧麗補充說。
利大還是弊大?
「我覺得,這種『不來不去』的兩頭婚應該是新形勢下的一種探索,這種探索蠻好,有利於家庭的穩固和諧。」浙江思偉律師事務所律師、杭州市婦女維權與法律援助志願團的志願者楊紅如是說。她多年從事「家務事」處理,首次接觸到兩頭婚時,就對此表示贊同。
然而,兩頭婚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在實際生活中,兩頭婚具有一定的「後遺症」。
「和原生家庭保持一定『黏性』雖好,但兩頭婚家庭的獨立性會弱,小家庭的完整性也必定會受到影響,年輕夫妻的親密度也會受到影響。」楊慧麗說。「而且現實中我們接觸到的案例,兩頭婚家庭會因為誰家都不能少、不能輸,從而發生爭執。比如有的男方不願多在女方家住,怕住得時間多一點會有入贅之嫌。」
「有些是可以調和的,但有些矛盾不好調和,甚至會引發離婚。」杜鵬說。事實上,哪個孩子跟誰姓,有「對賭」成分在。如果生育的二孩性別一致,則皆大歡喜,但生育的二孩中有一胎為女孩,且隨男方姓氏為女孩時,則有可能造成男方的心態失衡。
(根據受訪者要求,文中小西和小爭均為化名。)
責編:薛亮
來源:中國婦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