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多數電影都會植入愛情,更有為數巨量的電影,只是為了講述愛情。愛情片是電影世界的一個重要類型,千萬種悲歡離合,無不是在闡釋人性中的愛恨情仇。
但真正成為經典的愛情片,一定是在看似相同的男歡女愛主題之外,為愛情這個宏大寶庫,增添了一種新的人物關係和故事主題,以及愛情背後的特殊時代和沉重歷史。
世界上多數人的愛情,都是為了「抓住」。抓住便是抵達,是愛情的喜宴;仿佛完成神賜的宿命,可以收穫今生的美麗。
《1980年代的愛情》,則講了一個不斷拒斥的故事,這是一個近乎殘酷的安排,乃因這樣的愛不為抵達,卻處處都是為了成全。
這樣的成全如落紅春泥,一枝一葉都是人間的憐憫。
這是一個典型的中國故事,而且幾乎是僅存於上個世紀的愛情。
在那個恍若隔世的年代,個體的命運還完全無法擺脫國家機器的安排,於是萬事只能隱忍,無論愛與恨,都只是嚴酷歲月中的蓬塵萍根,只能隨水消逝。
電影中另外兩個草根人物——女人的父親和夥夫老田,他們那一輩人的愛情,也是這樣犧牲在時代深處。
這兩場若隱若現的往事,是這一場愛情的悲劇背景,也是女人堅持自己的悲劇選擇的依據。
女人放逐了本可屬於她的男人,同時也放逐了自己的命運。在分手之後的數年,他們卻在故鄉小城再次重逢。這時的男人,則是捲入大時代悲劇之後,真正流放歸來滿身傷痕的倦鳥。
女人第一次將自己獻祭般地給予了他,只是為了拯救他的頹頓,之後,再一次驅逐他奔向遠方。
所謂遠方,曾是她父親來的方向,也是她內心一直瞻望的他鄉。她一生服從命運,早早就放棄了少年時代的夢想,但是,卻將這樣的夢,寄托在了她所深愛的那個男人身上。
當某一天男人真正實現了他們的理想歸來之日,她卻過早地凋謝在自己卑微的命途中。
從電影敘事而論,這只是一個男人的私密回憶。
但在那些吞吞吐吐欲蓋彌彰的背景後,我們逐漸明白這個故事的真正意圖,是在追憶那個隱約像不存在的年代。
這一輩中國人從那個被淹沒的年代穿越而來,即便桂冠戴上頭頂,但仍覺荊棘還在足尖。
那是中國一個世紀中唯一凸顯乾淨的年代,每一次回望,都有割頭折項般的疼痛。
當藉助一個電影來談論那一段愛情時,最終發現,都是在薄奠那些無邪無辜無欲無悔的青春。
事實上,對中國人而言,每一個年代的愛情,都有各自的歷史痕跡。
50年代的單純,60年代的壓抑,70年代的扭曲,80年代的覺醒和掙扎……
再看看90年代的頹廢和新世紀以來的嚴重物化,大抵可以印證不同年代的世道人心。
這樣一個充滿懷舊風格的影片,仿佛是為了抵抗遺忘。也許因為與當下的不諧,才會如此鍾情於只過去了二十幾年的風物。我們不得不坐在時光的此岸,再來轉顧那些逝去的波濤。
一般來說,每個作品都隱含著作者自己對歷史的理解,以及同情和紀念。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不太容易承載太多的人物命運。
這些一閃而過的生命,無一不是源自於那個時代的草野。正是這些普通的悲劇人物,構成了中國的當代史。
這一代中國人之所以始終無法超越80年代,也因為那個光輝歲月,給了他們最初的薰陶和打磨。
無論編劇或導演,都在試圖找尋當年那些殘破的人世經驗,仿佛僅為提示後生者——我們確實有過那樣近乎虛幻的美,哀傷孤絕,但那卻是他們曾經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