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曝光!景德鎮這醫院隱瞞車禍患者病情?醫生還說…

2021-02-13 暢說108景德鎮站

暢說108社友發帖:

最新消息:

目前醫院承認過錯,正在協調。我們老百姓也不知道出院後身體會不會出現後遺症,也不知怎麼協調

| 樓主原帖


曝光景德鎮市第*人民醫院隱瞞車禍患者肋骨骨折的醫療事故

我爸爸施**2020年12月30日22時許,被120急救送到*醫院,做了全身檢查及緊急救治。事後該醫院隱瞞了肋骨骨折的事實真相,當晚不知何種原因安排在住院部1樓眼科病房?沒有將事實真相告知我們家屬?


訴說實情如下:


     1、直到我們1月2日一再要求做CT複查申請,都被院方告知全身已查,這是被撞後的肌肉損傷肯定會痛的,不用複查。做兒子的每天在醫院看到爸爸忍受疼痛並流眼淚,與老爸性格極其不符,錯過了最佳醫療時間。在當晚值班醫生那申請做了複查,於1月4日報告單出來顯示左側10、11後肋骨骨質中斷,該院眼科主治醫生建議採用50元的繃帶就可以了。13日早上上班該院醫生督促我爸及陪護人可以辦理出院回家了,當時就沒有同意,陪護人(我媽)說病人都還不能起來,還需留在醫院複查一下?直至1月25日為出院做準備,再一次要求複查,不查不知道?結果26日又出來4根肋骨骨折,前後合計6根骨折?最終醫院掩蓋不了真實的情況,多次要求轉到康復中心去。試問**醫院隱瞞真相到底為了什麼?還是有不可告人目的?在院的病人怎樣才能相信我們的景德鎮市**人民醫院?還有多少隱情沒有對病人及家屬說出實情?


     2、因被撞傷右眼瞼上瞼至眉弓手術縫合20多針的右眼到現在還是一直模糊不清。多次要求複查下,醫生說有白內障?醫院為對方隱瞞了被車撞後,導致的右眼外部損傷性白內障?


    綜上:一、在充分理由證據面前,1月28日我們申請更換了醫院眼科主治醫生醫治我爸;二、從1月1日開始醫院就一直極其被動且敷衍醫治我爸,家屬每次諮詢都極其不耐煩,上藥不耐煩,巡診時我爸說一下痛也不耐煩…!


     今正式向媒體曝光景德鎮市第*人民醫院隱瞞醫療事故的真相,向社會各界人士發出正能量的心聲,得到大家及律師們的支持!
     上述訴說情況句句屬實。


                     投訴爆料人:施先生153****2576
                   2021年1月29日

相關焦點

  • 當醫生把病情先告訴患者本人之後......
    據臺媒報導,有病患家屬不滿醫師先把病情告訴患者本人而不是家屬,氣得大罵醫師害患者沒有求生意志,還說醫師是「殺人兇手」、「沒有醫德」
  • 北京隱瞞行程新冠患者是誰?公安通報詳情
    「醫生」與當事人均被立案.
  • 歷史上,美國有多少總統隱瞞病情!
    病情有多重,白宮與醫生說法不一,川普緊急發推特,三種狀況影響大選!(視頻評論員:刀刀)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白宮幕僚長馬克•梅多斯(Mark Meadows)對川普總統目前狀況樂觀評估,但透露總統周五早上血氧水平迅速下降。
  • 寶媽控訴:剛滿月小孩肺部發炎,檢查2次醫生都說沒事
    剛滿月的小男孩,因為有聲咳嗽,於2016.7.20去上虞*保醫院檢查,檢查醫生說這是正常現象,是餵奶時候的正常反應,沒事情的。
  • 對不起,我們是醫生,我們的眼中只有病情!
    擁有 12 萬粉絲的「急診女醫師其實」在發文反對邱凱偉的說法:「人家醫師明明全部是說:你飛機幾點起飛,還有多少時間,如果真的太趕可以選擇不要看,哪有你講的這樣」邱凱偉卻回復稱只在乎「醫生態度」問題。臺灣奇美醫院加護醫學部醫生陳志金髮聲,反問病情普通卻要加急看急診的患者,轉發高達7.9萬次。
  • 【熱點】川普病情最新進展曝光!白宮醫生這樣說!
    此前,該醫生曾堅稱川普未曾吸氧。  川普曾吸氧和使用激素類藥物  美國東部時間4日上午,白宮總統醫生團隊召開發布會。針對美國媒體對川普病情的真實情況存在的質疑,白宮醫生團隊補充了一些詳細情況。肖恩·康利表示,醫生團隊這次沒有給他吸氧,而是決定使用激素類藥物地塞米松。此外,川普3日還接受了第二劑瑞德西韋注射。  白宮醫生未透露川普肺部情況  面對記者詢問「為何此前始終不肯承認川普曾吸氧」,肖恩·康利說,他想要傳遞出川普本人和整個醫生團隊對於治療的積極樂觀態度。
  • 武漢被感染醫生自拍視頻記錄病情:新冠肺炎「恐慌個毛線」
    資料圖:醫務人員查看患者肺部CT片。中新社記者 張暢 攝近日,由余昌平自拍講述起死回生遭遇的多段小視頻,在社交媒體上吸引千萬次的點閱。這位醫生不僅沒有劫後餘生的愁雲慘霧,相反鏡頭裡的他樂觀、幽默、豁達,平實言語間他以專業角度和親身經歷透露出對於當代醫學戰勝疫情的信心。餘昌平是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身為疫情防治專家組成員,曾頻繁接觸當時還被認為是不明原因肺炎病患。「有一次一天下來三個全是,還有一次病情會診的病人在華南海鮮市場二樓工作,一看他就是新冠肺炎。」
  • 醉酒患者醫院暴打醫生,致醫生嘴角破裂縫十餘針
    今天,我們接到了深圳龍崗區的市民報料,說昨晚去沙灣人民醫院看醫生的時候,見到幾名男子圍著一名醫生從科室追到走廊,混亂中好像還動手打人
  • 昏過去前他說的這番話救了自己…
    「導航顯示4分鐘,你開快點,我嘴不受控制,說不了話了……」廖先生回憶,他記得在車上,這是他跟朋友說的最後一句話,隨後便昏迷,沒有了知覺。據廖先生朋友回憶,咬傷廖先生的螞蟻體積很小,身體黑裡透紅,看起來很普通。
  • 過完"十一",三級醫院門診不靜點了 發高燒就只能辦住院了嗎?
    ◆兒童醫院、各醫院兒科門診可保留靜脈輸液,但應採取切實有效措施,逐步減少直至停止門診靜脈輸注抗菌藥物。◆急診和日間手術患者在嚴格掌握適應症的情況下可採用靜脈輸液治療。◆省衛生計生委和中醫藥管理局將不定期抽查各三級醫院靜脈輸液管理情況,如發現違規開展門診輸液的醫療機構將進行全省通報,並納入對各醫院評審評價的目標考核體系,實施一票否決制度。◆同時省衛生計生委將繼續組織對全省各級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的檢查、評價和考核。
  • 人醫ICU病房的龐醫生,有位患者家屬想對你說...
    然而,近來發生在小編身邊的一件事,讓我們又看到了一點點希望:哦,原來醫生和患者及其家屬之間的關係還可以如此歲月靜好。昨天,一位網友周女士聯繫上小編,她手寫了一封感謝信,想送給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希望我們能夠幫忙發表,讓越來越多的人相信:靖江也有不少好醫生,而且就存在我們身邊。
  • 一張患者家屬給醫生送「禮」的照片,看哭了所有人…
    這背後有什麼故事嗎?送禮的這位老人叫張鐵抗,去年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搶救的一位病人的父親,收禮的醫生叫毛敦,曾經參與過老張兒子病情的救治。去年10月17號下午5點多,一名小夥在新區朝紅路上被人發現昏倒在地,頭部兩側出血量很大,生命危在旦夕,隨即送到醫院。小夥被送到醫院的時候身無分文,還沒有任何身份信息,醫院冒著風險成功搶救了這名無名患者。
  • 社工走進醫院,做醫生助手、患者朋友
    義工)關愛服務計劃,醫院患者有望得到就診治療外的「第二服務」。  「兩岸三地誌願者交流大會暨樂從醫院社工(義工)關愛服務計劃啟動」由共青團樂從鎮委員會、樂從醫院聯合舉辦。其中,樂從醫院還與樂從鎮團委籤訂了樂從醫院社工(義工)關愛計劃協議,計劃在樂從醫院引進醫務社工(義工),為患者開展服務。
  • 小小處方箋,寫滿患者和醫生的「心靈對話」
    1月13日,林海講述了這封「處方信」的由來。那是發生在兩周前的一個下午。當時已是下午5點半的下班時間,但林海還剩2個病人。其中一個就是小陳。 這是一位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按照以往,林海用簡單、形象的比喻就能讓病人很好地了解病情,比如將椎間盤比喻成輪胎,椎間盤突出,就是輪胎破了。但等患者和妻子走進門診室,林海才發現夫妻倆都是聾啞人。
  • 康達醫患故事:妙手治頑疾 仁心暖患者
    患者王某,男,59歲,他於去年7月初出現腹痛、腹瀉,因不太嚴重,一直居家吃藥維持,結果日趨加重,直到10月底才在家人再三催促下來醫院就診。據腸鏡檢查和影像資料綜合研判為結腸癌晚期,且發生腫瘤轉移,無手術指徵。患者於去年11月底由家人帶至淮安某院行結腸造瘻術,術後出現嚴重肝損害、重症感染,醫院下發病危通知書。
  • 拿錯鎮靜劑,75歲患者被誤打「死刑針」,劇痛中死去……
    由於護士的失誤,導致一位75歲的患者,被注射了一種用於處決死刑犯的藥劑,這名老婦人在劇痛中死去……
  • 市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的自述
    記得小時候去看病,有的醫生不太友好,態度有點差,甚至有一點兇。那時我就對自己說,長大以後我要當醫生,當一個態度和善讓病人喜歡的醫生。高中畢業後,我如願考上了醫學院校。每天早晨8點準時到達醫院交接班,和其他醫生討論當天的手術危重患者,開始接病人,打麻醉。9點,外科醫師開始手術。隨後一整天都在重複:「接病人、上監護、打麻醉、觀察病人生命體徵、做各種處理和操作、手術結束送病人回病房觀察」這一流程。
  • 門診醫生不談病情、讓患者去第三方付費平臺在線諮詢,衛計委髮禁令啦!【1036三劍客】
    上周,1036「福建新聞廣播」報導了醫生坐診不談病情,讓患者去第三方收費平臺在線諮詢一事。
  • 援非前夜還完成一臺急診手術,市人民醫院也有「程至美」醫生
    23日晚上9時許,朱海照常回到科室巡察,叮囑值班人員做好病房的醫療護理工作,就在這時,值班醫生秦忠報告,冠心病監護病房53床的急性下壁心肌梗死66歲女患者梁某病情變然發作,出現心動過緩,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病情危急,需要立即植入心臟起博器
  • 身邊好醫生:聲帶手術後不能發聲,用書寫方式繼續為患者看病
    長期頻繁說話 使他患上了聲帶息肉周主任1977年畢業於海南醫學院,熱愛醫生職業的他從事神經內科臨床醫療工作一做就是30多年。由於長期和患者溝通、解答病情等,聲音嘶啞、失音、咽喉幹癢、疼痛,聲帶常常受損。於是,周主任決定進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