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議院中基民盟和基社盟議會黨團希望德國政府能在歐洲共同難民政策的爭端中少扮演調解角色。聯盟內部專家Thorsten Frei希望:「當歐盟理事會輪值主席國的時間結束後,德國能更有力地代表自己的利益。」在歐盟27個成員國未能就分配獲得保護的人員和驅逐被拒絕的人員達成統一規則後,基民盟和基社盟現在主要想防止歐洲內部的二次移民。Frei認為,德國在歐洲尤其受此影響。根本的顧慮在於,
許多進入歐盟的尋求保護者可能都想來德國,因為他們希望在這裡獲得最高的社會福利。Frei表示,自2015年以來,來到歐洲的移民中,超過40%的人已被德國接受。德國內政部發言人表示,今年1月至11月,共有69170份初次庇護申請。比去年同期減少33.5%。下降的一個主要原因很可能是由於目前的疫情狀況。
即使在德國擔任歐盟理事會主席國期間,歐盟也未能就共同的難民政策達成一致。(圖源:tagesschau.de)今後如何防止尋求保護者在歐洲範圍內的獨立流動是有爭議的。如果基民盟和基社盟得逞,就必將產生後果。具體而言,
庇護程序和社會福利只應由尋求保護者被分配到的歐盟國家提供。根據聯盟內政專家的說法,
任何自願前往德國的人都不能獲得任何德國的社會福利。智庫「歐洲穩定倡議」的Gerald Knaus表示:若德國不允許德國法院降低對尋求保護者的標準,這樣會導致像法國近年來的情況:人們雖然來到法國,但在不人道的條件下流落街頭。這不符合德國法律。但移民研究者表示反對並建議:
德國不應該降低自己的標準,而應該用壓力來確保其他歐盟國家的標準上升。Knaus則表示:「歐盟提供了數十億的援助,沒有理由讓希臘境內得到承認的難民流落街頭。」換句話說,
希臘從歐盟獲得的資金必須與保障人權標準的條件掛鈎。如果其他歐盟國家的條件得到改善,德國法院也會允許遣返,這樣一來,前往德國尋求保護的人就會減少。目前,尋求保護者正試圖逃離希臘的悲慘環境,這也是二次移民的另一個原因。
尋求保護者試圖逃離所分配歐盟國家的悲慘環境而二次移民。(圖源:google)
但Knaus承認,像德國這樣致力於推行人性化政策的歐盟國家數量正在不斷減少。有些政府,如匈牙利或奧地利,不願意接收任何一個難民,哪怕是一個生病的孩子。德國內政部長Horst Seehofer明顯感受到了許多歐盟國家的態度。例如,萊斯博斯島希臘營地莫裡亞發生火災後,他的工作人員給其他歐盟國家首都的同事打了電話,但大多數人都拒絕了他。Seehofer表示,即使是喜歡以「人類燈塔」自居的盧森堡,也只想接納極少數難民。只有十幾個國家同意收留難民。綠黨政治家Amtsberg認為,聯邦政府在這方面負有特殊責任。綠黨也為少數成員國願意為難民提供幫助而感到難過。但這不應該阻止德國繼續慷慨地收留難民,但Amtsberg不想承諾一個具體的數字。在移民政策問題上,德國總理默克爾部分採用了內政部長Seehofer的政策觀點。默克爾在8月底的夏季記者會上表示,
如果歐洲宣布討論中的所有難民都將由德國接收,「那麼我們永遠不會得到歐洲的解決方案」。https://www.tagesschau.de/inland/asylpolitik-eu-deutsche-ratspraesidentschaft-101.html
本文系《德國中文網》原創內容,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歡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