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鄉村專欄」,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
中國人是非常喜歡吃雞的,而且喜歡吃雞的人,往往在食材還是烹飪上都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很多人在吃雞的時候,都喜歡去吃一些農家的土雞。
據農戶們講,這種雞都是散養的,平時不吃飼料,僅憑自己上山,想吃什麼啄什麼。在運動量、飲食和環境、雞齡都非常自然的情況下,這種雞在味道上無疑是上乘的。
但現在的市場上卻出現了一種現象,就是一向火熱的農家土雞,現在已經無人問津了。好像人們對雞攤老闆的吆喝反應都十分冷淡,只有在鄉下的親戚那裡,才相信所謂的「農家土雞」。
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這一切,都是養雞的人和販雞的老闆自己搞出來的。
1.以次充好
在之前農家土雞這個概念剛出來的時候,這種雞確實火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以味道取勝。但後來人們發現,有些「土雞」無論是樣貌和味道都不對了,原來在賣的過程中,有人以次充好,用一些吃飼料的「速成雞」充土雞賣,以求賣得更好的價錢。長期這樣,自然讓購買者喪失了吃雞的興趣。
2.過分抬價
農家土雞由於養殖成本問題,所以價格貴點是正常的。人們也願意花多一點錢去享受更好的味道,但這並不代表,人們願意花天價去買一隻雞。在熱銷的情況下,土雞的價格被抬起到一個普通人吃不起的高度,從16到18再到20再到25再到更貴,一隻雞動輒超過一百五十塊錢,人們寧願不吃了。
3.降低標準
原來的土雞,就是村裡的放養雞,是不吃飼料,自然長大的。它之所以能賣貴而且暢銷,最大的核心就是這點。但現在有些農戶貪圖出欄快,也對土雞「降低了標準」,再也不放養了,而是每天餵大量的飼料,最終和養殖場的沒什麼兩樣。雞肉的質量下來了,自然也不值這個價了。
所以,在種種的作妖下,一向火熱的「農家土雞」,現在都無人問津了。
"
麻煩點下【在看】
讓更多人因你而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