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春藥,校園霸凌為何如此猖狂?
◆ ◆ ◆
校園暴力有哪些?
霸凌這個詞是英文bully的音譯。發生在校園裡的霸凌事件,一般都是強欺弱,大欺小。
霸凌手段五花八門,有精神上的侮辱,也有身體上的傷害。輕的有嘲笑、譏諷、排擠、恐嚇,重的就敲詐、毆打;還有更極端的,2015年,餘姚市一名15歲女生被好幾名女生群毆,還被樹枝猛戳下體。
◆ ◆ ◆
校園暴力事件不斷增多
這幾年國內的校園霸凌事件越來越多,據法制網的一項統計,2013年到2015期間,媒體曝光的校園霸凌事件,由231件上升到了1830件。從呼巴掌、剪頭髮到下春藥,花樣也不斷翻新。
◆ ◆ ◆
為什麼暴力事件頻繁發生?
主要原因就是處罰太輕。這次高三女生被下春藥,因為藥效並不明顯,警方和校方都當成熊孩子的「惡作劇」對待,下藥的3個男生只是被警告和記過了事。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美國,可就沒那麼簡單了。去年,3名中國留學生在美國虐待同學,被判了13年、10年和6年徒刑。
美國對霸凌的重視源自1999年的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兩名高中生拿著槍和爆炸物衝進校園,槍殺了12名學生和1名老師,最後自殺。
在科倫拜恩高中校園槍擊案中遇難的學生
這兩名行兇者都是長期遭受校園霸凌,忍無可忍做出極端行為。後來,美國各州都制定了專門的反霸凌法,如果校園霸凌後果嚴重,即使是未成年人也可以按成人標準判刑。這次兩會上,已經有代表提案,希望儘快出臺《反校園暴力法》。
別再讓《未成年人保護法》成了
「未成年人犯罪保護法」
知識從未如此性感
長按二維碼一鍵關注
或搜索公眾帳號:飛碟說
合作郵箱:biz@feidieshuo.com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查看更多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