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15日,是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75周年紀念日。
從1931年到1945年,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踐踏華夏大地。不甘屈辱的中華兒女共赴國難,奏響了一曲氣壯山河的抗戰凱歌。
歲月漫漫,在歷史的回望中,和平顯得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On this day in 1945, Emperor Hirohito of Japan, seen as a demi-god by every Japanese before World War II, announced via a radio broadcast to his people that Japan would surrender to the Allies, officially bringing the hostilities of the war to a close.戰敗後,日本湧現了一批宣稱有「反戰」意味的影視劇、文學和藝術作品。
然而,其中很多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模糊和淡化了其戰爭責任,掩蓋了日本軍國主義發動戰爭的侵略行為和加害者意識。
但令人欣慰的是,有一批從戰火年代走來的人們,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正視歷史,表達真正的反戰思想——這就是用漫畫作「武器」的日本「老一輩」漫畫家們。
抗戰勝利75周年之際,重新品讀他們的作品,更具深遠的現實意義。
However, for many Japanese, the war did not just end on that day. Japan's surrender had a lasting impact on the whole country, so much so that even 75 years have passed, wartime stories, told through films, literature works and other art forms are still mainstream in today's Japanese society.
But some of these stories, depicted from Japan's own perspective, often fail to explain the cause of the war and cast Japan in a more sympathetic light where it could be seen as a victim rather than an aggressor.
A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rt forms in the modern world, Japanese animation has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topics on World War II, with many of its manga and anime series being considered as real "anti-war" classics that transcend national borders. These works have become a timeless legacy left by a group of honored Japanese manga artists who chose to respect history as it was.
日本漫畫家藤子·F·不二雄(本名藤本弘)出生於1933年,他的童年時期恰值日本戰爭年代。親眼目睹了戰爭的荒謬與殘酷的他,在日後的作品中不斷融入對戰爭的反思和對和平的祈願,這一點在他的代表作《哆啦A夢》中得到深刻體現。
Born in 1933, Japanese manga artist Hiroshi Fujimoto grew up witnessing Japan's role in World War II. He is best known for his creation of the popular and long-running series Doraemon, which often reflects his own views of the war through satirical expression.
2017年,由漫畫改編的《哆啦A夢》動畫特別篇《大象和叔叔》因以獨特的諷刺口吻提及日本戰敗的事實,在播出後引發海內外網友熱議。
故事設定很簡單:
大雄的叔叔野比四郎給大雄講述童年的經歷。他說,自己生活在日本即將戰敗的二戰末期。那時候,動物園裡有隻和自己關係非常親密的大象,卻因戰爭期間人們無暇照顧而必須被毒死。大雄和哆啦A夢聽後非常氣憤,於是決定坐時光機回到那個年代,去拯救那隻大象。回到過去後,當時的日本軍人說殺死這些動物是逼不得已:
但大雄和哆啦A夢歡呼雀躍地對他們說——
不用擔心,反正戰爭很快就要結束,日本戰敗啦!
這個橋段在日本引起了很大的震動。一些人表示,原作者讓主角用如此不嚴肅的態度調侃「日本戰敗」,是極為 「反日」和「侮辱日本」的行為。
動畫導演大杉宜弘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戰爭』這個沉重的主題要在《哆啦A夢》裡做的話,沒有相當大的覺悟與勇氣是做不了的。」令人欣慰的是,製作組最終頂住了來自外界的壓力,這部分內容也得到了日本正義人士以及國際社會的好評。《大象和叔叔》漫畫原作
大雄和哆啦A夢用一種近乎於歡呼的口吻說出這句話,不僅加強了話語本身的諷刺效果,更反映了原作者藤子·F·不二雄對戰爭毫不避諱的態度——
戰爭是錯的,日本戰敗是應該慶幸的。
2015年11月30日,日本漫畫家水木茂因心力衰竭去世,享年93歲。1943年,21歲的水木茂被徵召走上戰場,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的拉包爾港因遭到轟炸而失去了左臂。這位日本國寶級漫畫大師,在戰場上九死一生,飽嘗戰爭的殘酷和人情的冷暖。日本戰敗後,他開始用畫筆揭露日本戰爭罪行,反思戰爭的愚昧與恐怖。
Born in 1922, iconic Japanese manga artist Shigeru Mizuki is best known for his manga series GeGeGe no Kitaro. His own World War II experience inspired him to create a series of manga classics that take an honest look at Japan's past crimes.
由同名漫畫改編的電視動畫《咯咯咯鬼太郎》,就是水木茂的代表作之一。
在這部作品中,他揭開日本最黑暗的一頁,讓日本「加害者」的歷史形象裸露在眾人面前:
他直白地告訴日本孩子,日本對他國的侵略是不可泯滅的事實:
他將對歷史的責任感傳遞給日本的下一代,讓他們誠實地面對過往,銘記傷痛和教訓:
伴隨著有衝擊力的畫面和色彩,這些作品為日本反思戰爭樹立了一個新的豐碑。
日本也有更為直白地記錄侵華戰爭的漫畫作品,比如描繪了南京大屠殺的《國家燃燒》。這部於2002年開始在頗具影響力的漫畫雜誌《Young Jump》上連載的作品,出自日本漫畫家本宮宏志之手。該漫畫除了在文字上對日本侵華進行批判,更從場景上對當時日軍的種種暴行進行還原。
Born in 1947, Hiroshi Motomiya is another Japanese manga artist who is widely regarded as a real anti-war artist by international audience. One of his best-sellers, My Country is Burning is an epic manga series that truthfully depicts the graphic scenes of the Nanjing Massacre.
描繪中國戰俘被處決前遭受日軍瘋狂鞭打的場面:
記錄日軍殘忍屠殺手無寸鐵的南京市民的史實:
揭開日本這個國家曾手上沾滿鮮血的「真面目」:
他將這部作品作為「獻給生活在21世紀的所有日本人的歷史讀物」,希望讓所有國民正視歷史、反省曾發動戰爭的事實。
在漫畫中,本宮還特別強調了個人在戰爭中的責任問題。他認為,「自己做的事情,自己就要承擔所有責任」,暗示日本應當為當年的侵略罪行負責。
然而,僅僅說出真相,卻讓他面臨了巨大壓力,這部作品也一度因受打壓而被停止連載。
但他在飽受非議中仍選擇說出歷史真相——
「《國家燃燒》,正如它的名字所說,講述的是國家(指日本)因發動侵略戰爭而使戰火蔓延,人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狀態。很多人因為日本這個國家的意志而飽嘗悲苦,甚至丟掉了性命。為什麼會發生那樣的戰爭呢?作為一個日本人,作為一個漫畫家,無論如何也要寫一寫。」
手塚治虫《三個阿道夫》
除上文所提及之外,日本還有其他許多將尊重歷史、反思戰爭的思想融入作品中的漫畫家們。
比如,被稱為「日本漫畫之父」的手塚治虫,一生宣揚反戰和自由,從他的許多作品中都可以看到他對於生命價值以及和平的探討。
正是這些有良知的日本漫畫家們,勇敢地將戰爭最冰冷的真相傳遞給日本的下一代,歷史才終究不至於被遺忘。
因為他們知道,正如所有人都知道的那樣——
唯有原原本本地正視歷史,才能更好地走向和平。
也唯有不被玷汙的歷史,才能光明地燭照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