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法國諷刺漫畫雜誌《查理周刊》(Charlie Hebdo)位於巴黎的總部內發生槍擊事件,三名武裝人員持衝鋒鎗和火箭發射器襲擊了總部辦公室,導致包括周刊主編在內的至少12人死亡,其中2名是警察、其他都是漫畫家和記者。
遇難的四名漫畫家分別是Georges Wolinski、Cabu、Stephane Charbonnier、Tignous。
其中Stephane Charbonnier(左三)是雜誌總編。在遭受槍擊前發出的最後一條twitter是一幅漫畫,內容是嘲笑「伊斯蘭國」組織頭目巴格達迪。
有人把這次巴黎攻擊比喻成911事件,只不過這一次,漫畫家手中的筆成了被攻擊的目標。
然而,恐怖沒有壓倒一切,大家高舉著"我是理查人"的牌子,全法,四處,各個階層,不分宗教... 明天,是法國的哀悼日。這個周六,將會是聲勢最浩大的全國遊行。倫敦和柏林的遊行也在支持...
你的神明偉大,但言論自由同樣偉大。
沒有人會對此視而不見,無論是媒體,還是漫畫家,都紛紛投入到這場以筆為武器的戰爭中。
法國的一份體育報紙,把這一次慘劇比喻成自由和野蠻的比賽,自由以0:12慘敗。
同樣是柏林的一份報紙。
英國的獨立報。
丹麥的一份報紙,鉛筆不會被砍斷,它會在土壤裡紮下根。
今夜我們都是查理
襲擊事件發生後,全球很多漫畫家也在第一時間發表作品聲援法國查理周刊。
這是一場言論自由的戰爭,而鉛筆,就是最強大的武器。
恐怖分子,和所有被嘲諷的人,對這樣的武器,充滿了恐懼。
在所有的漫畫裡,我最喜歡的是著名的街頭匿名塗鴉藝術家Banksy在推特上傳的這張作品——一根鉛筆被折斷,就變成了兩根鉛筆。
這一張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沒有幽默,我們和死無異。
是的,鉛筆就是我們的武器。
致敬,所有熱愛言論自由、用生命去捍衛言論自由的人們。
最後給大家科普一下,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樣的雜誌?
《Charlie Hebdo》,中文名《查理周刊》,是法國著名的極左翼雜誌,總部位於巴黎。慣用激進、調侃的語氣刊載諷刺極端右翼分子、天主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諷刺他們的政治、文化,並以漫畫、報導、政治辯論和笑話等形式展現,有著明顯的反宗教和傾左色彩。從2012年起,由史蒂芬妮·沙博尼爾(Stephane Charbonnier)擔任主編。史蒂芬妮如是評價《查理周刊》:「我們反映了左翼政治多元主義的方方面面,連棄權者都顧到了。」
我們查閱了一下雜誌的官方網站——
《查理周刊》官網首頁在最明顯的位置赫然寫到:雜誌沒有廣告,沒有靠山,查理只有玩家和用戶。感謝你們在報攤購買查理。新聞自由,除了你,我們還能指望誰?
毫無疑問,我們要提高售價,但我們需要儘快想辦法繼續,而不依賴於外部股東或者銀行的存在。
來看看他們最近幾期的封面:
祝您好胃口!
(講的是現代人類食物中添加了大量的工業和化學添加劑)
大麻合法化!
(關於大麻是否應該合法化的討論,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目是《資本主義的癮》,還挺想看的……)
倒酒吧!
(「酒吧」成為了「溝通」的代名詞,它像病毒一樣植入了幾乎所有公共和私人空間。誒?這期也蠻想看……)
核陰謀!
(內容如題)
這也不是他們第一次給自己惹禍了:
2011年11月,《查理周刊》為慶祝伊斯蘭復興黨在突尼西亞贏得大選,和利比亞全國過渡委員會主席承諾在該國實施伊斯蘭教法,大版面刊登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並稱此期刊物是先知親自參與編輯的。這一舉動當時激起法國穆斯林團體的憤怒,周刊位於巴黎的辦公室遭燃燒彈襲擊。
2012年9月,雜誌發表了如上封面,一個東正教神父推著坐輪椅的阿拉伯人,並在一期雜誌中刊載了多幅影射伊斯蘭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畫,引發了巴黎的大規模抗議。
冒個泡,也許就有禮物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