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看】重磅!《中國日報》英文旗艦報 首次向海內外視覺化報導渭源生態建設

2021-02-24 愛渭源

還好沒放棄  |  渭源廣播電視

       近日,《中國日報》英文旗艦報刊發由甘肅省渭源縣融媒體中心採編拍攝的反映全縣生態建設的圖文報導。攝影報導首次通過這一高端平臺向海內外展示了渭源幹群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苦幹實幹植樹造林綠化家園的生動實踐和良好精神風貌。

       《中國日報》系中國國家英文日報,由國務院新聞辦(中共中央外宣辦)主管,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創辦的第一份也是目前唯一一份全國英文日報,是外國人了解中國首選的中國英文媒體。讀者主要為各界高端人士、駐華使節、國際組織駐華代表、跨國公司在華高層、媒體從業人員等。堅持「讓世界了解中國,讓中國走向世界」辦報宗旨的《中國日報》也是中國唯一進入西方主流社會的報紙,是目前我國被境外媒體輿論轉載最高的媒體,被全球讀者譽為「中國最具權威性和公信力的英文媒體。」

中國日報英文版報樣

中國日報報頭

       渭源縣融媒體中心不斷加快媒體深度融合,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綜合運用融媒體報導方式,精心策劃,創新形式,在今年全縣國土綠化、生態建設輿論營造方面,採寫了一批高質量的新聞宣傳稿件。先後在新華社、中新社、人民網、鳳凰網、學習強國、甘肅電視臺、每日甘肅網、定西日報等40多家市級以上主流媒體進行多種方式的高密度宣傳報導。

       堅持「視覺先行」報導理念、以深度報導見長的《中國日報》,在5月24日第2版刊發了重頭深度報導《forest:Nationwide  efforts  pay  off》(《森林:全國的努力得到了回報》),配發了「Locals plant trees in Weiyuan county, Gansu province. WANG GANG/FOR CHINA DAILY」的報導(甘肅省渭源縣當地群眾植樹  王綱/中國日報 )。同日,中國日報網站刊發重頭文章《New forests halt desertification》(《新森林阻止荒漠化》),5月30日該網站又刊發圖文並茂的深度報導《China's ecology, environment keep improving: report》(《中國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報告》)。以上稿件均配發了甘肅省渭源縣當地群眾植樹的攝影報導。

       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近年來,渭源縣通過實施國土綠化、退耕還林、三北防護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項目,不斷擴大綠化面積。今年,全縣完成綠化工程6.62萬畝,道路綠化總長度620.8公裡。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15.6%,林地面積達到129.95萬畝。圖為在渭源縣峽城鄉脫甲山,當地群眾正在植樹。

新華網發 (李軍 攝)

圖為航拍鏡頭下的渭源縣峽城鄉脫甲山植樹場景

新華網發 (李軍 攝)

圖為在渭源縣峽城鄉脫甲山,當地群眾正在植樹

新華網發 (王綱 攝)

圖為在渭源縣峽城鄉脫甲山當地群眾背著樹苗上山

新華網發 (王綱 攝)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渭源在行動】吉秀強調:切實提高政治站位 認真做好中央督導組反饋問題整改工作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代表團的重要講話精神】我縣召開十四屆縣委扶貧領域第二輪專項巡察工作動員部署會議

■【脫貧攻堅奔小康】吉秀深入上灣鎮調研督導脫貧攻堅、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及基層黨建等工作

■我縣開展2019年中考考試環境綜合治理及考點檢查驗收

總  監 制:王綱

監      制:王宏

   責      編:於治華

   編      輯:陸同通

相關焦點

  • 美麗中國 | 生態博物館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選擇哪些地方建立生態博物館,如何進行相應的文化和專業技術評估,我國在生態博物館建設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自身的理解和經驗。  不管生態博物館以何種形式呈現,但以社區為中心、把遺產留在當地是其兩個核心理念。
  • 2017年二十四節氣+渭源美景,太美了!
    最近,中國申報的「二十四節氣」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二十四節氣,是中國人通過觀察太陽周年運動而形成的時間知識體系。在國際氣象界,它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來源:華夏文明渭河源小編真是熱淚盈眶啊,特意將「二十四節氣」配上渭源美圖,畫面美呆啦!
  • 中國日報社社長朱靈再次出任亞洲新聞聯盟主席
    資料圖:中國日報社社長朱靈中國日報社社長朱靈今天在東京舉行的亞洲新聞聯盟(ANN)年會上,當選為新一屆主席。亞洲新聞聯盟成立於1999年3月,由亞洲21個國家和地區的23家媒體組成。聯盟本著「亞洲人報導亞洲」的理念,通過成員間的合作,達到區域新聞資源共享。聯盟成員報紙總發行量1400萬份,覆蓋亞洲地區5000萬讀者,包括政要、商界和日益富裕的亞洲高端讀者群。朱靈社長曾在2005-2006年擔任聯盟主席。2016年年會將在北京舉行。
  • 襄城李華登上了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英文日報
    4月16日,今日襄城推送的《襄城網紅和臨潁副縣長直播三小時,帶貨1.2萬單》一文,一經推出,各大媒體爭相報導。昨天,中國最優質的新聞發布平臺、中國唯一的國家級英文日報、目前我國被境外媒體輿論轉載最高的媒體--《中國日報》,在其官網對襄城網紅李華進行了全英文報導。李華,這個26歲的襄城網紅成為了襄城在新聞宣傳上「走出國門」的第一人!
  • 【政策法規】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開始受理全國海洋廢棄物傾倒許可證申請
    12月11日,生態環境部對外發布了《海洋廢棄物傾倒許可證核發服務指南(試行)》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含油鑽井泥漿和鑽屑向海中排放審批服務指南(試行)》,並表示即日起開始受理全國海洋廢棄物傾倒許可證申請和海洋石油勘探開發含油鑽井泥漿和鑽屑向海中排放申請。
  • 綠色中國夢 生態白皮書
    習近平總書記對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示表明,改革開放30多年的今天,神州大地已然開啟了「生態模式」,中華民族進入全民齊唱「生態國歌」時代。   綠色,是中國夢的保護色、主題色!中國夢作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就是綠色夢。綠色中國夢是一個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的夢,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夢想。
  • 中國日報記者曹音:人民法院的司法決心和司法腳步從未停歇丨2020記者看法院
    「記者看法院」專題策劃重磅回歸!最高人民法院新聞局聯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眾號,近期陸續邀請日常採訪最高法的「跑口記者」講述2020年採訪報導人民法院工作的體會和感受,並與讀者一起重溫他們的代表作品。想認識這些「跑口記者」的廬山真面目嗎?想知道他們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麼樣子嗎?一起來圍觀!
  • 津西小鎮 生態宜居── 來自天津日報的報導~
    近些年,提起張家窩鎮,津城老百姓腦子裡最先冒出的關鍵詞是:坐高鐵、買房子、看花卉……2011年,天津南站落戶張家窩。隨著京滬高鐵、京津城際等線路的接入,以及地鐵3號線的開通,南站已成為津城鐵路客運的重要交通樞紐之一。  南站的發展,為張家窩的城鎮化建設帶來了新機遇。
  • 看,濮陽縣生態水系建設的「中裕」力量!
    「我們積極和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倒排工期,強化工程質量管理,為濮陽縣生態水系建設貢獻『中裕』力量。」5月22日,濮陽中裕燃氣有限公司工程技術部負責人杜勝利說。該公司按照要求積極配合濮陽縣政府「生態水系」建設,加快推進生態水系建設所涉及到的天然氣供氣主管網改造、建設,保障下遊重要用戶的不間斷供氣,正式開工建設106國道燃氣環網工程。
  • 臺媒:大陸功夫電影進軍HBO首次海內外電影頻道同播
    參考消息網12月16日報導 臺媒稱,大陸電影業首次與美國電影頻道HBO合拍的功夫電影《醉俠蘇乞兒》、《擎天無影腳黃麒英》,25日在擁有571萬訂戶的付費頻道及HBO亞洲頻道首播。這是大陸首次把純中國功夫電影進軍國際電影頻道。
  • 【環保】生態環境部:允許符合標準的鑽井泥漿排放
    2019年1月24日,生態環境部海洋生態環境司在回覆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提交部分項目含油鑽井泥漿和鑽屑向海中排放許可的申請函中指出
  • 金昌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召開
    《金昌日報》訊:2月16日,市委書記王建太主持召開全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協調推進領導小組會議,分析當前我市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部署當前和下一階段工作任務。    會上,市生態環境局、市審計局負責人分別匯報了全市生態環境問題整改情況和全市黨政主要領導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反饋問題整改情況。
  • 網友熱議,中國盾構走進法國修地鐵
    12月4日,中鐵工程裝備集團有限公司製造的兩臺土壓平衡盾構機成功下線,即將遠渡重洋,用於法國巴黎地鐵16號線建設。這是中國盾構機第一次出口到法國——世界盾構機的發源地。在2008年以前,盾構機的關鍵技術被國外壟斷,中國國內施工使用的盾構機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價錢昂貴且維修不易。
  • 【生態評論】強化生態文明建設的制度力量
    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河南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會(以下稱「促進會」)以「傳播生態文化,推動生態創建,促進綠色發展」為宗旨,圍繞我省生態文明建設中心工作,集聚各界力量,服務黨委、政府決策,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努力為促進我省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 【重磅課程】閆敏《循環經濟-生態文明建設》課程邀請,助理賈老師15311204203
    點擊上方藍色文字關注我們~《循環經濟-生態文明建設
  • 博覽會活動獲得新華日報、央視新聞,學習強國APP等主流媒體聯合報導
    第十五屆中國(無錫)國際設計博覽會於5月25日至27日在無錫成功舉辦,博覽會上嘉賓雲集,「會」「展」「獎」各項主題活動精彩紛呈。
  • 【外媒報中國】華爾街日報:在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背後,對中國經濟的擔憂增加
    ·華爾街日報中國人民幣幣值穩定的表象下,總是暗流湧動,讓投資者提心弔膽。
  • 百億中國雄安建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成立,預計環保領域建設首先利好
    首先集中支持河北雄安新區建設,共同建設一批優質學校、醫院,設立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引導科技創新資源向那裡集聚,積極推動新機場臨空經濟區和曹妃甸示範區建設。聚焦交通一體化、生態環境保護、產業升級轉移3個重點領域不斷取得新突破。自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通知,決定設立河北雄安新區。
  • 雄安怎樣建成綠色生態宜居區?專家建言雄安新區建設
    由天津大學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天津大學法學院主辦的「雄安新區建設:如何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研討會,近日在天津舉行。  「新區的規劃編制應該有國際視野、國際標準,也要有中國特色、地域特色,既是國際先進的,也是接地氣的。」天津大學中國綠色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胡保林指出,應做好生態修復和環保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