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16歲就借10萬塊「這真是天文數字,膽子真大」一位蘇州媽媽看著自己的兒子,再也抑制不住情緒吼了出來,男孩知道自己做錯事了,站在一邊也不吭聲,稚氣的臉上愧疚又委屈。
事情不複雜,但損失卻很大,男孩玩手機時意外發現一個投資比特幣的生財之道,嘗到甜頭後,決定賺把大的,向同學借來十萬餘元進行投資,結果虧的一毛不剩。
打著概念科技的幌子,看似新鮮,實際上還是老套路,但,在這件事中,有兩點值得我們去深扒反思。
一是16歲的年齡。這個年齡比較單純,容易被誘騙,但,按照現在的學校、家庭教育來說,應該也有一定的謹慎、理性思維才對。那男孩怎麼上當的呢?
刷短視頻時看到了投資比特幣的項目,在對方的引導下,先將自己2000元的零花錢投了進去,次日就收到了700元的收益,看到高達35%的回報率,男孩喜出望外決定追加投資。
成年人一看就知道是騙人的套路,男孩被騙只是年齡的問題嗎?既然是短視頻上的廣告,很多人都看到過,也不乏同齡人,那別人怎麼沒上當呢?除了自身性格的原因,肯定也有家庭教育的問題。
再來看第二點,向同學借款十萬塊!別說是學生了,就算對普通的成年人來說,十萬塊都是一筆很大的款項。男孩跟同學說明情況,同學也沒多猶豫就把錢借給了他。
問題來了,首先同學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錢呢?同學的這筆錢其實是他家長留給他買房子的,而儲蓄卡則由該同學自行保管,換句話說,錢是父母的,但實際上完全由男同學自由把控。
第二個問題,買房子的錢怎麼毫不懷疑地就借出去了?目前還不知道是否有利益許諾,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同學借錢有「哥們情義」,相比較於金錢不易,這個年紀的孩子可能更看重兄弟道義。
其實無論是低齡還是借十萬巨款,除了年齡的原因,跟家庭教育也有一定的關係。
對男孩來說,如果平時家庭安全教育到位,就不會輕易上當受騙,如果和父母的溝通及時暢通,也不至於損失發生後父母才發覺異常;對出借的同學來說,同樣也是缺乏基本的安全風險意識。
目前,當地公安機關已介入案件調查。而,慘重損失也給我們上了沉重的一課。
作為父母,要給孩子灌輸基本的安全意識,比如「高收益高風險」、「沒有免費的午餐」等,另一方面,也要跟孩子保持有效的溝通,注意孩子動向,讓孩子可以無所顧忌的跟父母交心談話。
作為未成年人,對社會有美好的想像之餘,也要多一分謹慎和小心,這個世界好人很多,但,也有一些心思叵測的人,拿不定主意時多跟父母交流,他們是這個世界上唯一對你不要求回報的人。
春節臨近,騙子伺機而動,多份謹慎,歡樂過中國年。
對此,你怎麼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