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時生活》
了解歐洲的窗口
連接中歐的紐帶
生活的貼心朋友
立足比利時 放眼歐洲 心懷天下
巴黎大屠殺之後,比利時的學校給孩子們嘗試解釋為什麼會有IS的仇殺,不論中學還是小學,基本上是說,英法美國多年在中東地區的戰火令這些地區的人們仇恨不平,因此有了這些極端報復行為。
但我仍困惑,這些生長在歐洲或者千辛萬苦投奔歐洲國家的伊斯蘭年輕人,為什麼對安全自由舒適的西歐國家有這麼大的恨怨?在這裡,他們基本上是社會福利的受益者,就算遊手好閒仍可生活無憂。歐州提供給他們安全自由的生活,平等的教育機會,但這些看上去仍然撲不熄仇恨的火種。
也許仇恨是種子,當種子在沙漠或雪地時,生活太累,生命已不容易了,所以沒有太多生長的機會。而種子被放到了溫室裡,用愛來澆灌時,一切都很舒適,種子破土而出,生了根發了芽,甚至長成了樹,長成了林。
巴黎一百多條生命的逝去,全球譁然。有人說,在中東在敘利亞,天天有無數的生命被炸死被殺死,為什麼沒有任何報導,不平等!
如果明星、總統死去必定通知全世界,佔領報導好幾天。可路邊一乞丐凍死,你有興趣去了解他姓字名誰麼?有人坐著吃飯就有人站著送餐,誰在乎誰更不平等?
Made in france 不就是要貴一些麼?你買愛瑪仕的時候不是也心花怒放的麼?有什麼平不平等!
法國失去了妻子的安當,他輕輕地在BBC對著全世界說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話,他表情木然而語氣平靜,他沒有恨,他生命的種子是自由和愛!
看著他,我想,世界之所以不平等,源於有的人確實更高貴優秀。
法國宣戰,向IS所在地區投下了炸彈,上面寫著-from france with love
周六開始,布魯塞爾大街到處是持槍特警,也有裝甲車,直到周日晚又宣布周一繼續停課停車停市,一副風聲鶴唳的光景。周六早上我去了一位著名華裔音樂家的家裡,她說地鐵電車停駛了,但兒子剛出發坐火車去巴黎了,因為約好了去看一個朋友,沒有什麼比約定更重要了。她的兒子大學剛畢業,看得出,她是擔心的,但更多的是驕傲,對恐怖主義的戰爭她自覺參與其中了,因為和大多數民眾一樣,她不願用自由來換取安全。
以下是Antoine Leiris 在BBC的一段獨白:
「星期五夜,你們奪走了我的妻子,但你們不會得到我的仇恨。我不知你們是誰,也不想知道,因為你們是一群死靈魂。所以,我不會將仇恨當做禮物送給你們,這是你們追求的,以憤怒來回應,等同向你們的無知投降,而你們除了無知,什麼也沒有。你們想我恐懼、想我猜疑其他的公民兄弟,想我以自由來換取安全?你們輸了,我在清晨看到妻子的遺體,她像十二年前我愛上她時一樣美。
當然我很哀傷,我讓你得到這一點點勝利,但哀傷是短暫的,因為以後每天她與我同在,在天堂,我們自由的靈魂會團聚,而天堂你們是永遠進不了的地方。我們比全世界的敵人都有力量。我沒有時間浪費在你們身上。我的兒子只有十七個月。他叫Melvin,他會每天清晨都起床,他會每天用快樂和自由來羞辱你們,因為你們只有仇恨。」
《比利時生活》原創,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
請關注我們的網站 www.shenghuobe.com
掃描二維碼,關注《比利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