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中生有,朽裡出新—縣中醫院龔維成成功施行特殊髖關節置換手術側記

2021-02-22 多彩泗陽


       2017年12月29日,從泗陽縣中醫院骨傷科傳出捷報,骨傷科主任、大牌專家龔維成親率團隊為一患者成功施行非常特殊的「左側髖關節結核人工髖關節置換術」,不僅受到患者家人的不盡感恩,而且引起業內同道的紛紛點讚。

(圖為術前討論方案)

        患者王女士,今年61歲。 之所以說此例手術非常特殊,是因為她患有少見的 「左髖關節結核」。患者曾於2016年2月因左髖關節疼痛被淮安某醫院診斷為左髖關節結核,並於同年6月在該院行「左髖關節結核病灶清除術。」後來,正規服用抗結核藥物一年。期間,患者一直感到左側髖關節疼痛,行走活動時疼痛持續性加劇。直到去年4月,患者疼痛突然加重,拄雙拐都無法行走。家人又將其送淮安某醫院住院治療,要求醫院做左髖關節置換手術。大夫搖頭說:「髖關節破損太嚴重,無法手術」。正當家人處於萬般無奈之時,有朋友向他建議說,縣中醫院骨科來了一位大專家,叫龔維成,治療關節有一手。於是,她來向龔主任求救。患者家屬問龔主任左髖關節置換是否可以做?龔主任堅定地告訴他:「可以做,不過風險和手術難度要相對大一些。」

(圖為手術進行中)

  龔主任說「手術風險與難度要大一些」,大就大在她左髖關節的髖臼和髂骨已被結核爛出一個大洞,常規人工髖關節很難匹配。要想人工髖關節一次置換成功,就必須先在被爛的大洞上做一個大塊植骨,然後用碎骨塊將破壞的髖臼打壓夯實。最後按做好的髖臼去選用人工髖關節,唯有這樣,才能置換成功。若哪一個環節做不好,都有可能把患者晾在手術臺上,不好收場。

(圖為術後查房)

  龔主任說的話聽起來倒很輕鬆,但在一個大活人身上重造髖臼,還要將髖臼內的縫隙用碎骨塊填實談何容易?可以想像是何等艱難!本來這例手術應是以謝建為首的關節組來做,但因這例手術非常特殊,身為骨科主任的龔維成還是親自領銜主刀這臺手術。為了確保手術一次成功,龔主任多次召集謝建、王昌、王召健等關節組成員進行術前討論,考慮了多少種手術方案。手術中用到人工髖關節和手術器械(工具),都由龔主任親自聯繫供應商敲定。據了解,僅手術材料器械就發來6大箱之多,可見龔主任對這臺手術是何等重視。

(圖為手術團隊查房)

  12月29日,手術如期而做。由於對手術涉及各方面的難度係數考慮詳盡,準備充分,從而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緊張手術,終於以很少用的螺旋臼加植骨術,順利地完成了這例罕見的人工髖關節置換術。用龔主任的話說,手術效果比預想的還要好。從患者術後這幾天的精神狀態來看,印證了龔主任的話是很負責任的。這幾天,在縣中醫院,人們對龔主任及團隊的工匠精神和醫德仁心大為讚賞。可龔主任卻說,此例手術堪稱「團隊合作」 的成功範例。



您看完本文用了  秒,分享則只需1秒喲~(≧▽≦)/~

關注多彩泗陽,收看泗陽最新資訊、微視頻

您的關注、點讚、分享到朋友圈、收藏對我們很重要

本期編輯:倪以昕

廣告服務熱線15261228688

相關焦點

  • 【點讚】我院為109歲患者成功實施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手術
    我院骨科再創新高為109歲患者成功實施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手術12月19日,在我院骨二科成功實施人工半髖關節置換手術的109歲患者吳大爺康復出院
  • 罕見「鏡像人」成功手術,曾經殘疾人脫胎換骨
    6年前王阿婆不小心摔了一跤,醫生告訴她:大腿骨摔斷了-股骨頸骨折,需要手術治療。當地醫院檢查後,醫生驚訝地發現她是罕見的鏡像人,就在手術麻醉後,王阿婆心率血壓突降,手術無奈終止。自此,王阿婆不敢再手術治療,靠著拐杖、忍著疼痛堅持了下來。
  • Glossary:髖關節置換與翻修 Words World·協和八
    muscles (gluteus medius and gluteus minimus) and the external rotators of the hip.[1]大轉子是髖關節處外展肌(臀中肌和臀小肌)和外旋肌群的附著點。
  • 中英文字幕:髖關節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 of the Hip)
    如果這些方法沒有作用,或膝關節病變持續惡化,可能需要外科手術對關節進行修復。(洪瀾  譯)相關閱讀:中英文字幕:髖關節肌肉扭傷(Muscle Strain Injuries of the Hip)中英文字幕:小切口全髖關節置換術(Mini Total Hip Replacement)
  • 中英文字幕:髖關節肌肉扭傷(Muscle Strain Injuries of the Hip)
    髖關節是股骨與骨盆相連接的地方,此處有幾塊強壯的肌肉。 它們承受高負荷的應力。 它們可能會遭受過度拉伸和撕裂。 這被稱為肌肉「扭傷」。 對於需要突然開始和停止的運動的運動員來說,這是一種常見的傷害。
  • 我院骨一科成功實施全縣首例橈骨遠端瘤體骨段切除+腓骨近段截骨骨移植重建腕關節手術
    這項橈骨遠端瘤體骨段切除+腓骨近段截骨骨移植重建腕關節手術的獨立成功開展,標誌著我院骨科手術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填補了我縣骨科手術的一項空白。我院骨一科在鄭志遠主任帶領下,精益求精,探索新技術,經常開展複雜的手術,在全省縣級醫院都處於領先地位。
  • 經典術式:髖關節鏡下盂唇修復的手術技巧
    今天,就來了解一下髖關節鏡下盂唇修復。髖關節鏡手術納入標準髖關節病變,物理檢查陽性;MRI和X線片診斷明確;評分結果不能太低;患者願意配合康復;術前肌力良好;體重指數正常。▲ 前盂唇溝的上部為髖臼最穩定的標識,其位於髖臼的前上部,是髖臼正面3點位置的穩定標識,可用於定位及病理描述▲ 撕裂的盂唇下的髖臼緣,採用彎曲的4.5mm磨鑽進行髖臼成形,消除鉗夾樣撞擊
  • 康復時間:髖關節置換術出院後康復鍛鍊指南
    如傷口癒合良好,未發生嚴重手術併發症,一般於術後10-14天拆線,病人身體狀況以大部分恢復,可以出院。此時你的關節功能並未達到理想程度,故出院後康復練習仍應繼續進行。髖關節肌肉豐富,比起膝關節置換術後恢復相對快很多。你出院後的練習,主要以站立位的練習和行走練習為主,待軟組織完全癒合後,你的髖關節一般已經可以自如的活動了。 1) 由助行器改為雙拐進行行走:先前移雙拐一足距離,患側腿落地,前移重心直到重心越過雙拐連線,健側足向前移越過雙拐連線20-30釐米,如此交替進行。
  • 一次手術兩次拆線未成功,樂陵市中醫院:正常現象,不算失誤
    近日,德州市民劉先生撥打魯網新聞熱線反映,其妻子於11月份在樂陵市中醫院骨科因頭部受傷住院縫針,在術後拆線時拆了兩次都沒有拆完,出院後沒幾天,妻子感覺傷口處有異樣,去醫院檢查時發現頭部還有剩餘線頭,這讓劉先生感覺很不能忍受,隨即找到醫院討要說法,醫院給出的說法是正常現象,記者就此事進行了採訪。
  • 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成功
    在24年前的今天,1992年12月14日 (農曆冬月廿一),首例女變男變性手術成功。
  • 微新聞 | 腫瘤長在脊髓內,刀尖起舞完美切除 ——雞西市中醫院成功完成「脊髓內腫瘤切除術」治療
    腫瘤長在脊髓內 刀尖起舞完美切除雞西市中醫院成功完成
  • 綜合資訊:縣中醫院二期工程穩步推進,九和鎮「三個半醫生」平臺惠及百姓
    日前,記者從縣中醫院了解到,該院二期改造工程項目建設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醫技樓及連廊主體完工,最快將於今年6月份完成二期整體改造項目。  在縣中醫院醫技樓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都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  據了解,縣中醫院醫技樓佔地面積600平方米,總面積1800平方米,改建成3層,一樓供應室、RM室,二樓放射科,三樓功能科。新建的天橋長廊125米,連接門診樓、醫技樓和住院樓,方便前來就醫的群眾。
  • 3歲孩童股骨骨折,醫生成功施行矯正手術
    聽到小然「哇哇」大哭,父母急忙趕到,小然左腿被電動車壓住的地方已腫脹,自己無法站立,隨後被緊急送到就近的白雲區第二人民醫院。經檢查,小然左大腿明顯畸形,診斷為左股骨骨折。 考慮到患兒年齡偏小,為最大程度保障預後生活質量,區二醫院骨科團隊決定採取微創手術進行治療。
  • 好消息:林口縣中醫院邀請多名牡丹江骨科專家每周六來我院出診
    林口縣中醫院在縣委,縣政府,縣衛健局領導下,與牡丹江林業醫院成立骨科聯盟,解決骨科急診、骨科疾病、腰腿疼痛等骨科疾病,深入基層解決患者實際困難。
  • 譚紅軍主任帶領骨傷二科研究生醫生團隊連續奮戰36小時共完成13臺關節手術
    十月初骨二科迎來了又一個高峰期,患者量持續在45人以上,每天手術多達4-5臺,譚紅軍主任帶領醫生們每天連續的奮戰在手術臺上,平均每天關節置換多達三例以上,譚主任一直在高效,高速的完成每一例關節置換,術後的家屬無一例外的都驚嘆手術做得太快太好
  • 【匈牙利公立醫院手術等待時間縮短】最長等待時間還要560天...
    【廣告】 截止到9月27日,匈牙利公立醫院的手術輪候名單人數總計27149人,比7月份減少1600人。根據國家健康保險基金(NEAK)的數據統計,患者中的大多數等待的是白內障手術。9月份,幾乎每三名病人中就有一人(共計10,316人)需要進行白內障手術,手術前平均需要等待98天。所有手術的輪候時間比2013年減少了三分之一,四年內,膝關節置換手術的等待時間縮短至不到440天。等待時間最長的手術依次是: 脊柱穩定手術、膝關節假體手術和髖關節假體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