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是人日,即人的生日。根據《佔書》記載,從初一開始,上天創造萬物的次序是「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八谷」。人日要尊敬每一個人,過去連官府也不能在這一天處決罪犯,家長也不能在這一天教訓孩子。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如果這天天氣晴朗,則預示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正月初八有「放生」活動,就是把家裡養的一些魚、鳥拿到外面,放歸野外。在古代,初八放生,不僅體現了古人尊重自然萬物、和諧相處的品德,也表達了新春之始,企盼世間各種生物興旺發達的美好願望。
大年初九,按照民間習俗,這一天是玉皇大帝的誕辰,要舉行盛大的祭天活動。向天公祝壽,並祈求新的一年風調雨順、平安健康。所以這一天被稱為「天日節」、「玉皇誕」或「天公生」。
祭品如果要用牲畜的,一定要用公雞、不能用母雞。若是還願時,必須用全豬或全羊。
在祭拜天公之前,全家大小都得齋戒沐浴,初九當天,更禁止家人曬衣服,尤其是女褲、內衣,也不能倒垃圾桶,以表示對玉皇大帝的尊敬。
古代民俗云:「年初十,地生日。」正月初十俗稱「石頭節」,這是歷史上沿襲下來一種祭石神的習俗。石頭節這一天,民間忌動石器,不搬石頭。這一天,凡磨、碾、石臼等石制工具都不能搬動,否則會傷了莊稼,故稱「石不動」、「十不動」。
正月十一是「子婿日」,是嶽父宴請女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日」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娘家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