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晚間,英國政府網站突然發布消息:
英國計劃向在英格蘭和北愛爾蘭買房的外國人徵收額外印花稅,徵收額度為1個百分點,適用於過去12個月在英國居住少於6個月的海外買家。
注意:目前發布的是徵收意見草案(共42頁),正在徵求公眾意見,但徵稅顯然是箭在弦上,所幸徵收額度不大,僅1%,即約合1000萬人民幣的房,要額外徵收約10萬人民幣的稅。
完全不是2016年香港的做法:對境外購房者徵你30%的稅,不是超級土豪金,你想都不敢想。
預計,針對海外買家的額外印花稅,最早將於2019年秋季實施,大約在10月底或11月初,即新的英國秋季預算案生效之後。
對於經歷過中國房價暴增的中國買家來說,額外的1%印花稅,真算不上什麼。
徵稅理由就2個:
一是儘管英國經濟體制是對外開放式的,但需限制海外買家推高英國房價;
二是用來應對街頭露宿者,即用稅款給無家可歸者建房,計劃到2022年解決一半街頭住宿者的住房問題。
英文原文:
政府說,估計這筆收入會達到1.2億英鎊收入。
但房姐認為,1%的輕稅很容易進一步推高房價,因為輕稅對真正的海外投資者而言,是九牛一毛。
英國的街頭露宿者問題嚴重,英國政府去年8月撥款一億英鎊,希望在2027年全面解決這一問題。
同樣在去年10月,首相德蕾莎·梅伊宣布計劃向在英購買物業的外國買家加徵額外印花稅,區間大約在1%到3%。
好在英國政府下手輕,最終決定只徵收1%。
1. 什麼是海外買家(non-UK resident homebuyers)?
草案裡說:
海外買家,即非英國居民從買完房,完成交易那天算起,12個月內,你沒有在英國住夠183天,即半年以上,那麼你就被定義為海外買家。
英文原文:
The government is proposing to treat individuals as non-UK resident for the purposes of the surcharge if they spent fewer than 183 days in the UK in the 12 months ending with the date the transaction occurs.
2. 能不能通過公司購買?
對於想通過英國公司來購買英國房產的海外買家,真是個不小的驚喜。
草案說,這個可以有。
即海外買家可以通過在英國註冊的公司來買進英國房產,對這類人不徵收額外海外買家印花稅。
BUT:
如果你通過一個不足5人的英國本土公司來購買房產,一方面政府要審查你的公司是不是真正在做生意,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是否徵收海外買家額外印花稅。
英文原文:
Non-UK residents may acquire property using UK resident companies, allowing them to indirectly enjoy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property ownership. Without any additional rules, where non-UK resident individuals use a UK-resident company to purchase a dwelling the surcharge would not apply.
To ensure consistency of treatment between non-UK residents acquiring property directly and those acquiring through UK-resident companies, the government proposes applying an additional test to UK-resident close companies(5人以下小公司)taking their underlying ownership into account.
但草案裡也說明,只要你符合購房條件,並且從交易完房產的那一日起,在英國住滿183天,那你也不算海外買家。
草案裡有個例子,拿過來翻譯在這裡:
約翰在2025年8月1號,花了50萬英鎊買了一套永久產權的住房,他不屬於英國的首次購房者,在英國也沒有其他物業,如果從交易之日算起,住滿183天,那他就不用繳納1%的額外海外買家印花稅。
英文原文:
John purchases a freehold residential property in England on 1 August 2025 for £500,000. John is neither a first-time buyer, nor does he already own another property so first-time buyers’relief and the higher rates on additional dwellings do not apply to him.
3. 總共要繳多少稅?
草案裡還給了例子,看起來一目了然:
還以約翰為例,他在2024年8月2號到2025年8月1號期間,他買了房,並且在英國以外居住了275天,那麼他就被界定為海外買家,就需要支付額外的海外買家印花稅了。
總共繳納多少:
你的住房超過12.5萬英鎊的,共繳納的稅:
- 1% (房價超過12.5萬英鎊)=1250英鎊
- 3%(房價在12.5萬到25萬英鎊)= 3750英鎊
- 6%(房價在25萬到50萬英鎊)=£15000英鎊
總共需要繳納的稅款為:2萬英鎊。
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如果購買第二套房產,英國採用的是階梯式印花稅,房價越高,所需納稅越多。
英文原文:
Between 2 August 2024 and 1 August 2025 John spent 275 days outside the UK. He is therefore classed as non-UK resident according to the test set out above and the surcharge applies.
His SDLT liability is therefore calculated as follows:
- 1% up to £125,000 = £1,250
- 3% of £125,000 to £250,00(原草案丟了個0,政府都出錯,英國人對數字真的沒感覺)= £3,750
- 6% of £250,000 to £500,000 = £15,000
His total SDLT liability is therefore £20,000.
4. 準備來英居住者可退稅
正如本文開始提到的,英國經濟是開放式的,歡迎各國投資者來英國投資,工作和居住,也不想讓額外印花稅成為阻礙人們來英居住和工作的障礙。
所以,如果你從完成房產交易之日起的12個月內,住滿了183天,那麼你之前繳納的海外買家額外印花稅,可以退給你。
英文原文:
5. 房姐解析
此次針對海外買家徵收額外印花稅,可以看出英國政府在徵稅問題上是小心翼翼的。
一方面充分徵求民眾的意見,另一方面從1%到3%的徵收區間裡,只選擇了1%的最低徵收額。
而且此次英國政府對通過英國本地公司購買物業,幾乎沒有設限,這說明英國政府對待海外投資者是採取了非常謹慎的態度,以防徵稅過高,逼走海外投資者。
這或許正體現了英國政府的初衷:目的是為無家可歸者籌集資金,興建公屋。
同時也說明,這個政策很梅姨:雷聲大,雨點小,本來是針對海外賣家的,但如果海外買家對這點額外印花稅無感,那說明這個政策對抑制房價沒什麼作用,房價升一升就打平了。
更令人擔心的是,輕稅往往挫到了普通住房購買者的信心,對於真正的海外投資客卻沒有太大的威懾,反而會造成一波搶購潮,進而推高房價。
中國幾年前的輕稅限購就是最好的例子。
另外,從房產的歷史走勢來看,房屋漲價是必然趨勢,要不然怎麼解釋持續的貨幣通脹呢?
所以房姐建議,房子早買早好,幸虧本次調稅,不足以影響海外買家的購買信心,英國人沒有拿出香港政府控制房價的決心,但購房成本逐漸長高,這也是任何一個國家房地產發展的一條鐵律。
如果你對英國房產投資有興趣,請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房姐微信Chloe_ChenUK,房姐會細心為您提供更為詳細的項目諮詢服務。
薦讀:
國王學院華人博士病世,豪宅留給新婚妻,父母不服,赴英爭遺產……
85歲香港老伯被騙5.8億,小姐姐創下史上最大倫敦金詐騙案……
梅姨害怕了,不搞硬脫歐……
掙多少錢在倫敦才算過得體面
2019英國房價,不跌,小漲!
關注英倫房姐,走心原創文章,篇篇都有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