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看到很多老一輩的同事到了退休年齡,文雅的叫退休,看透了說穿了也就是到年紀終止合約,該幹嘛幹嘛去。
香港沒有退休金,所以退休後很多人都要找第二份工作。
假設住在香港公共房屋,那就減輕了最大的住房壓力問題;但假設住在私人房且退休前還沒供完款,這個壓力就一直存在了。
港府對長者也不錯,例如兩塊錢的交通優惠,各種商戶的優惠或機構的優先待遇,免費注射指定的資助疫苗跟各種津貼還有醫療券等等很不錯的福利。。。
但前提是:你必須65歲!
可是很多公司的規定,退休是55歲!
香港沒有法定的退休年紀,所以很多人建議應該改成60歲,很多人認為65歲才對,因為就可以跟長者卡接軌。
按調查數據:香港人應付退休的來源:個人積蓄佔70%,強積金或公積金佔24%,投資回報佔16%,靠子女供養11%。
然而事實上,香港基本生活費不便宜,單單一日三餐,每餐40港幣X30天=就要3600港幣,還沒有水電煤氣電話等支出。若小病看個醫生,若不想去公立醫院排隊,直接在私人診所也要400元港幣+/次。
所以很多人一早就買保險,大多數人基本上一年收入基本都放在家庭一年的保險上。當然,保險也只是其中一個退休保障。
香港也有強積金政策,在1995年通過法案,2000年開始實施,18至65歲香港就業人口,都必須參加強積金計劃,僱主及僱員雙方共同供款成立基金,一般情況下,僱員要到65歲後或個別原因,才可取回供款,以作退休之用。
但成效如何一直是香港社會一個話題,按數據說:到2016年12月底,香港一共有920萬個強積金戶口,平均有15.4萬元,其中有3萬個戶口有超過100萬港元強積金;有14萬個戶口超過50萬港元;有87萬個戶口超過20萬港元。
要達到130萬的基本點,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上面這個是調查後的表格,在香港,退休後要基本生活的,一個人基本開支是6640港幣,所以退休前必須至少有積蓄130萬元,當然,要豐盛生活的,積蓄更高。
說回香港政府,因為香港人的祖籍大部分是廣東跟福建。所以一些香港人到了年紀大了,都回去內地居住,港府還貼心的說:沒事,回去也可以拿政府給的老人津貼!
所以有了廣東計劃。
還有了福建計劃。(這時候,感覺做福建人很幸福!)
雖如此,大部分在退休的55歲,還是出來找工作,佔比例的80%+,畢竟不動,就會生鏽了!所以,在香港不要隨便稱呼老人!這是比粗話還粗的形容詞了!很多人一聽,真的翻臉的!
有客戶來訂酒店,說帶老人來香港旅遊,一問!老人是60歲!
呵,黎明51歲,郭富城52歲,甄子丹55歲,周星馳,劉德華56歲,張學友57歲,周潤發62歲,你跟我說你爸60歲是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