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吾爾族民歌《達阪城的姑娘》
(演奏:米赫古麗;改編:穆拉特)
《達坂城的姑娘》是王洛賓先生在蘭州整理編曲的第一首維吾爾族民歌。也是現代中國第一首漢語譯配的維吾爾民歌。這首歌早在半個多世紀之前就唱響國內外,成為世界各地人民都喜愛的歌曲。
(王洛賓先生)
關於這首歌的來源:相傳一名被反動政權抓來當兵的維吾爾青年與達坂城當地的美貌少女阿拉木罕相愛了。但是,美好的愛情很快就被殘酷的現實打碎。匪幫被清軍打敗後,殘餘部隊退向吐魯番,相愛的人兒從此生離死別。於是痛苦的青年在歌聲中表達自己的哀怨,「我看啊看啊,卻再也看不見她,達坂城也漸漸遠去,我真是一個不幸的人啊,就這樣永遠離開了阿拉木罕……」這首吐魯番民歌便成了《達坂城的姑娘》的前身。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同樣以「達坂城的姑娘」為主題的吐魯番民歌,雖然點出了達坂城的姑娘名叫「阿拉木罕」,歌詞卻與我們所熟知的那首歌表達的意蘊不同,「我的梨兒撒落在地,你願不願意為我拾起?想要吻你我卻不夠高,你可願為我彎下腰……」整首歌充溢著委婉和遲疑,最後以遠離達坂城的阿拉木罕而遺憾結局。雖然有一些悲戚,但留在人們心中的悵然一樣會刻下深深的印痕。
為什麼同一首歌會有兩種不同的意蘊,現在的達坂城並不會告訴你答案。我想,音樂總是在抒發人的境遇與心境,當它的旋律經過那些陽光下為生活而辛苦勞動的人們身邊,它會帶著勞動者的歡快和奔放。當它停留在烽煙中煎熬著的人們心中時,它會印上憂怨與哀傷。但不論是哪一種時代的印痕,只要歌頌著愛情,它的種子就會隨著那一陣陣的風落下,留下再也消失不了的痕跡。
100年前,德國人馮·勒柯克曾在當時的吐魯番二堡鄉附近的廢墟進行「考察」活動。他有幸用他被當地人稱為「魔匣」的錄音機收錄了當地歌手美妙動聽的歌聲。其中一首就是表達那位士兵對達坂城姑娘無限仰慕和傷懷的情歌。那些美妙歌聲的錄音至今還保存在柏林心理學院,那應該是關於達坂城最早的詩意,也應是最持久的詩意。
達坂城的姑娘到底在哪裡,這成了多少年來人們苦苦追尋的答案。其實,有多少種對美的嚮往,就有多少個美麗的達坂城姑娘。那首歌描摹的美麗已經深深地鐫刻在人們的心中,能不能找到一個與想像中一樣美麗的姑娘已經並不重要。因為只要你進入達坂城,或者只在經過時遙遙望見達坂城,就會感受到達坂城姑娘真切的氣息。
也許,她就在你夢尋千百度後,那驀然回首處……
本曲由新疆古典吉他樂手穆拉特改編,通過「古典吉他資訊與賞析」微店向愛好者提供(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購買)。
曲譜樣例
米赫古麗:新疆烏魯木齊吉他老師,出生於音樂世家,父母都均從事音樂教育行業。自幼開始學習鋼琴,直到16歲因為一次偶然的機會開始接觸古典吉他,從此便被古典吉他的魅力所深深吸引。米赫古麗在大學期間曾舉辦多場小型古典吉他音樂會,其後更是投身于吉他教育行業至今。此譜《達坂城的姑娘》由米赫古麗的啟蒙老師穆拉特改編。
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進入購買曲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