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洋湖 | 紅嘴巨鷗因洋湖溼地改善首現長沙!

2021-02-11 洋湖生態新城

近日,紅嘴巨鷗光臨洋湖溼地,這是作為溼地「香餑餑」的它們首次出現在長沙。紅嘴巨鷗這種大自然美麗的生靈,一直都備受人們喜愛。這些「小傢伙」從不輕易選擇住所,它們對生存環境的選擇謹慎又嚴格。洋湖溼地因生態不斷改善以良好的生態環境贏得紅嘴巨鷗的青睞,這不僅說明了洋湖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了,也為長沙市民與紅嘴巨鷗創造了首次相遇的奇妙緣份。

洋湖的新朋友紅嘴巨鷗是一種體型碩大的水鳥,體型47-55釐米,主要以小魚為食,也吃甲殼等其它水生無脊椎動物。它們以挑剔的眼光選擇住所,只喜歡選擇環境清幽,水質良好的地方活動。

洋湖國家溼地公園是湖南湘江新區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張靚麗名片。洋湖溼地,地處洋湖生態新城,北靠嶽麓山,東鄰湘江,綠化面積4.85平方公裡。植被覆蓋率高達90%以上,有溼地植物1500多種,溼地動物300多種,這裡已經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停駐點。

在保護野生動植物及棲息地環境和溼地生態系統方面洋湖溼地可謂是下足了功夫。一方面溼地分別保留通往湘江、靳江河的生物綠色通道,以供鳥類從此路徑進行遷徙,這也為紅嘴巨鷗等諸多候鳥的造訪提供了生態保障。另一方面還在區域內構建了水環境治理和循環利用系統,不僅擁有多種溼地植物,還有豐富的鳥類在這裡棲息,從而構建了完整的動植物生態系統。近年來,洋湖溼地生態系統的自然性、完整性、穩定性逐年增強,這裡逐漸成為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

攝影:謝望東

精心打造地有氧綠色生態不僅網羅多種生物在此駐足,更是成為洋湖宜居宜遊的閃亮名片。例如溼地公園三期種植有萬畝花海,每到花季各色花的紅與葉的綠交相輝映,繽紛色彩豔麗了整個洋湖,吸引著眾多居民前來賞花遊樂。

攝影:彭福宗

洋湖溼地一直著力於生態教育,通過科普教育與自然教育帶孩子們走進大自然,在探索中成長。倡導關注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建立保護生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在孩子們心裡播撒下綠色的種子。

如今,洋湖溼地就像是一塊巨大的海綿,儲水量約56萬立方米,水量調蓄量約112萬立方米,負氧離子高出城區6倍多,夏季與城區保持著3攝氏度的溫差,被譽為長沙的「綠芯」。通過構建「生物處理+人工溼地+自然溼地」的水環境治理和水循環利用系統,實現了對湘江的汙水零排放和淨水零索取,全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6500噸。這也難怪,越來越多市民來到洋湖溼地邊安家,越來越多遊客選擇洋湖溼地觀光,越來越多學校將洋湖溼地作為科普基地。未來的洋湖,必將更加美好。

相關焦點

  • 【水鄉溼地 候鳥天堂】2018年魅力龍感湖天鵝攝影作品展系列(3)
    【水鄉溼地 候鳥天堂】2018年魅力龍感湖天鵝攝影作品展系列(2)【水鄉溼地 候鳥天堂】2018年魅力龍感湖天鵝攝影作品展系列(1)歡迎微友提供更多更好的天鵝候鳥視頻圖片信息特別推薦古雷池龍感湖小天鵝最佳觀賞地點:龍感湖管理區(農場)洋湖辦事處(二分場)萬畝標準化生態蝦稻共生示範基地天鵝候鳥景區!
  • 太陽島外灘溼地建「江鷗食堂」丨大劇院前水鳥翱翔
    太陽島外灘溼地正在建「江鷗食堂」,投放食物培養江鷗的胃口,讓它們習慣來這裡。「江鷗食堂」建在哈爾濱大劇院附近水域,景區工作人員像漁民養殖戶一樣,在水面拉浮漂布水下網場,水面面積超萬平方米。這片水域半米左右深,浮漂下是細眼兒漁網,網裡兜著遊不走的小魚,那是給江鷗準備的食物。
  • 巢湖溼地:生態好,鷸鳥來
    圖丨鷸鳥來了!圖丨溼地,鷸鳥天堂圖丨冬季的溼地,更顯寧靜和夢幻圖丨反嘴鷸款款降落在溼地水面連日來,有鳥類攝影愛好者在巢湖半島溼地觀測時發現,溼地鴴鷸類候鳥種類、數量較往年有所增加,有反嘴鷸、黑翅長腳鷸、紅腳鷸、青腳鷸、鶴鷸、白腰草鷸、扇尾沙錐和金眶鴴等近10種。
  • 黃(渤)海溼地保護——宏大歷史背景下的生態議題
    [1]安樹青,張軒波,張海飛,沈美亞,王怡道,陳俊.中國溼地保護恢復策略研究[J].溼地科學與管理,2019,15(02):41-44.[2]曹銘昌,劉威,劉彬,孫孝平.鹽城濱海溼地及水鳥棲息地保護[J].環境生態學,2019,1(01):74-79.
  • 兩年,大葉藻長到一米多:「藍色海灣「-威海逍遙港溼地修復成果初現
    近年來受人工無序養殖等因素影響,原有溼地生態受到嚴重破壞,有益藻類蕩然無存。2015年開展逍遙港藍色海灣整治行動以來,威海廣安城投多措並舉,以「最大限度保護和修復生態」為原則,恢復原有海岸線的面貌,投入3900多萬元重建人工溼地,打造400畝溼地公園。
  • 通城紙棚村充分利用大溪溼地公園 擦亮生態名片
    鹹寧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嘉 通訊員 李松紙棚村位於通城縣四莊鄉東北端,為大溪溼地公園所在地,2013年元月經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溼地公園試點建設單位。10月11日,秋陽暖煦,記者來到紙棚村。到達大溪溼地公園管理處,島嶼星羅棋布,島上森林植被保存完好。早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初,島上的村民就以捕魚為生。40多歲的村民劉博曾因當地閉塞落後外出務工,後為了照顧上學的小孩返鄉在大溪溼地公園開了一家小商店。他每天清早把村民曬制的小乾魚、野山菌、竹筍、紅薯粉絲等土特產運往山外銷售,併購回生活用品,為當地村民提供便利。
  • 它被譽為「地球之腎」,不僅能淨化水質改善環境,還有如畫的風景和諧的生態……
    走進南滇池國家溼地公園,記者的視線馬上被幾隻悠閒的鷺鷥吸引。專門來觀鳥的市民周修遠在一旁提醒我們,小聲些,別激動。周修遠酷愛觀鳥,從他的裝備就可以看出來,他說大大小小的溼地他去過不少,這裡的鳥兒特別多。
  • 民權溼地公園,驚現世界極危物種!
    這是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黃河故道國家溼地公園一角(11月6日攝)。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短短三年多,數量增長60多倍,青頭潛鴨為何對黃河故道溼地如此鍾愛?李傑認為,這跟民權黃河故道溼地環境的改善密切相關。
  • 最新:金山「鸚鵡洲」溼地公園在建進展 2016年年底能全部完工!
    溼地淨化展示區主要通過水泵將水上休閒活動區的水引入溼地,進行逐步淨化,同時在該區域設置科普區,提供生態教育功能。  鸚鵡洲溼地淨化水系統,可以明顯改善城市沙灘水上活動區域的水質指標,雜質少水更清,水質提升帶來的是更加舒適的城市沙灘遊玩體驗。
  • 西安澤源溼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公司」)成立於2011年1月21日,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常務理事單位、陝西省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西安市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公司遵循「生態為綱領,科技為根本,市場為導向,創意為驅動」原則,立足陝西,面向全國,大膽破題行業技術、商業模式,植根環保行業,以生態文明為指引,確立獨特發展模式。
  • 過度開發與同質化嚴重,溼地旅遊怎能好玩?
    出於對生態環境的考慮,過多的遊客數量對溼地旅遊而言並非好事。有專家稱,西溪溼地每日遊客總量控制在6000人左右最適宜。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查閱攜程等平臺的評價,遊覽西溪溼地的不少遊客都提到了《奔跑吧兄弟》以及《極限挑戰》,並稱自己是受到節目影響慕名而來。
  • 高美溼地:最佳日落觀景地
    高美溼地的面積不大,但由於其同時擁有泥質及沙質灘地,加上河口沼澤地帶交會在一起,因而孕育出豐富且複雜的溼地生態,包含了潮溪、沼澤、沙灘、泥地等生態棲息地,並與目前全臺灣省最大族群的雲林莞草區相鄰,進而形成乾濕相間並有植物生長的複雜地形。
  • 新平:種植旱冬瓜樹 改善生態環境
    近日,新平縣古城街道積極響應「生態立縣」戰略,因地制宜,在團結水庫周邊種植旱冬瓜。工作人員挖出規整的土坑,種下一棵棵樹苗,經過一個下午的努力,一共種植了5000多棵旱冬瓜樹。2014年,古城街道在磨盤山種植了一片旱冬瓜林,如今兩年過去,旱冬瓜長勢良好,其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的作用發揮明顯。
  • 牢記囑託保護好湄洲島——莆田持續推進湄洲島生態文明建設,開發與保護並舉,打造生態島、文化島、旅遊島和智慧島
    湄洲島要發展,植樹造林、改善生態是基礎。可要在這海風大、鹽鹼度高的海島上種活樹,又談何容易。1998年3月,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習近平赴湄洲島與當地幹部群眾一起植樹造林,海島大規模綠化由此展開。「海中哨兵」紅樹林、「防風軍團」木麻黃、「喬灌木戰士」小葉榕和香樟……這些年來,湄洲島加大造林綠化力度,實行精準化規劃、精緻化建設、精細化管養,島上的森林覆蓋率由當年的37%提升到58.3%,先後捧回「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區)」、「全國綠化模範縣(區)」、全國首個海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基地等一系列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