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標準建設水碧岸美的萬裡碧道,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廣東落地生根的生動實踐。記者從市水務局獲悉,《汕尾市碧道建設總體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已於近日印發實施。根據《規劃》,我市將按照「三年見雛形、六年顯成效、十年新跨越」的目標要求,穩步推進碧道建設,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到2035年底,我市將建成不少於731公裡的碧道,屆時人水和諧的生態文明建設成果全面呈現,碧道成為汕尾轉型升級、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
根據《規劃》,我市碧道建設為汕尾市全域的河流水系,總河道長度2314公裡範圍。規劃目標是,到2022年,建成148.5公裡碧道,呈現一批亮點項目;到2025年,建成264.5公裡碧道,主要水系、城鎮的重點河段碧道基本成型。到2030年底,全市建成碧道總長度不少於495公裡,建成特色碧道,形成覆蓋全市的碧道網絡。到2035年底,共建成不少於731公裡的碧道。
《規劃》提出,以「品一湖清流,贊海陸山水」為建設目標,銜接省域「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發揮汕尾粵東沿海區位優勢,精準把握「把汕尾建設成為沿海經濟帶靚麗明珠」的全新定位,落實汕尾「三江兩湖、兩灣一海」的發展格局,形成「三江通南海,一帶貫兩灣」的總體特色結構,重點打造螺河山海生態碧道、黃江紅色文化碧道、烏坎福佬古香碧道、濱海藍色港灣碧道等4條特色碧道。陸河縣打造「魅力山水」,構建宜居宜業宜遊的休閒廊道;海豐縣打造「紅色長廊」,構建愛國主義傳承的紅色長廊;市城區打造「活力宜居」,建設連接新老城區的活力宜居廊道;陸豐市打造「溯古追今」,建設體現歷史文化和現代發展的古今廊道;紅海灣區打造「濱海風光」,構建濱海生態的藍色長廊;華僑區打造「友誼之道」,建設僑鄉宜居的共享廊道。
據悉,2020年4月,《規劃》徵求了市直相關部門和縣(市、區)意見,根據各有關單位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修改完善後於2020年5月通過專家評審。根據專家意見對《規劃》作了進一步補充、修改和完善,形成報批稿。《規劃》先後經市政府常務會議和市委常委會會議審議,10月26日獲市政府批覆並印發施行。
記者:鄧良瓊/文
記者:施辰亮/圖
....
.
..
.點擊在看
送你小花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