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點|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的流程(國際共識)

2021-02-12 南方疝論壇



小編說明:這篇CPIP(即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國際共識,源自近期的Hernia雜誌,最為核心的地方是處理流程圖。由杭州市一院王平提供。


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的處理流程(國際共識)

 

from:Hernia.2015V19N1:33-43

LangeJF;Kaufmann R;Wijsmuller AR;Pierie JP;Ploeg RJ;Chen DC;Amid PK

 


【中文摘要】

 

目的  普遍認為無張力腹股溝疝修補術復發率低,手術相關併發症主要是慢性疼痛,目前對其處理尚無共識指南,本研究的目的是對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chronic postoperative inguinal pain CPIP)診斷和治療設計一個基於專家共識的處理流程。

 

方法  邀請一組疝外科專家制定處理流程,專家們提出的每一步處理流程均通過Delphi方法進行徵詢調查,最終修訂製定一個基於專家共識的處理流程。

結果  共邀請28位國際專家加入,制定了一個CPIP的階梯式處理流程,26位專家同意將最終達成的處理流程作為共識,1位專家不同意,1位專家在期限內未表態。

 

結果 CPIP處理指南的制定是十分必要的。本處理流程,對CPIP病人的診斷、處理及治療可以起到指導性作用,從而改善臨床治療效果。如果在幾個月的觀察期過去後,CPIP沒有任何改善,就需要諮詢疼痛治療團隊進行多學科的處理。常見的保守治療方法有藥物、行為醫學以及介入治療,包括各種神經阻滯。如果保守治療失敗,應該考慮手術治療。根據相應指徵,實施三神經切除術,復發疝修補術(或同時行神經切除),以及補片瘤切除術。對CPIP再次手術缺乏經驗的外科醫生,應毫不猶豫將病人轉診至疝外科專科醫生處理。

 

關鍵詞慢性疼痛  腹股溝疝  李金斯坦  神經切除 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CPIP)

 

 

:德爾菲法( Delphi Method),又稱專家規定程序調查法。該方法主要是由調查者擬定調查表,按照既定程序,以函件的方式分別向專家組成員進行徵詢;而專家組成員又以匿名的方式(函件)提交意見。經過幾次反覆徵詢和反饋,專家組成員的意見逐步趨於集中,最後獲得具有很高準確率的集體判斷結果。



註:中文翻譯 王平  黃永剛(杭州市一疝和腹壁外科)


英文原文: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algorithm for management of chronic postoperative inguinal pain.

 

[Abstract]

 

PURPOSE: Tension-freemesh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has led to uniformly low recurrence rates.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thisoperation is mainly related to chronic pain. No consensus guidelines exist for the management of this condition. The goal of this studyis to design an expert-basedalgorithm for diagnostic and therapeutic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guinal postoperative pain (CPIP).

 

METHODS: A group ofsurgeons considered experts on inguinal hernia surgery was solicited to develop the algorithm. Consensus regarding each step of an algorithm proposed by the authors was sought bymeans of the Delphi method leading to a revised expert-based algorithm.

 

RESULTS: With theinput of 28 international experts,an algorithm for a stepwise approach for management of CPIP was created. 26 participantsaccepted the final algorithm asa consensus model. One participant could not agreewith the final concept. One expert did not respond during the final phase.

 

CONCLUSION: Thereis a need for guidelines with regard to management of CPIP. This algorithm can serve as a guide with regard to thediagnosis,management, andtreatment of these patients and improve clinical outcomes. If an expectativephase of a few months has passed without any amelioration of CPIP, a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is indicated and a pain management team should be consulted. Pharmacologic,behavioral, and interventional modalities including nerve blocks are essential.If conservative measures fail and surgery is considered, triple neurectomy,correction for recurrence with or without neurectomy, and meshoma removal ifindicated should be performed. Surgeons less experienced with remedialoperations for CPIP should not hesitate to refer their patients to dedicatedhernia surgeons.





相關焦點

  • 【科室展示】外四科完成疝修補術和大隱靜脈高位結紮剝脫術
    病例回顧之一:患兒,男 6歲 ,左斜疝, 主訴左側腹股溝無痛可復性包塊2年餘 。2015-8-31 09:20——10:30於手術室在靜吸複合麻醉下行左側腹股溝斜疝疝囊高位結紮術。患者年齡較小,男護士那順布赫像大哥哥一樣將小患者領進手術室,進入手術室後一直吵著找媽媽,手術室護士長穆豔欣耐心和小患者交談,分散孩子的注意力;護士徐紅在此期間順利的為孩子完成了靜脈留置針穿刺;大家的共同合作以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由於患兒年齡小活波好動,崔兵副主任醫師特別提示患兒家長術後注意以下幾點:1.住院期間嚴格遵守醫囑,適量活動3個月內避免劇烈體育活動。
  • 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處理流程圖及藥物用法用量 | 指南共識
    相比於成人群體,針對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的指南或標準化處理流程很少,尤其是藥物幹預,進而造成了臨床實踐中「有藥不敢用」、「有藥不會用」的狀況。在這一背景下,美國急診精神醫學學會(AAEP)兒科激越最佳評估及治療最佳實踐(BETA)指南共識工作組通過使用德爾菲法,撰寫完成了兒童青少年急診激越管理共識,全文發表於West J Emerg Med. 。
  • 中日關係達成四點原則共識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中日關係持續面臨嚴重困難局面,近幾個月來,雙方通過外交渠道就克服中日關係政治障礙進行了多輪磋商,中方重申了嚴正立場,要求日方正視和妥善處理歷史、釣魚島等重大敏感問題,同中方共同努力推動兩國關係改善發展。  谷內表示,日方高度重視日中戰略互惠關係,願意著眼大局,同中方通過對話磋商,增進共識和互信,妥善處理分歧和敏感問題,推進日中關係改善進程。
  • 經典病例:坐骨大孔疝
    坐骨大孔疝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圍成的孔。
  • 隆回人民醫院:「先心病」幼兒突發「疝嵌頓」, 高難麻醉、成功手術今康復出院
    毛毛的家屬望著醫師的眼神中充滿著渴求,易和平醫師很快從家屬的描述中了解到患兒的病情:      1歲零7個月的張毛毛,6個月前右側腹股溝出現有一腫物,可回納入腹腔,當時未予治療;近1個月來家長發現張毛毛左側腹股溝亦出現一腫物,平時亦可自行回納。直至1月28日,右側腹股溝腫物發生嵌頓,在外院手法復位未能成功回納,急送我院進一步診治。
  • JNS SPINE:8字繃帶緩解頸椎後路術後疼痛
    術後佩戴8字帶的患者VAS、恢復時間和術後服用止痛藥的情況均有明顯改善。根據原文意思及圖示,下頸椎、頸胸段、上胸段後路術後都可以嘗試這個方法。同時再次強調仔細嚴密的逐層縫合切口的重要性,避免術後組織拉力過大誘發疼痛和切口疝。
  • 澳大利亞人報:研究人員擬用脊髓液中的外泌體治療慢性疼痛
    12月8日,據《澳大利亞人報》報導,來自澳大利亞研究人員將慢性疼痛患者的脊髓液作為一項新的試點研究檢測方向,希望能夠獲得新的更有效的慢性疼痛治療。據估計,每五名65歲以下的澳大利亞人中就有一個人生活在慢性疼痛中,但對於許多專家來說,這仍然是一個「相當神秘的事情」,阿德萊德大學創新部主任Paul Rolan教授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