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大孔疝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圍成的孔。 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隔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內走形有血管神經。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
坐骨大孔及其內的梨狀肌一同又構成了骨盆腔的後側壁。當因為坐骨大孔周圍肌肉因麻痺或損傷出現薄弱區時,在腹內壓增高情況下,下腹部及盆腔中的臟器即可由此疝出,稱為坐骨大孔疝。坐骨大孔疝最主要的疝出部位在梨狀肌下孔。
圖1 坐骨大孔疝示意圖(後面觀)。*作者原創,如有使用必要,請與作者聯繫。
坐骨大孔疝非常少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在坐骨大孔區出現壓痛,有時伴有臀上、臀下或坐骨神經痛。較大的疝囊可在在臀部出現包塊,且隨體位不同而有大小變化,腫物在骨盆高臥位時可消失,加大腹壓時局部有衝擊感或有腫物出現。
超聲檢查的實時性有助於實時觀察疝囊由盆腔向後方疝出的動態過程。可以作為坐骨大孔疝的重要診斷手段。
下面的兩段視頻中的病例為68歲男性,因臀部局部壓痛並下放射就診。於臀部坐骨大孔處做矢狀斷,實時超聲在患者咳嗽或深吸氣時可見盆腔內容物向後方疝出,梨狀肌受壓下後上方移位。
視頻1 坐骨大孔疝。患者咳嗽時間盆腔內容物向後方疝出,梨狀肌受壓下後上方移位。
視頻2 坐骨大孔疝。患者深吸氣時見盆腔內容物向後方疝出,梨狀肌受壓下後上方移位。
《華斌的超聲筆記/第二輯》正在編輯中,預計會在5月底完成出版,敬請關注我們的推送信息,第二輯的主要內容是小器官、腹部和血管。
《華斌的超聲筆記/第一輯》還有少量存貨,還需要購買的朋友,可以繼續按照以下方式購買,目前只能在這裡買到:
1.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2. 點擊文章左下角的「閱讀原文」連結。3. 點擊右下角菜單中的「購買圖書」進入相關頁面和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