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病例:坐骨大孔疝

2021-02-23 華斌的超聲世界

坐骨大孔疝

 

坐骨大孔是坐骨大切跡與骶棘韌帶和骶結節韌帶圍成的孔。 其內走行的結構主要是梨狀肌,梨狀肌將坐骨大孔分隔為梨狀肌上孔和梨狀肌下孔內,梨狀肌上孔與梨狀肌下孔內走形有血管神經。梨狀肌上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臀上神經、臀上動脈、臀上靜脈梨狀肌下孔走行的結構由外向內:坐骨神經、股後皮神經、臀下神經、臀下動脈、臀下靜脈、陰部內動脈、陰部內靜脈、陰部神經。

坐骨大孔及其內的梨狀肌一同又構成了骨盆腔的後側壁。當因為坐骨大孔周圍肌肉因麻痺或損傷出現薄弱區時,在腹內壓增高情況下,下腹部及盆腔中的臟器即可由此疝出,稱為坐骨大孔疝。坐骨大孔疝最主要的疝出部位在梨狀肌下孔。

圖1 坐骨大孔疝示意圖(後面觀)。*作者原創,如有使用必要,請與作者聯繫。

坐骨大孔疝非常少見。臨床上主要表現為在坐骨大孔區出現壓痛,有時伴有臀上、臀下或坐骨神經痛。較大的疝囊可在在臀部出現包塊,且隨體位不同而有大小變化,腫物在骨盆高臥位時可消失,加大腹壓時局部有衝擊感或有腫物出現。

超聲檢查的實時性有助於實時觀察疝囊由盆腔向後方疝出的動態過程。可以作為坐骨大孔疝的重要診斷手段。

下面的兩段視頻中的病例為68歲男性,因臀部局部壓痛並下放射就診。於臀部坐骨大孔處做矢狀斷,實時超聲在患者咳嗽或深吸氣時可見盆腔內容物向後方疝出,梨狀肌受壓下後上方移位。

視頻1 坐骨大孔疝。患者咳嗽時間盆腔內容物向後方疝出,梨狀肌受壓下後上方移位。


視頻2 坐骨大孔疝。患者深吸氣時見盆腔內容物向後方疝出,梨狀肌受壓下後上方移位。

《華斌的超聲筆記/第二輯》正在編輯中,預計會在5月底完成出版,敬請關注我們的推送信息,第二輯的主要內容是小器官、腹部和血管。

《華斌的超聲筆記/第一輯》還有少量存貨,還需要購買的朋友,可以繼續按照以下方式購買,目前只能在這裡買到:

1. 長按下面的二維碼;2. 點擊文章左下角的「閱讀原文」連結。

3. 點擊右下角菜單中的「購買圖書」進入相關頁面和連結。

相關焦點

  • 子宮圓韌帶靜脈曲張:典型病例帶你學會如何超聲診斷
    ⊙作者 / 劉志興⊙單位 /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超聲科孕婦 24 歲,孕 28 周,因發現右側腹股溝區包塊 1 周就診,站立位時可見包塊增大,臨床懷疑腹股溝疝。圖 3 示平臥位(a)和站立位(b)時包塊體積和血流信號的變化,後者體積增大,血流增多病例討論子宮圓韌帶靜脈曲張臨床上較為少見,多發生於妊娠中晚期。
  • 「迷人的」滑膜疝:這可不是股骨頭壞死!
    提起「滑膜疝」這個名詞,很多病人可能一頭霧水,就連一些醫生也容易把它與早期的股骨頭壞死相混淆。
  • 坐骨神經痛吃什麼好
    辛亥月   戊午日宜            忌嫁   娶           造   屋納   採           造   船訂   盟           動   土祭   祀           破   土冠   笄                    坐骨神經痛出現後
  • 讀點|腹股溝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的流程(國際共識)
    小編說明:這篇CPIP(即疝術後慢性疼痛)處理國際共識,源自近期的
  • 【郭氏宗正堂】坐骨神經痛吃什麼
    坐骨神經痛出現後,患者會感覺到關節疼痛。
  • 村醫適用:治療坐骨神經痛的五個藥方!
    坐骨神經痛在現在的生活中隨處可見,而這一疾病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久坐的結果,而中藥治療是治療該病的最好方式。
  • 典型超聲病例:子宮圓韌帶靜脈曲張
    體格檢查:右側腹股溝及右側陰阜觸及質地柔軟腫塊,無明顯壓痛,站立時明顯,臥位時緩解,臨床考慮為右側腹股溝疝。超聲表現:於右側腹股溝腫塊處探查皮下可見扭曲增寬的管腔回聲,內徑最寬處約 1.0 cm(圖 1),彩色都卜勒探及管腔內的靜脈樣彩色血流信號(圖 2)。超聲診斷:右側腹股溝異常回聲團(考慮子宮圓韌帶靜脈曲張)。該孕婦產後第 4 周複查,右側腹股溝腫塊消失。
  • 唐寧患坐骨神經痛症,懷孕時病發痛得不能入睡!
    不過唐寧與其母唐媽媽都先後患上坐骨神經痛症,二人均出現腰痛及腳痺等病症,且需要接受不同的治療。唐寧指,自己比媽媽更早患有坐骨神經痛症:「2008年左右正在拍攝古裝劇《盛世仁傑》,我的角色會在武則天身邊,因而經常需要站立,很少有機會坐下。」
  • 政府通知:明年起,村醫工作任務大變動!
    其中除了包含治療坐骨神經痛、類風溼關節炎名方之外,還有中風偏癱、銀屑病等常見病中醫方應用心得,相當實用哦!本書整理了作者近五十年的臨床實踐經驗,每種病均有簡述、對病因病機的認識、臨床基本方等內容,所用方藥都是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對經典方劑靈活加減,辨證組方而成。
  • 和濟眼科:紓慈說圖看「視界」之17——孔源性視網膜裂孔
    術後平片示:右眼視網膜上方可見一馬蹄形裂孔,周邊見片狀雷射斑。術後OCT示:視網膜神經上皮層組織中斷,餘處網膜與RPE層貼附。平片示:左眼屈光間質欠清,後極部網膜結構可,顳上方網膜可見半月形裂孔。      由於視網膜萎縮變性或玻璃體牽引形成視網膜上皮全層裂孔,玻璃體對孔緣的牽引,因變性而液化的玻璃體經裂孔進入視網膜下形成視網膜脫離。      若僅有視網膜裂孔而無玻璃體牽引,並不發生視網膜脫離,稱為幹孔。(1)患者發病初期:有眼前漂浮物,閃光感及幕樣黑影遮擋 (與RD區對應),隨著脫離範圍擴大波及黃斑部,則視力不同程度下降,直到僅存光感。
  • 星月喇叭口和喇叭孔,不是一回事
    有人不喜歡喇叭孔,因為喇叭孔的星月太規整了,玩得再老也不容易看出來。以前老星月的美感,看孔也是一大樂趣因為每個孔的磨損程度不一樣,隨著時間的變化繩子的磨損慢慢的變成喇叭孔的狀態,這樣能體會到時間流失之間的美感,就像開片一樣。如果開片每顆都開得一樣也就失於刻意,不被喜歡了。所以符合中國人殘缺美的觀點來說原始孔和不規則開片,才是國人的審美。
  • 戲說擴孔率,詳舉擴孔鋼
    90%的擴孔率是不是意味著零件在擴孔成形時有10%的概率會失敗呢?下面就讓歐冶君為大家一一道來。一張白紙,用手捏住底部,很難把白紙立起來,但如果把白紙的邊部來個翻邊(折彎),那麼很容易就可以把白紙立起來,這就是說白紙的剛性由於我們這個小小的成形提高了。在板材成形過程中,翻邊成形工藝是一種常見的成形工藝。擴孔是翻邊成形的一種。擴孔率則是表達零件翻邊成形性能的一個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