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院裡,不是所有醫生都穿白大褂。有一種醫生,他們身穿綠色手術服、頭戴藍色手術帽,腳上卻是穿著特製的拖鞋,整天穿梭在手術室裡,他們是「麻醉科醫師」。今年45歲的陳曉梅,做麻醉科醫師已經24年了,現在是福州市第二醫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東南快報 呂誠/圖 黃淑平/文
工作時,曉梅的裝束與其他同事一樣,身著綠色的手術服,但唯一不同的是她經常戴著一頂「超萌」的花色手術帽。圖為陳曉梅在洗手,醫務工作者每天洗手的次數超過普通人幾倍。
12月9日,整個醫院安排了63臺大大小小的手術。從早上7點半開始,陳曉梅就早早趕到醫院五樓的手術區,要趕在當天手術開始之前,查看當天安排好的所有手術清單以及人員工作。
陳曉梅到病房和準備手術的患者家屬進行術前談話。再過一個小時,手術就要開始了,曉梅準備著手術工作。「這樣的手術量算很少,多的時候一天要達到90多臺。一周要上六天班,每天工作的時間都是10幾個小時,半夜遇到突發事件,也得連夜趕到手術室。」陳曉梅說。
上午9點,第一臺手術開始。1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曉梅做了2臺麻醉手術,不停地在兩間手術室來回穿梭六七次,注射、插管、監測、停藥、拔管,時刻盯著顯示器,觀察病人的心跳、血壓是否正常。
陳曉梅和同事為一位病人做麻醉。
普通人以為麻醉師只負責給病人打一針就完事了,但比起打針這一簡單的程序來說,更沉重的是麻醉師要負責每一個病人從做手術開始到結束後1-2個小時的生命指徵監測。
許多正在進行手術的病人家屬在手術室門外等待。
「當初剛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愛上它了。」陳曉梅回憶起這一路上過來的辛苦歷程說,走上行醫這條路,更多的是放棄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更多患者的生命。
陳曉梅在手術室內盯著顯示器,看著病人的心跳、血壓是否都正常。
陳曉梅在填寫麻醉記錄單。
陳曉梅在手術室內專心進行工作。手術後,她還需要跟病人溝通,以確保病人沒有麻醉併發症,到病房和準備手術的患者家屬進行術前談話,安排科室工作等等。
恢復室內,陳曉梅對剛做完手術,在等待退麻醉的病人進行溝通。
陳曉梅吃午飯的時間都很倉促。
休息下來,陳曉梅在家與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對於未來,曉梅沒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自己能在沒上班時,與朋友們喝喝茶、聽聽音樂;能有更多時間陪著兒子,陪著父母,這就是她的全部。
(出自騰訊圖片新聞 新青年麻醉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