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一天:忙碌的麻醉科醫生

2021-02-13 新青年麻醉論壇

在醫院裡,不是所有醫生都穿白大褂。有一種醫生,他們身穿綠色手術服、頭戴藍色手術帽,腳上卻是穿著特製的拖鞋,整天穿梭在手術室裡,他們是「麻醉科醫師」。今年45歲的陳曉梅,做麻醉科醫師已經24年了,現在是福州市第二醫院麻醉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東南快報 呂誠/圖 黃淑平/文

工作時,曉梅的裝束與其他同事一樣,身著綠色的手術服,但唯一不同的是她經常戴著一頂「超萌」的花色手術帽。圖為陳曉梅在洗手,醫務工作者每天洗手的次數超過普通人幾倍。

12月9日,整個醫院安排了63臺大大小小的手術。從早上7點半開始,陳曉梅就早早趕到醫院五樓的手術區,要趕在當天手術開始之前,查看當天安排好的所有手術清單以及人員工作。

陳曉梅到病房和準備手術的患者家屬進行術前談話。再過一個小時,手術就要開始了,曉梅準備著手術工作。「這樣的手術量算很少,多的時候一天要達到90多臺。一周要上六天班,每天工作的時間都是10幾個小時,半夜遇到突發事件,也得連夜趕到手術室。」陳曉梅說。

上午9點,第一臺手術開始。1個多小時的時間裡,曉梅做了2臺麻醉手術,不停地在兩間手術室來回穿梭六七次,注射、插管、監測、停藥、拔管,時刻盯著顯示器,觀察病人的心跳、血壓是否正常。

陳曉梅和同事為一位病人做麻醉。

普通人以為麻醉師只負責給病人打一針就完事了,但比起打針這一簡單的程序來說,更沉重的是麻醉師要負責每一個病人從做手術開始到結束後1-2個小時的生命指徵監測。

許多正在進行手術的病人家屬在手術室門外等待。

「當初剛接觸這份工作的時候,我就愛上它了。」陳曉梅回憶起這一路上過來的辛苦歷程說,走上行醫這條路,更多的是放棄自己的時間,去換取更多患者的生命。

陳曉梅在手術室內盯著顯示器,看著病人的心跳、血壓是否都正常。

陳曉梅在填寫麻醉記錄單。

陳曉梅在手術室內專心進行工作。手術後,她還需要跟病人溝通,以確保病人沒有麻醉併發症,到病房和準備手術的患者家屬進行術前談話,安排科室工作等等。

恢復室內,陳曉梅對剛做完手術,在等待退麻醉的病人進行溝通。

陳曉梅吃午飯的時間都很倉促。

休息下來,陳曉梅在家與朋友一起喝茶聊天。對於未來,曉梅沒有太多的要求,只希望自己能在沒上班時,與朋友們喝喝茶、聽聽音樂;能有更多時間陪著兒子,陪著父母,這就是她的全部。

(出自騰訊圖片新聞 新青年麻醉論壇)

相關焦點

  • 中國人的一天:忙碌的麻醉師
    在醫院裡,不是所有醫生都穿白大褂。
  • 默哀:一麻醉科醫生手術室自殺身亡!
    哎,隨意吧,反正我也了無牽掛」2017年9月21日,山東大學齊魯醫院,一名麻醉科規培醫生將麻醉藥物推入自己的靜脈,結束了年輕的生命。據知情人士透漏,在手術室裡自殺身亡的這名年輕醫生是08級7年制的規培生,已在醫院規培了三年。
  • 麻醉科醫生,你死的太冤了!
    麻醉科醫生被逼死,到底誰之過?一、「醫鬧事件」是逼死醫生的元兇患者正直壯年,原本身體還可以,因疝氣手術突然死亡的確令人難以接受,家屬情緒激動是正常反應,可以理解。但是,正常的情緒反應也要通過合法的途徑去表達。
  • 市醫院:一名麻醉科醫生的自述
    記得小時候去看病,有的醫生不太友好,態度有點差,甚至有一點兇。那時我就對自己說,長大以後我要當醫生,當一個態度和善讓病人喜歡的醫生。高中畢業後,我如願考上了醫學院校。大學畢業後,我如願成為一名麻醉醫生,分到了騰衝市人民醫院麻醉科,從此開始了十年的行醫生涯。這時候我才知道,讀書時候的苦,和工作後起來,根本不算什麼,用我師父的話說,「從醫就是開始下苦海」。每天早晨8點準時到達醫院交接班,和其他醫生討論當天的手術危重患者,開始接病人,打麻醉。9點,外科醫師開始手術。
  • 麻醉科吳昊醫生獲評2018年度「佛山好人」
    因在廈門旅遊途中救回老伯並在事後婉拒萬元酬謝,市二醫院麻醉科醫生吳昊醫生獲評為2018年度「佛山好人」。他的光榮事跡再一次感動城市。那曾經帶給我們感動和力量的瞬間,依然讓我們的內心無比激動。    2018年7月12日中午,在福建省廈門市鼓浪嶼附近的人和路上,一位老伯突然倒地不醒。
  • 【「3.8」特輯】女所長吳明華忙碌的一天
    忙碌了一天終於到了下班的時間,但是由於今天已經跟萬盛社區主任商量好晚上一起去慰問轄區的幾名貧困戶,所以晚上必須加班,這是常態。晚上八點鐘,一天的工作終於告一段落了,忙碌並且充實,這就是黃土坑派出所女所長吳明華的一天。
  • 麻醉醫生又出手救人了!網友:沒想到他們這麼厲害
    此時,麻醉科醫生譚熠也進入電梯。得知女童因異物卡喉窒息,譚醫生將其接過,蹲在電梯裡用「海姆立克法」急救。 短短1分鐘內,電梯門打開時,女童已脫險。網友說:這不光是救了孩子,也是救了一家人,原來麻醉醫生是這麼厲害的角色。其實這並不是麻醉醫生第一次在危急時刻挺身而出、大顯身手了。
  • 醫生家長果斷送孩子出國
    「我是個麻醉科醫生,也知道今年疫情對大家生活工作影響都很大。今年來看疫情解決可能性不大,但也不可怕,家長們會擔心是正常的。針對新冠的疫苗馬上就要研發上市,這個情況會變成和流感一樣的常態流感。(畢竟流感)每年也很厲害,但(只要)做好防護也是一樣的。
  • 中國人的一天:售樓小姐阿珠
    最近的客戶增量較大,來看房買房的顧客越來越多,公司沒有活動的情況下劉麗珠一天最多也能賣4套房子,電話也一個接著一個。阿珠說道:「不過辛苦歸辛苦,好歹功夫不負有心人,這個月加提成。」騰訊圖片《中國人的一天》(微信號chinaoneday),真實生活,點滴記錄,展現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
  • 中國人的一天:高校人體模特
    「側身坐在椅子上,眼睛望向某處。」人體課上,李喆要擺著這一造型持續4節課,每隔45分鐘可以休息10分鐘。課間,李喆趕緊拿起水杯喝口水。末了淡淡地說,「有時候覺得自己很可憐。」李喆做人體模特純粹是為了生計,貼補家用。
  • 中國人的一天:「冰上蘿莉」李子君
    2002年,6歲的李子君獲得吉林省花樣滑冰「希望杯」比賽冠軍,「沒想到第一次參加比賽就拿了冠軍」,那時候的她只掌握了兩種一周跳,其中一種還是她比賽前一天剛學會的。騰訊圖片《中國人的一天》(微信號chinaoneday),真實生活,點滴記錄,展現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
  • 冬穿泳裝夏穿皮草 24歲反季節模特為父母在上海買房 | 中國人的一天
    拍攝結束時已經天黑,楊梅開心地和攝影師造型師自拍留念。結束了一天的工作,楊梅開始收拾東西。靠著自己的努力,她已經幫助自己的父母在上海換了房子。她說:「做模特這行,臉只是附屬品。『拼』很重要。」在拍攝旺季,她幾乎沒有休息日,曾一天工作18個小時。
  • 中國人的一天:伊力扎提的古爾邦節
    今年的古爾邦節為公曆9月24日,這一天對於48歲的伊力扎提來說,既幸福又忙碌。圖為9月24日,伊力扎提全家人的節日留影。(圖/文 張已)之後,伊力扎提又來到嶽母家,和家人一起吃晚餐,共同度過這美好的一天。
  • 「無國界醫生」組織裡的中國醫生
    幸而他們還有國際醫療人道救援組織無國界醫生(Medecins Sans Frontiers)的幫助。  然而,2月15日,中國新年後上班的第三天,援助敘利亞民眾的無國界醫生組織被軍事襲擊,8名醫護人員失蹤。
  • 香港私家診所醫生工作的一天
    林子健坦言,在香港一個醫生出來開私人診所,至少需要「守」一到兩年,因為中心區一家面積在20平方米左右的私人診所,都需要約200萬港元的成本。「一旦你開了私人診所,你的身份就不再僅僅是醫生,而是兼具了醫生、生意人和管理者的三重身份。」
  • 中國人的一天:95後排球女將
    騰訊圖片《中國人的一天》(微信號chinaoneday),真實生活,點滴記錄,展現平凡而偉大的中國人。
  • 為緩解臨床部門醫生缺乏,香港醫管局為非本地醫生申請有限度執業註冊
    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向香港醫務委員會(醫委會)遞交合共五名非本地培訓醫生的申請,以有限度執業註冊形式在公立醫院服務;其中兩人為新申請,另三人則是續期申請。醫管局發言人表示,面對多個臨床部門醫生人手缺乏及工作量沉重的問題,相關專科統籌委員會均支持為有需要的部門招聘非本地培訓醫生,有關決定已獲醫管局有限度註冊計劃專責小組支持及通過。
  • 小夥心臟被刺傷 市人民醫院胸外科醫生聯手縫補
    急診科馬上請來胸外科醫生緊急會診,考慮到鄧某可能是心包填塞、失血性休克,極有可能心臟穿透傷,隨時可能因循環衰竭、心跳驟停而死亡。此時,時間就是生命,為挽救鄧某的生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放射科、麻醉科、手術室等相關科室人員立刻開通綠色通道,多個科室通力協作,爭分奪秒做好術前一切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