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已無用!澳大利亞決定展開報復,直接鎖定中國3700億商品

2021-02-14 經濟與論談

據環球時報援引澳大利亞媒體的報導稱,儘管中澳之間緊張的經貿關係仍未迎來新的轉機,但是澳大利亞國內的議員卻又有了新的想法,昆士蘭州議員馬特·卡納萬建議,澳大利亞方面應該對價值3700億元的中國商品加徵各種費用,努力通過這種方式來向中國施壓,迫使中國在中澳貿易問題上做出讓步。

頗為諷刺的是就在不久前澳大利亞貿易部長丹·提恩還專門向中國寫信,希望中澳雙方可以就貿易爭端進行再次商討,但是遲遲未能收到來自中國的回信。儘管提恩在信中明確表達了澳大利亞想要在許多問題上與中國進行接觸的「強烈意願」,但是從澳洲議員的表態中就可以看出澳大利亞明顯沒有被中澳兩國之間惡化的現實所打疼,依舊想要向中國尋求報復!

實際上中國商務部發言人高峰早就回應稱,中澳關係當前的困難局面並非是中方所希望看到的,一個健康穩定的中澳關係才符合兩國的共同利益。只有澳大利亞方面多做有利於中澳互信合作的事,中澳關係才能早日回歸正軌。儘管剛跟中國籤訂自由貿易協定的紐西蘭貿易部長奧康納專門告誡澳大利亞,要在和中國打交道過程中對中國表現出足夠的尊重,採取一定的外交技巧注意自己當下的言辭,但是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堅持稱,澳大利亞的對華政策都是基於對國家利益的評估做出來的。

實際上澳大利亞國內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以火救火」的方式來回應中國,主要是因為澳大利亞部分政客仍對美國抱有幻想,認為澳大利亞應該堅持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畢竟拜登上臺後,一直在強調努力爭取盟友的支持,最終達成針對中國的統一戰線。但要知道的是中國已經成功在美國的計劃裡尋找到了新的突破口,不僅完成了與歐盟之間的投資協定談判還與紐西蘭完成了自貿協定的升級,更為重要的是澳大利亞自身根本無法擔負貿易保護主義的對抗。

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僅是在2020年中國和澳大利亞的進出口總值就下降到了1.17萬億元,根據目前中澳之間的貿易形勢來分析,如果澳大利亞用「以火救火」的方式來向3700億的中國商品加徵費用,那麼最終的結果只能是玩火自焚,到時候澳大利亞方面的損失只會進一步擴大。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莫裡森再次請求與中國對話,澳企卻沒看清現實:抵制中國製造商品
    近階段莫裡森再次請求與中國對話,改善兩國之間日漸緊張的雙邊關係。莫裡森尋求與中國對話莫裡森傳達出這個信息,其實與澳大利亞執行涉華以來,本國貿易、市場、經濟等都受到很大影響有關。中國作為澳大利亞最大貿易夥伴,中國市場是支持澳大利亞相關企業能夠存在原因之一。當中國就澳大利亞涉華一事進行反擊之後,澳大利亞深切體會到澳大利亞對於中國依賴性很大。
  • 德媒頭條| 2018.06.07:開始報復了,歐盟計劃對美國商品加徵進口關稅!
    《中國致力於建設世界電力網絡》自2013年起,中國的電網公司已經在全球電網領域投資了約1230億美元,涉及國家包括智力、巴西、俄羅斯、葡萄牙、奈及利亞、南非、巴基斯坦、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等國家其中1000億用於收購或建設地區電力網絡,200餘億則投入到相關項目的貸款。如果算上配套及電廠的投入,甚至高達4500億美元。中國制定了雄心勃勃的計劃,三步走達成建設國際電力網絡的目標。首先建立區域網絡,至2013年將再生能源納入電網體系,最終達成洲際網絡。
  • 中國剛剛乾成了件大事,澳大利亞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
    1月26日,作為澳大利亞的核心盟友,也是五眼聯盟中一隻眼的紐西蘭作出重大決定,和中國正式籤署了自貿協定升級議定書。根據協定,紐西蘭承諾加大對華開放力度,比如為中國漢語教師和中文導遊赴紐西蘭工作增加機會,還有放寬中國投資者和中企的準入門檻等等。最重要的是紐西蘭給予中方投資者的待遇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成員的待遇同等。
  • 中國一出手澳大利亞就撐不住了,還要上WTO找公道
    在這個背景下,澳大利亞政客又打起了大麥關稅的「小算盤」。因為中國一度是澳大利亞大麥作物出口的「最大客戶」。一項數據表明,澳大利亞約70%的大麥出口到中國,2018年的貿易額一度高達15億澳元。澳大利亞認為,只要讓中國在大麥上讓步,那麼就等於敲開了中澳貿易關係冰冷的大門。
  • 日本一郵輪發生感染已致10人確診,全船3700乘客隔離
    澎湃新聞記者 劉棟 張無為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5日宣布,對「鑽石公主」號郵輪內約3700名乘客和船員進行檢疫檢測的初步結果顯示
  • 3700個乘客隔離!日本郵輪發生感染已致10人確診!更多細節公布!
    日本厚生勞動省2月5日宣布,對「鑽石公主」號郵輪內約3700名乘客和船員進行檢疫檢測的初步結果顯示,10人被確認呈現新型冠狀病毒陽性反應。
  • 澳洲已打不通中方電話,這就是得罪中國的後果
    根據有關報告稱,現在中國和澳大利亞部長級會談已經處於凍結狀態,中國已經拒絕澳大利亞方面的來電,澳大利亞政府非常不滿,認為中方不想要與其友好相處,但是中國明確表示,如果澳大利亞政府是真的想要與中方交好,就停止對中國的誹謗,從正常的途徑來進行聯繫溝通。不得不說,這就是得罪中國的後果!
  • 大麥:澳大利亞又生事端!
    澳大利亞廣播公司報導截圖報導指出,中國在5月份對澳大利亞大麥徵收總計80.5%的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實質上阻止了這筆價值10億美元的貿易。據美國彭博社報導,伯明罕表示,澳大利亞政府已向北京提出建議,有意「請求與中國進行正式磋商」。
  • 中國不買了?澳大利亞貿易部長:將向中方討要公平承諾
    最近這段時間中澳之間的貿易問題成為了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在大麥、肉類和葡萄酒問題之後,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煤炭問題又成為了新熱點,最近傳出了「中國叫停澳大利亞煤炭進口」的消息被不少外媒報導。中國停止進口澳大利亞煤炭?
  • 中國失去澳大利亞衛星站使用權
    據路透社9月21日報導,該公司表示,在目前的合同到期後,他們將不再允許旗下的澳大利亞衛星站籤署為中國客戶服務的新合同。不過他們並未透露當前的合同何時到期。 路透社報導截圖 瑞典空間研究中心在給路透社的郵件中稱:「考慮到中國市場的複雜性,以及總體地緣政治形勢帶來的影響,我們決定在未來幾年內主要關注其他市場。」
  • 嚴重依賴中國!澳媒終於恍然大悟:春節中國遊客不來,澳損失慘重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澳方數次在涉及中方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等問題上做出錯誤言行的同時,澳方也頻頻隔空喊話中國,對中國示好,去年年底,其總統莫裡森一會兒積極評價中國扶貧成就,一會兒又表示要與中國開展對話、「愉快共存」。而澳方頻繁改變對華態度的原因之一就是,澳大利亞的經濟嚴重依賴中國。
  • 澳大利亞人一覺醒來各種頁面打不開
    一名發言人稱:「首都行政區政府帳號已經通過臉書的驗證,我們已聯繫他們糾正這一情形,特別是首都行政區衛生廳臉書頁面是分發新冠疫情信息的重要渠道。」臉書這一舉動也引發了強烈的反對,許多澳大利亞人為突然失去對可信和權威資源的訪問權而感到憤怒。澳大利亞通訊部長保羅·弗萊徹稱:「 臉書公司需要仔細考慮這對其聲譽和地位的意義。」
  • 澳洲一年將損失711億!澳軍前司令痛心疾首:我們需要中國拯救!
    據中國青年網10月21日報導,澳大利亞軍方高調宣布,將參加下月與印度、日本、美國在阿拉伯海和孟加拉灣舉行的「馬拉巴爾」聯合軍演。這被認為是有著「亞洲小北約」之稱的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在軍事合作上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美國、印度、日本、澳大利亞聯合軍演,表面上是說要「打造更開放、自由的印太地區」,但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在針對我們打造一個新聯盟。
  • 美國決定豁免中國口罩等醫療產品關稅
    美國去年10月22日就宣布對進口中國的部分商品給予排除申請,多家醫療行業的公司早在1月份就申請了豁免,但美國方面一直拖著不批,這幾天突然就集中豁免了口罩等商品的關稅。據報導,被豁免的商品主要是口罩、一次性醫用手套、消毒溼紙巾、樣本採集器皿等緊缺的醫療物資,美國在這方面主要依賴進口。
  • 還沒等中國出手,澳大利亞就被主子「殺雞儆猴」了
    自身的利益才大於一切,這點在谷歌和臉書這兩家巨頭公司上體現的淋漓盡致,甚至不惜拿美國政府最聽話的鷹犬澳大利亞開刀。2月18日,美國社交媒體巨頭臉書公司已經屏蔽所有澳大利亞用戶在其平臺上查看和分享新聞內容,所有澳大利亞本土和全球新聞站點的臉書頁面都已經被封鎖,澳大利亞境外的用戶也無法訪問或閱讀臉書平臺上的任何澳大利亞新聞出版商網頁。
  • 日本首都東京,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東京都市圈總人口超過3700萬
    日本是一個位於東亞地區太平洋西北部的一個群島國家,其中較大的島嶼包括本州島、九州島、四國島和北海道島,其他大小島嶼加起來總數超過7200多個島嶼,雖然日本由這麼多的島嶼組成,但是國土總面積僅僅為37.8萬平方公裡,僅相當於和我國的雲南省面積相當,而日本的總人口數達到1.268億,
  • 寫信求和失敗後,澳大利亞惱羞成怒!直接告上WTO「討回公道」!
    眾所周知,澳大利亞商品因為存在質量問題,並且屢次溝通都沒有任何效果,直接被我們叫停了對華出口
  • 打錯如意算盤被美國「拋棄」後,澳大利亞終於醒悟,強勢發起反擊
    中國經濟發展極具活力根據聯合國公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我國吸引外資總額為1630億美元,而美國為1340億美元,這意味著在吸引外資方面,我國已經超過了美國。同時也說明,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國家。在全球經濟衰落的大環境下,我國能取得這樣的成就顯得更為難得。
  • 加拿大力挺澳大利亞,Facebook尷尬了!
    1、澳大利亞打響針對科技巨頭第一槍,要求網際網路大咖們為刊登本國媒體內容付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