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關於VR影片的拍攝技術並不是很成熟,拍攝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等都比較多,可是儘管高成本的製作依然還是有不少人進行VR電影的製作,VR影片的拍攝如此火爆,是噱頭還是真的有其製作能力?
據統計,2015年中國VR行業市場規模為15.4億元,預計今年將達到56.6億元,行業年增長率預計超300%。
由此可見,VR的各個領域都在快速發展中,其中VR電影十分火熱,各界人士,各種企業、品牌紛紛投身於VR電影行業,但是目前關於VR影片的拍攝技術並不是很成熟,拍攝所要花費的時間和金錢等都比較多,可是儘管高成本的製作依然還是有不少人進行VR電影的製作,VR影片的拍攝如此火爆,是噱頭還是真的有其製作能力?
目前不管是在什麼領域,VR都是一個高成本的行業,尤其是VR影片的製作,據了解現在拍攝一部4分鐘左右的影片所需要的成本大概是60萬,相當於每分鐘15萬,儘管拍攝一部影片耗資如此之高,還是阻擋不住人們拍攝VR電影的腳步。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經有十多位好萊塢導演涉足於VR電影行業,面世的VR電影預告片或者宣布要推出的VR電影數量已經超過四十,國內也有不少導演投身於VR市場,拍攝了不少部VR影片。
有一部VR電影,名為《Help》,它是一位在好萊塢的華人導演所拍攝的,這位導演曾經執導過《速度與激情3——7》。
據說這部VR影片時長只有短短的5分鐘,但是花費了五百萬美元,並且影片中沒有一個明星參與拍攝。不僅前期拍攝燒錢,後期製作同樣也是如此,5分鐘的影片啟用了81個後期人員,200T的素材花了13個月的時間來處理,渲染幀數相當於四部《美國隊長3》。
Oculus的團隊打造了名為《LOST》的一部VR電影,時長沒有超過十分鐘,但是花費了1000萬美元。可見,一部只有幾分鐘的VR電影並不容易拍攝,沒錢根本「玩不起」。
國外VR影片一部接一部,國內的製作商、導演們也按耐不住了。咱們的黃曉明黃教主自己擔任起了出品人並主演,攜團隊拍攝了國內首部VR劇情短片——《黑童話》。
國內首支虛擬實境故事短片《再見,表情》項目在1月中旬開始啟動,在4月中旬開始進行劇本的製作,6月份正式開始CG製作,製作時間長達5個月,前後期參與的製作人員50人有餘,累計的版本有193個之多,渲染所用的時間與動畫電影《小門神》基本相同,這部時長大概也只有5分鐘左右。
2016年5月,著名導演張藝謀也宣布進軍當下大熱的VR市場,希望自己也能拍攝一部VR電影。中國首部VR電影《活到最後》,時長12分鐘,耗資數十萬,所用時間也是數十月之長。
不管是哪一部VR電影,成本都不低,有的可以說是相當高,如果這些影片拍攝成我們平時所看電影的時長,難以想像成本得有多高才能拍攝成功,儘管這樣,拍攝VR影片的熱度只增不減,還是有不少導演進軍VR行業,拍攝、製作VR影片。
儘管VR越來越火熱,但是終究只是人們說得多,在網絡上炒得熱烈,目前還真是噱頭多於技術,為何一分鐘的VR影片所耗費的人力物力已是不少,成本如此高?
很大一部分原因正是現在的VR技術還沒有完全掌握,並不成熟,也沒有專門的VR培訓機構,劇本製作、演員選擇、場景布置、成本投資等都是VR電影拍攝的難題。
目前VR技術能力跟不上人們嘴上說的,跟不上網上炒的熱度。
但是好的方面還是有的,這也是一個發展的方向,炒得火熱也可以促進VR行業的發展,各個企業都在VR上下功夫,致力於VR的研究、生產。像這樣高成本的VR電影拍攝也只是暫時的,久而久之,當技術趨於成熟,各種硬體問題也慢慢得以解決的時候,成本自然就不會像現在這樣了,拍攝VR影片所存在的問題最終都會迎刃而解。
註:此篇文章轉載:VR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