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節剛過,
微博裡還滿滿曬著節日裡
晚輩對年邁的長輩們的祝福
而就在近日,
沙縣法院調解了一起老人贍養糾紛案件
77歲的朱阿婆膝下有兩子三女,平時五個孩子雖然沒有陪伴在側,倒也時不時給點生活費,偶爾上門看看他們二老,日子過得平淡安逸。自從2015年5月老伴過世,傷心過度的朱阿婆犯了中風,經搶救命是保住了,可下肢癱瘓了。
老人身體不便,護理量倍增,經過一段時間看護,幾個孩子的矛盾顯露出來。這個嫌那個照顧的時間少,那個嫌這個出的醫藥費不夠多。幾番爭執,最後互相推諉,朱阿婆沒人管了。身心都受到打擊的朱阿婆無奈之下將幾個孩子訴至法院,要求他們履行贍養義務。
沙縣法院受理該案後,認為其中涉及的不僅僅是老人贍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母子親情,如果單純以判決的形式審結此案,母子情也可能就此斷了。思索再三,法官決定在堅持法律的前提下,著重進行調解工作,促使矛盾化解。為此,他們親自登門看望朱阿婆。
▲承辦法官親自到朱阿婆家了解情況
▲法官召集朱阿婆的幾個子女進行調解
承辦法官先從老人含辛茹苦地養育五個孩子說起,以親情感化他們;又告知相關法律政策,以法理說服他們;最後雙方位置互換,讓子女們體會一下當他們老了,子女不照料看望時的心情。幾個子女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表示願意贍養老人。
最後,他們在沙縣法院就贍養細節進行協商,達成一致協議,從2016年9月起,每月20日前五名子女各支付生活費600元,用於朱阿婆日常開支和聘請保姆,醫療費按實際支出(憑發票)由五人平均承擔。
▲子女(或代理人)籤署調解筆錄
調解結案後,承辦法官又親自上門送達調解書,並進行調解後回訪,詢問子女履行情況和朱阿婆近況。朱阿婆表示,保姆已經請來了,子女們也偶爾會來看望她,她的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贍養老人是我國的傳統美德,也是子女應盡的法律義務。子女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濟上供養、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別讓愛來得太遲,
別讓法律提醒我們盡孝,
別讓「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發生,
他們曾滿懷喜悅迎接我們生命的開始,
我們要心存感恩陪他們走完人生最後一程.
信息來源:平安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