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

2021-02-12 道宏弘道

陰陽在是中醫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黃帝內經》記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而治病也當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高明的中醫診病,無不是從陰陽二字著手。《黃帝內經》稱之為「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傷寒論》第一句話就是「問曰:脈有陰陽,何謂也?」「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凡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因此區分疾病的陰陽屬性是首要任務,而治療無非也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狀態。在《景嶽全書·新方八略引》中記載:「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有些人將陽形容為功能,陰必做物質,雖然有失偏頗,但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陰陽的基本屬性。

當陽氣不足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身上怕冷,甚至是手腳冰涼,精神很差,一些人可能整天睏倦乏力。這個時候我們要補充陽氣,使人體的功能更加旺盛,精力充沛。「陰中求陽」的意思是在補陽的同時,加入補陰藥物,這樣陽氣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補充。

陽氣就像車的點火器,陰就像汽油。沒有點火器點燃汽油,車子就不會開動,同樣沒有汽油,只有點火器車子也不會開動。補陰就是給車子加油,補陽就是給點火器充電。有了足夠量的油和電,兩者相互配合,油產熱做工,推動活塞運動,驅動汽車前行,並且儲備足夠的電,供以後點火使用。
雖然我們可以給點火器充電,但是卻不能補充車做的功,還是需要加油,電只是起到了引子的作用,負責將油點燃。同樣陽氣久虛的人,我們可以給他「充點電」,但是「充電」並不能是他的細胞都興奮起來,還是要有物質的基礎,這就是「陰中求陽」的含義。

陰中求陽最具有代表的方就是腎氣丸,腎氣丸中少量使用炮附子、桂枝,起到點火的作用。而方中加入了大量的生地黃,這就是汽油。炮附子、桂枝「點燃」了生地黃、山萸肉、山藥。點燃了的「汽油」不斷產生熱量,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功能,身體不再怕冷,而且活動功能增加,從而不再只想睡覺。

腎氣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清理垃圾」。什麼叫清理垃圾呢?茯苓、澤瀉是兩味利水祛溼藥,人在陽氣不足的時候,水液的代謝就出現了障礙,滯留在體內就是廢水,因此要茯苓與澤瀉將這部分廢水清除。就像汽油燃燒後,會出現殘渣,這就是汽車需要定時保養的原因。

瘀血也是體內的廢物,《黃帝內經》將廢水與瘀血統稱為「宛陳莝」,治療自然要「去宛陳莝」。牡丹皮可以活血化瘀,也是清理體內的廢物。水與血的關係密切,《金匱要略》就有二者相互為害的記錄,「血不利則為水」,什麼意思呢?瘀血在人體內久久不能化開,於是就形成了水腫,也是腎氣丸治療水腫的原因。

許多患者明顯的陽虛,身體怕冷、手腳冰冷、舌淡苔白,脈象微弱,但是使用了大量補陽的藥物,就是取效一時,終究沒有長久的療效。這時候,就要考慮「陰中求陽」了。補充了足夠的物質,才會化生足夠的熱量。


相關焦點

  • 名老中醫講四季養生:50歲之後如何抗衰長壽?轉給家裡的長輩看!
    封固腎精元氣,宜於將屆九十之前五年,逢冬用藥,如《中藏經》百補構精丸(熟地黃、山藥、五味子、蓯蓉、牛膝、山茱萸、澤瀉、茯苓、巴戟天、赤石脂、石膏、柏子仁、杜仲),以填精固氣。老人命門火衰,不能生土,以致脾胃虛寒,飲食少思,或氣虛有痰;或元陽虛憊,夜多漩溺等,用崔氏八味丸,益火消陰。亦可酌用景嶽右歸丸,以培右腎之元陽。
  • 小寒·養生 諸寒收引,皆屬於腎
    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今年的1月6日,小寒節氣到達,開始進入最冷模式,此階段養生最重要的就是避寒,寒氣是很多疾病發病的主要原因,中醫講:寒性凝滯,則使經脈氣血阻滯不通,不通則痛。寒性收引,會令筋脈拘攣抽搐,關節屈伸不利。
  • 生物電理療:女子陰盛有哪些症狀?
    【提示】新朋友請點擊上面「藍色字」關注【提示】老朋友請點擊右上角「分享」給朋友中聯華(北京)國際中醫針灸研究院 官方公眾號陰陽為中醫中一對矛盾的物質正常情況下分為:1、陽盛陽盛則為熱,為實熱!陽盛則為火多,所以會出現口渴,心煩,汗出,面紅耳赤,呼吸有力,聲大,等症狀!2、陽虛陽虛則為寒,為虛寒!陽虛不能溫暖,出現最多的也是溫度的問題,表現為怕冷,手腳冰涼,腹瀉,便溏,食物不消化,聲低,心情抑鬱,自卑等症狀!3、 陰盛陰盛則為寒多,為實寒!
  • 保健養生,預防冬季疾病~
    點擊上方▲藍字『善德國際陳美圻』關注我聯繫電話:13899576201中醫講究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 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  立冬後,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而調節。此時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中醫認為,此時除了可採用傳統藥膳食療來調整身體外,還可藉助艾灸顧護陽氣、扶正固本,從而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
  • 補陽偏方:陽虛怕冷,陰虛怕熱,中醫經典"陰陽雙補"藥方
    陰虛是指陰液不足,不能滋潤,不能做陽證。有低熱、手足熱、午後熱、夜汗、口喉幹、失眠、頭暈、耳鳴、紅舌少苔、脈數弱等症狀。補陰左歸丸:陽虛通常指氣虛或生命門火衰,因為氣門和生命門都是陽,所以取名。"肺主氣虛,氣虛多為肺氣虛或中氣虛證,所以守候不固定,故外感寒;陽虛為陰生,故生門失火也較常見功能衰竭,陰鬱積存證較多見。
  • 立冬|進補or潤燥,養生攻略請收好(含靚湯推介)
    進入冬天節氣,市民養生應由「收」轉「藏」,順應自然界的規律和陰陽的變化來調養,以達到陰陽平衡、臟腑協調、氣血充盛、經絡通達、情志舒暢的養生保健目的。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份立冬養生攻略。佛山市中醫院針灸科覃彪民副主任中醫師表示,立冬後,自然界陰盛陽衰,各物都潛藏陽氣,以待來春。除了注意保暖外,飲食保健也很重要。
  • 養生課堂:一日一證之頭痛(二)
    證候分析之風熱頭痛:可由風寒不解鬱而化熱,或由風挾熱邪中於陽絡。熱為陽邪,喜升喜散,故令頭痛發脹,遇熱加重甚則脹痛如裂;熱熾於上則面目赤紅;風熱犯衛,則發熱惡風;脈浮數,舌尖紅,苔薄黃皆屬風熱之象。以頭脹痛,遇熱加重,痛甚如裂為特點。
  • 中尚養生藥膳湯
    立秋後,隨著天氣的漸漸變涼,中醫上認為到了秋季養生的時節。此時做好養生,不僅有利於強身健體,還可以預防一些容易在秋冬兩季發作的疾病。秋季養生養肺潤肺很關鍵,中尚為大家幾款入冬養生湯。專業藥膳,口感一流,隨時隨地地喝湯。節省大量時間,接下來看看我們中尚幾款湯品吧!
  • 養生課堂:一日一證之頭痛(三)
    證候分析之風溼頭痛:為風挾溼邪上犯,清竅為溼邪所蒙,故頭重如裹,昏沉作痛,"因溼痛者,頭重而天陰轉甚。"(《證治匯補.頭痛》)陰雨溼重,故頭痛加劇。溼性粘膩,阻於胸中則氣滯而胸悶,擾於中焦則脘滿而納呆。脾主四肢,溼困脾陽則肢體沉重。
  • 大暑養生素食:醃嫩薑
    一定要注意,大暑季節要出點養生汗身體才健康!可以通過喝熱水,散步,姜水的方式讓身體微微出汗,排出體內的溼毒才能秋冬不生病。       尤其不能喝冰鎮一類的水飲料和食物,會使寒氣入侵不能排出,冬天之所以怕冷、腳涼都是伏天不注意導致。 「冬病夏治」究竟是什麼?
  • 立春後必吃的一道菜!養肝、解毒、利三焦!
    【博醫文化】中醫認為,人體是陰陽結合的,其中「陰」是人的身體,而「陽」則是人體所具有的能量,而一個人從出生到衰老的過程當中就是陽氣成長興盛之後逐漸衰減的一個過程。中醫還認為人體之所以可以正常運轉,全是依靠身體內有的陽氣。
  • 補陽小偏方:肉蓯蓉的功效與作用
    注意:因其補陽而滑腸,故陰虛火旺,大便溏瀉者忌服;實熱便秘者也不宜用。肉蓯蓉的作用1、肉蓯蓉含有豐富的生物鹼、結晶性的中性物質、胺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成分。能補腎陽、益精血,能抑制「陽虛」症狀的出現,防止體重減輕。可有效地預防、治療男子腎虛陽痿、遺精早洩及女子月經不調、閉經不孕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