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在是中醫中非常重要的概念,《黃帝內經》記載「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而治病也當求於本,這個本就是陰陽。高明的中醫診病,無不是從陰陽二字著手。《黃帝內經》稱之為「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傷寒論》第一句話就是「問曰:脈有陰陽,何謂也?」「凡脈大、浮、數、動、滑,此名陽也;凡脈沉、澀、弱、弦、微,此名陰也。」
因此區分疾病的陰陽屬性是首要任務,而治療無非也就是調整人體的陰陽狀態。在《景嶽全書·新方八略引》中記載:「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則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 有些人將陽形容為功能,陰必做物質,雖然有失偏頗,但一定程度上反應了陰陽的基本屬性。
當陽氣不足的時候,我們會覺得身上怕冷,甚至是手腳冰涼,精神很差,一些人可能整天睏倦乏力。這個時候我們要補充陽氣,使人體的功能更加旺盛,精力充沛。「陰中求陽」的意思是在補陽的同時,加入補陰藥物,這樣陽氣就可以得到更好的補充。
陽氣就像車的點火器,陰就像汽油。沒有點火器點燃汽油,車子就不會開動,同樣沒有汽油,只有點火器車子也不會開動。補陰就是給車子加油,補陽就是給點火器充電。有了足夠量的油和電,兩者相互配合,油產熱做工,推動活塞運動,驅動汽車前行,並且儲備足夠的電,供以後點火使用。
雖然我們可以給點火器充電,但是卻不能補充車做的功,還是需要加油,電只是起到了引子的作用,負責將油點燃。同樣陽氣久虛的人,我們可以給他「充點電」,但是「充電」並不能是他的細胞都興奮起來,還是要有物質的基礎,這就是「陰中求陽」的含義。
陰中求陽最具有代表的方就是腎氣丸,腎氣丸中少量使用炮附子、桂枝,起到點火的作用。而方中加入了大量的生地黃,這就是汽油。炮附子、桂枝「點燃」了生地黃、山萸肉、山藥。點燃了的「汽油」不斷產生熱量,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增強人體功能,身體不再怕冷,而且活動功能增加,從而不再只想睡覺。
腎氣丸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清理垃圾」。什麼叫清理垃圾呢?茯苓、澤瀉是兩味利水祛溼藥,人在陽氣不足的時候,水液的代謝就出現了障礙,滯留在體內就是廢水,因此要茯苓與澤瀉將這部分廢水清除。就像汽油燃燒後,會出現殘渣,這就是汽車需要定時保養的原因。
瘀血也是體內的廢物,《黃帝內經》將廢水與瘀血統稱為「宛陳莝」,治療自然要「去宛陳莝」。牡丹皮可以活血化瘀,也是清理體內的廢物。水與血的關係密切,《金匱要略》就有二者相互為害的記錄,「血不利則為水」,什麼意思呢?瘀血在人體內久久不能化開,於是就形成了水腫,也是腎氣丸治療水腫的原因。
許多患者明顯的陽虛,身體怕冷、手腳冰冷、舌淡苔白,脈象微弱,但是使用了大量補陽的藥物,就是取效一時,終究沒有長久的療效。這時候,就要考慮「陰中求陽」了。補充了足夠的物質,才會化生足夠的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