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2021-02-22 吉林市骨傷醫院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後,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而調節。此時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中醫認為,此時除了可採用傳統藥膳食療來調整身體外,還可藉助艾灸顧護陽氣、扶正固本,從而調整和提高機體免疫機能,增強冬季的抗病能力。

立冬艾灸首選吉林市骨傷醫院軟傷康復科

  立冬艾灸最適合慢性支氣管炎、哮喘、胃腸疾病、頸肩腰腿痛、風溼骨痛以及各類年老體弱、免疫力低下的慢性病患者。當然,對於素體陽虛、四肢冰冷、宮寒、畏寒怕風、夜尿頻頻的人群,也有較好的療效。

  (1)足三裡灸

  足三裡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足三裡灸具有補脾胃、調氣血、助運化、補虛弱、扶正培元、祛邪防病的功效。

  (2)關元灸

  關元穴是補益全身元氣的要穴,關元灸具有溫腎固精、補氣回陽、通調衝任、理氣和血之功效。主治諸虛百損。

  (3)氣海灸

  「氣海一穴暖全身」,意思是說氣海穴有調整全身虛弱狀態、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氣海灸具有培補元氣、益腎固精的功效。

  (4)神闕灸

  中醫認為,臍中是一個具有治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闕」。老年人陽氣不足、真元虛憊者尤其適合在此處進行艾灸,長期艾灸具有溫補元陽、健運脾胃、延年益壽的功效。

  (5)風門灸

  風門穴是臨床驅風最常用的穴位之一,適宜於體質較弱、常患感冒者。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風邪的功效。

  (6)腎俞灸

  腎俞穴在腰部,在命門穴(和肚臍相對)旁開兩指處,左右各一個。背俞穴是五臟六腑之精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調節臟腑功能、振奮人體正氣的要穴。腎俞灸具有調理腎氣、強健腰脊、健身體、壯元陽的功效。

  【吉林市骨傷醫院軟傷康復科溫馨提示】立冬節氣是秋冬轉換的季節,節氣灸可以補陽滋陰。五行艾灸器同時灸神闕、中脘、關元,左右天樞,調理臟腑,滋潤脾胃。

如有任何健康問題,請撥打健康熱線:

☏:0432-62564546

相關焦點

  • 立冬 | 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1、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 立冬養生重在「藏」,掌握這四個方法,跟瑟瑟發抖說拜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同時更要注意因人而異,辯證施食是重點。因為食有谷、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 立冬吃什麼好 立冬養生進補有方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吃什麼進補?立冬吃什麼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 立冬一定要吃的2種湯,既祛寒又健康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冬季應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並且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 【時節養生】立冬,進補好時機
    今天(11月7日)就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它意味著冬季已來臨。對於養生來說,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時候了。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意思是說: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民間說:「冬天進補,來年打虎」就是這個意思。
  • 立冬|進補or潤燥,養生攻略請收好(含靚湯推介)
    立冬,意味著冬天來臨,萬物收藏。《黃帝內經》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
  • 立冬:冬氣養藏之道及食療參考方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白話解:冬季亥子醜,也就是農曆十、十一、十二這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閉藏。閉者,斂也,陰氣內收陽不外散之象;藏者,聚也,陽氣內收陰氣外斂之象。陽氣入於陰中,潛藏於內,在卦為坎,外陰而內陽,正潛龍勿用,養精蓄銳之時也。
  • 三才系列保健灸
    、「陷下則徒灸之,陷下者,脈血結於中,中有著血,血寒,故宜灸之。」《肘後方》大量用灸,尤其在急難雜病上。唐《備急千金藥方》曰:「凡病皆由血氣壅滯不得宣通,針以開導之,灸以溫暖之。」由此可見針與灸結合效果倍增。本診所在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依多年臨床經驗獨創「三才藥餅灸法」能溫陽補虛、疏通經絡的作用。
  • 【立冬】立冬習俗有哪些?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1月7日7時14分將迎來「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國民間習慣上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今日養生方 | 明日立冬,補腎養精護陽,「補冬」養藏這樣吃!
    廣州雖仍晴熱,立冬節氣卻依時而來。人類雖無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的習俗。
  • 經典保健灸配方(收藏版)
    ,逆,未至而迎之也。保健灸法既經濟節約,又簡單方便,只需由針灸醫師點穴,自己就可以施灸。這要比進參茸補藥、吃珍貴補品等保養身體經濟實惠得多。《易經》云:「無妄之疾,勿藥有喜。」就是說,得了病不胡思亂想,心情舒暢,安心靜養,不吃藥也可自愈。脈脈艾灸提醒您這種哲學思想,也是當前醫學發展的新趨向。因此,為了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我們要大力提倡保健灸法,大力推廣保健灸法。
  • 【天灸】又到一年三九天灸時......
    另一個重要的方法——三九天灸療法。三九天灸療法可辛溫散寒、活血逐痰,能使人體陽氣更加充沛,溫陽益氣,健脾益肺,祛風散寒,起到通經活絡止痛的功效。因此每年冬天三九天時進行「三九灸」可起到加強和鞏固三伏天灸療效的作用。夏養三伏、冬補三九,「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能顯著提高人體免疫能力,其療效相得益彰。
  • 立冬(2017-11-7)
    立冬
  • 「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
    在古人的觀念中,立冬的到來,則意味冬季自此開始。它是「四時八節」之一,也有不少有趣習俗。如今,忙碌的人們雖然沒有太多時間遵循以前的習俗度過立冬,但也多多少少都有著自己的溫馨回憶。資料圖:立冬後兩場降雪為馬牙雪山披上了「白衣」,景色醉人。
  • 立冬養生做艾灸,一灸讓你暖三冬
    ——唐·李白《立冬》戊戌年  癸亥月  癸卯日2018年立冬日  11月07日   農曆  九月三十日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冬,終了之意,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之意。立冬,冬季的開始。圖片|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立冬有「三候」:水始冰;地始凍;雉入大水為蜃
  • 2018年「三伏天灸」開始預約啦!(文末附時間表)
    「三伏天灸」是選擇夏天炎熱季節,採用適當藥物進行治療。因每年三伏天是大自然與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人體陽氣浮越,此時對陽虛者用助陽藥,可更好的發揮扶陽祛寒、扶助正氣、祛除冬病根因的作用,並可為秋冬儲存陽氣,陽氣充足則冬季不易被嚴寒所傷,「冬病夏治」屬於中醫緩則治其本的治病原則。
  • 立冬|寒爐美酒時溫
    立冬,冬季之始,太陽位於黃經225°,時間:2019年11月8日 農曆十月十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的農耕社會,人們勞動了一年,要在立冬這一天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這一年的辛苦勞作。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撫慰孤寡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