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一定要吃的2種湯,既祛寒又健康

2021-02-12 華醫世界

細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葉半青黃。

小春此去無多日,何處梅花一綻香。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

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

也就是說,冬季應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並且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其中,羊肉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為冬季的進補佳品。

今天,小師妹就給大家介紹2道由羊肉為主的藥膳,讓我們一起健康吃、吃得好!

出處:《金匱要略》

功效:溫中補虛,祛寒止痛。

主治:寒疝腹中痛及脅痛裡急者;產後腹中㽲痛,腹中寒疝,虛勞不足。

組成:當歸三兩(9g)、生薑五兩(15g)、羊肉一斤(500g)。

用法:上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溫服七合,日三服。

化裁:

如見寒甚者,加重生薑劑量,或加肉桂,附子。

如痛而嘔者,加橘皮、白朮。

如見痛劇者,加烏藥、沉香、川楝子。

如見氣虛者,加黃芪、人參。

如瘀血內阻,加桃仁、紅花、丹參。

如肝腎不足,加枸杞子、當歸、首烏、菟絲子。

禁忌:

陰虛火旺,或肝經鬱火治病者不宜服用。

祛寒嬌耳湯:

是把羊肉和一些祛寒的藥物放在鍋裡煮,熟了以後撈出來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的樣子,再下鍋,用原湯再將包好餡料的麵皮煮熟。

麵皮包好後,樣子象耳朵,又因為功效是為了防止耳朵凍爛,所以張仲景給它取名叫「嬌耳」。

來源:

據說張仲景在長沙做官,在告老還鄉的時候,正趕上那年冬天,寒風刺骨,雪花紛飛。

在白河邊上,張仲景看到很多無家可歸的人,面黃肌瘦,衣不遮體。

因為寒冷,把耳朵都凍爛了,心裡很難受。

回到家後,由於張仲景的名聲早已經聞名天下,所以很多人上門求醫。

張仲景有求必應,整天都很忙碌,可雖然上門求醫的人很多,可張仲景依然掛念那些凍爛耳朵的人。

經過研究,他研製了一個可以禦寒的食療方子,叫「祛寒嬌耳湯」

他叫徒弟在南陽東關的一個空地搭了個棚子,支上大鍋,為窮人舍藥治病,舍的藥就是「祛寒嬌耳湯」。

張仲景讓徒弟給每個窮人一碗湯,2個「嬌耳」,人們吃了「嬌耳」,喝了湯,渾身發暖,兩耳生熱,再也沒人把耳朵凍傷了。

立冬之後天氣有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終究都是天氣逐漸寒冷的徵象,所以,這裡也少不了小師妹的溫馨提示:天氣寒涼,少食生冷,多加衣被,勤泡腳!

相關焦點

  • 立冬丨不只餃子!還有這些,既溫補又美味
    合而為湯,味道鮮美,能滋陰補血,增進血液循環,紅潤臉色。對身體虛弱、血虛體質的人,或女士經期後尤為適宜。小貼士:1、對於熱性體質或內熱比較大的人來說,服用四物湯容易可能會容易上火、長痘痘。2、熟地、當歸對有一些胃腸功能不好的人來說,容易引起腹瀉,請注意。
  • 立冬節氣進補吃什麼 5種食物不可少【新民健康】
    立冬節氣到了,從節氣來說,冬季自此開始,人們很快就要被嚴寒包圍了。在冷天必須要做好保健措施,否則疾病一下子就盯上你。所以說,立冬節氣到了該進補什麼好呢?小編提醒,這幾種食物特別不錯,特別適合立冬節氣養生時食用。不知道立冬吃啥進補的人,建議來看。
  • 祛寒除溼散:高效康復風溼、類風溼.
    2012年5月,新疆金世康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世康藥業」)憑「祛寒除溼散」獲得新疆十年左右首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藥證書》,此證書的獲得填補了新疆十年左右沒有《新藥證書》的空白,受到了自治區科技廳、自治區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通報表彰。
  • 【提醒】明天立冬!別忘了吃餃子
    ▼▼▼吃餃子那是由來已久的,每逢過個大點的節日都要吃餃子,出遠門之前也要吃頓餃子。立冬後天氣漸漸轉寒,而「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這個時候最宜吃些應時的慄子等堅果以養腎氣,增加陽氣。2、出點汗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3、早點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立冬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 節氣 | 立冬吃什麼?這份養生食物攻略請收好!
    立冬,才是每年養護身體的開始。因為冬天是收藏的季節,要養陽、藏陽,補腎藏精,養精蓄銳,為來年的身體健康埋下根基。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此時進補十分合適。那麼立冬時節有哪些食物一定要吃呢?這份食物清單已經為你準備好啦!為什麼立冬吃餃子?因為餃子是來源於「交子之時」的說法。大年三十是舊年和新年的交換時間,而立冬是秋季和冬季的交換,故「交」子之時的餃子不能不吃。人們已經逐漸恢復了這一古老習俗,立冬之日,吃餃子成了一種共識。
  • 立冬節氣進補吃什麼 5種食物不可少
    立冬節氣到了,從節氣來說,冬季自此開始,人們很快就要被嚴寒包圍了。在冷天必須要做好保健措施,否則疾病一下子就盯上你。所以說,立冬節氣到了該進補什麼好呢?小編提醒,這幾種食物特別不錯,特別適合立冬節氣養生時食用。不知道立冬吃啥進補的人,建議來看。
  • 三種祛寒飲食方案,溫中暖陽防寒~
    另外脖子後面有一個大椎穴,它是督脈上的重要穴位,人體十二手足陽經都要經過它,升騰發散陽氣,所以大椎穴有通陽行氣血、祛寒的作用【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方法】平時沒事可以多搓一搓、揉一揉,或者用烤燈烤一烤大椎穴,都可以起到祛寒的作用。
  • 湯料理篇 - 麻油鮮菇薑湯 (行氣活血,抗手足冰冷)
    今天是24節氣的立冬,立冬後養生及進補要注意「防寒養腎」,容易手腳冰冷的人,不妨以湯水調理身體。
  • 【每周一膳】立冬時節膳食:芡實豬肚湯
    「立冬」意味著冬季開始,萬物收藏,以避寒冷。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來看,冬季是進補的好時節。
  • 立冬養生食譜
    走過一季歲月,秋風始老,我們一夜醒來,細雨未霜,今宵卻較昨宵寒,帶著一抹殘暖,冬天的第一個節氣到了。立冬養生1、睡眠:       冬季養生首先要保證的就是充足的睡眠。4、飲食:        立冬時節,養生應注意一個「藏」字,重在「收藏」與「保暖」。同時適當進補,輔以運動和精神調養。在飲食上要「溫補」,多吃溫性食物,少辛增酸,預防疾病。◆立冬養生飲食推薦  1、蘿蔔老鴨煲
  •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後該如何養生?
    立冬吃什麼好?南北方立冬都吃什麼?  南方多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 立冬養生 斂陰護陽是根本
  • 夜讀丨立冬:一路向寒,願君安好
    11月7日7時14分,迎「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時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將老,徐緩漸近,每日變化細微,殊難確察,日日累疊,終成嚴冬。因此,要具體地說出哪一天是冬天來臨之日,並非易事。」
  • 十個胃病九個寒,冬天養胃多喝這5種湯,有奇效!
    冬天,不少人常常會覺得胃部發涼,隱隱作痛,特別是在吃了幾口生冷食物後會更加難受。這是「胃寒」的症狀。
  • 「立冬」為什麼要吃餃子?
    在那些有關立冬的記憶中,「吃」也佔據了一定位置。陳巖總能記得,冬天的空氣裡時常飄著糖炒慄子和烤地瓜的香氣,還有糖葫蘆和凍柿子,都是兒時很喜歡的美味。「冬天蔬菜少,但我媽是那種想方設法換著花樣做飯的人,有限的條件也要做到最好的口味。」在她的印象裡,冬天並不單調。
  • 今年的冬天,為家人做一道溫中祛寒藥膳菜品,怎麼樣?
    2.用水適量,先煮薑片,去渣取汁,再放粳米於薑汁中,文火煮爛成粥。3.調味後早、晚趁溫熱服,隨量食用,尤以秋、冬季節服用為佳【功效】溫中和胃,祛寒止痛【應用】脾胃虛寒證。適用於脾胃虛寒所致的脘腹冷痛,嘔吐呃逆,泛吐清水,腸鳴腹瀉等。
  • 孕婦能吃桂皮嗎 孕婦吃桂皮的壞處
    在日常生活中,像桂皮等既可以用於調料也可以作為藥材的植物,其實是有很多種的,一般來講,人們在選擇中藥的時候,不僅僅會對其適應症的類型特別在意
  • 【辛氏節氣養生】立冬——你只需一碗暖白甜的「金銀湯」
    【小編說】:想身體舒服,不順應四時怎麼行?今冬與往年不同的是立冬前天氣燥熱,立冬後溫度驟降,連續陰冷溼寒,這樣的天氣極容易給人體造成"寒包熱"的狀態,導致近期感冒頻發,出現打噴嚏、嗽寒痰、流清涕、嗓子痛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推出「金銀湯」,配合八卦象數,以幫助身體祛寒就溫。
  • 【立冬】立冬習俗有哪些?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1月7日7時14分將迎來「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國民間習慣上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當歸入湯:祛風祛溼,通經活絡
    南方往往立冬、小寒到大寒時是「乾冷」,立春、雨水到驚蟄時是「溼冷」,但今年氣候反常乾冷時卻常伴有溼冷,養生上尤其注意,既要滋陰潛陽、固本補腎,又要通經活絡、祛溼逐瘀。廣東地域雖小,但粵北和珠三角的溫差很大,經常在零攝氏度上下,還有廣東人不注意手腳及面部、耳部的保暖,此時最易生凍瘡,現特推薦一款輔助調理凍瘡的湯飲——當歸羊肉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