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氣溫較低,很多人都有手腳冰涼、畏寒怕冷、容易感冒的情況。但不同人群防寒祛寒的方法也是不一樣的,請聽專家一一講解。
嘉賓主持李然,屬於典型的怕熱不怕冷,即使是到了冬天也不喜歡穿秋褲,一到室內就覺得熱的難受。
專家告訴我們,雖然李然不怕冷,但也容易受寒,並且這類人如果不注意添衣保暖,還更容易感冒。
李然的特點是有內熱,對他而言保暖最重要,專家建議把身體裸露的部位都做好保暖,比如脖子、頭、耳朵、腳踝等,這樣等於在體表屏障上又加固了一層,防止寒邪入侵。
另外脖子後面有一個大椎穴,它是督脈上的重要穴位,人體十二手足陽經都要經過它,升騰發散陽氣,所以大椎穴有通陽行氣血、祛寒的作用
【位置】第七頸椎棘突下
【方法】平時沒事可以多搓一搓、揉一揉,或者用烤燈烤一烤大椎穴,都可以起到祛寒的作用。
李然是內熱體質,在冬季容易受到侵犯的是外寒,而主持人劉婧是體質本來就寒,沒有感冒也怕冷,這屬於內寒,是陽氣不足,陽虛容易生內寒。
陽虛的症狀:胃寒、面色蒼白、四肢厥逆、浮腫、洩瀉等。
這三味藥的組成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叫四逆湯,主要功效是溫中散寒。
【藥材】甘草、乾薑、附子
甘草、乾薑、附子都是溫中散寒的,可以改善內寒體質,但附子有小毒,普通人群不能隨便用這個方子,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
而胖姐雖然也怕冷,但是與劉婧的全身怕冷不一樣,胖姐主要是手腳涼,這類人群可能不是真的陽虛體質,而是氣鬱造成體內氣機不暢,引起氣血周流遲緩,導致氣血不能到四肢末端,表現的症狀就是四肢發涼。
氣鬱的症狀:四肢冰涼、胃痛、脅痛、胸悶憋氣、善太息、梅核氣(總覺得嗓子裡有東西,咳不出來咽不下去)。
氣鬱的人群不適合用四逆湯,適合用四逆散。
【藥材】柴胡、芍藥、枳實、甘草
柴胡疏肝解鬱,枳實和芍藥搭配有行氣作用,芍藥和甘草搭配有酸甘化陰的作用。
冬季特別怕冷的人,多是由於體質有偏頗。如果體質偏頗不是很重,可以考慮通過日常飲食來調理。
【藥材】烏梅1-2枚、生薑3-5克、白梅花3-5克、冰糖或蜂蜜適量
生薑辛溫發散,可以宣解氣鬱;白梅花解鬱,也可以用月季花;烏梅酸味入肝,生津止渴;冰糖改善口味,也可以換成蜂蜜。
【食材】羊肉、洋蔥、茴香等
洋蔥和茴香都是辛溫發散、溫中暖胃,羊肉溫陽,陽虛的人群冬季吃羊肉進補是非常合適的。
鹹能潤下,可以降火,但日常飲食中鹽就足夠了,而且鹹寒指的是中藥中的四氣五味,是要醫生開方的時候注意,所以真的是內熱體質,最好還是到醫院找醫生辨清類型,針對性用藥。
而如果像李然這樣,只是單純的內熱,沒有實質性的病變,那麼出門穿的暖和一點,不要受寒就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