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寒爐美酒時溫

2021-02-17 河間市乾璽學校


《立 冬》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冬季之始,

太陽位於黃經225°,

時間:2019年11月8日 農曆十月十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迎冬

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的農耕社會,人們勞動了一年,要在立冬這一天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這一年的辛苦勞作。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撫慰孤寡的制度。後來的朝代在這方面也差不多。

賀冬

賀冬也被稱作「拜冬」,在漢代就有這個習俗。宋朝時期每到立冬,人們就換上新衣服,在親戚朋友之間走動,就像過年時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吃倭瓜餃子

北方的習俗是立冬吃倭瓜餃子,因為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吃了瓜餡餃子身體健康。倭瓜是夏天買的,一直保存到立冬,瓜瓢已經糖化,做餃子餡別有風味。

南方則流行吃雞鴨魚肉補冬。吃羊肉爐、薑母鴨的館子到了立冬日要排長隊,也有人在家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補冬

立冬講究補冬,為使腸胃慢慢過渡,最好先打個基礎,食用一些紅棗燉牛肉、紅糖花生,脾胃就會逐漸適應。然後再吃滋陰壯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同時配以蔬菜為宜。

雖說都要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補法。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食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吃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等。

多曬太陽

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時間短,這也是容易讓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

因此,我們要定時走到戶外,享受一下陽光浴,減少褪黑素的分泌。怕曬的夥伴也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在午休空閒的時候抽出5-10分鐘,找個聊天的伴兒來個飯後散步,接觸一下戶外的流動空氣和冬日的暖陽。

相關焦點

  • 立冬--2016年的第一場雪
    感謝作者「過期美女」的授權分享編輯整理:百科君坐標:大連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立冬是農曆二十四個節氣中的第十九個,即太陽位於黃經225度,表示冬季的開始,而大連也應景的下起了第一場雪。雖然十月底降了一次溫,但是上周又升溫了,肯定有些大連的肉友跟我一樣喪心病狂的還沒把肉收進屋,此時,暖空氣已是強弩之末,新一波冷空氣已經到來了,下雪就是最好的警示,還沒收進屋的也該收進屋了,肉肉的健康永遠是第一位的哦!
  • 立冬養生做艾灸,一灸讓你暖三冬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 【文化小專欄】明日立冬——葉落堆滿園 冬來萬物藏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1月7日7時14分,迎來「立冬」節氣。北風潛入悄無聲,未品濃秋已立冬深秋的濃鬱還未消盡冬,已翩翩而至「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此時節萬物趨於休止,以養精蓄銳,為來年春季勃發「蓄能積勢」。「立冬」過後,日照逐漸縮短,氣溫繼續下降,「紛紛紅葉滿階頭」「今宵寒較昨宵多」。
  • 立冬 | 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1、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
  • 立冬吃什麼好 立冬養生進補有方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吃什麼進補?立冬吃什麼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 立冬丨不只餃子!還有這些,既溫補又美味
    關注好豆君,自力更生做好菜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立,建始也」,又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立冬這一天,南方人民愛吃些雞鴨魚肉,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在北方,立冬是最愛吃餃子的。
  • 【提醒】明天立冬!別忘了吃餃子
    相傳東漢名醫張仲景告老還鄉時,在路上見許多百姓由於天冷耳朵都凍壞了,於是就用羊肉加了些中藥,用面包裹,煮熟了給大家吃。吃過這些類似耳朵的東西,百姓的耳朵都好了,於是便留下了這一習俗——立冬這天安耳朵。立冬後天氣漸漸轉寒,而「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這個時候最宜吃些應時的慄子等堅果以養腎氣,增加陽氣。
  • 【立冬】立冬習俗有哪些?
    《中國天文年曆》顯示,北京時間11月7日7時14分將迎來「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      歷史學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員羅澍偉介紹,「立冬」節氣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它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也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我國民間習慣上把這一天當作冬季的開始。      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冬,終也,萬物收藏也。」
  • 立冬養生
    1、防鼻寒       立冬之後「涼燥」更明顯,鼻炎成了許多人的大麻煩。不妨以寒制寒,每天早上或者外出之前用冷水搓搓自己的鼻翼。每天早晚用冷水洗鼻有利於增強鼻黏膜的免疫力,是防治鼻炎的不錯辦法。    2、防頸寒        秋冬是頸椎病高發的季節。
  • 夜讀丨立冬:一路向寒,願君安好
    11月7日7時14分,迎「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時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將老,徐緩漸近,每日變化細微,殊難確察,日日累疊,終成嚴冬。因此,要具體地說出哪一天是冬天來臨之日,並非易事。」
  • 立冬補冬:蔬菜「補冬」也有大功效
    民間有立冬補冬習俗。古人認為,立冬後天轉寒冷,要進補人參、鹿茸、羊肉及雞鴨燉八珍等才能抵禦嚴寒。
  • 【立冬養生食譜】核桃韭菜炒雞蛋+菠菜炒粉絲+花生紅棗粥
  • 【時節養生】立冬,進補好時機
    今天(11月7日)就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它意味著冬季已來臨。對於養生來說,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時候了。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意思是說: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民間說:「冬天進補,來年打虎」就是這個意思。
  • 節氣 | 今日立冬,聊聊有關立冬的英語
    Start of Winter, (Chinese: 立冬), the 19th solar term of the year, begins this year on Nov 8 and ends on Nov 21.中國傳統農曆把一年分為了24節氣,立冬是第十九個節氣,從11月8日到11月21日。
  •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後該如何養生?
    立冬吃什麼好?南北方立冬都吃什麼?  南方多熱補: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因為天氣逐漸的寒冷,人們需要補充更多的能量,而肉類是富含蛋白質的,所以認為吃肉是最好的選擇。
  • 2017立冬合適吃什麼? 補冬食物推薦及立冬養生注意事項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今年的立冬也來臨了,立冬過後,日照時間將繼續縮短,正午太陽高度繼續降低。
  • 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立冬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之一,太陽位於黃經225°。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開始。
  • 【辛氏節氣養生】立冬——你只需一碗暖白甜的「金銀湯」
    【小編說】:想身體舒服,不順應四時怎麼行?今冬與往年不同的是立冬前天氣燥熱,立冬後溫度驟降,連續陰冷溼寒,這樣的天氣極容易給人體造成"寒包熱"的狀態,導致近期感冒頻發,出現打噴嚏、嗽寒痰、流清涕、嗓子痛等症狀。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推出「金銀湯」,配合八卦象數,以幫助身體祛寒就溫。
  • 立冬後常喝冬瓜玉米湯降壓又保健
    獲取更多資訊:請關注官方微信號:naokexue新浪微博:@上海東方腦科學研究所更多醫療問題:請關注專家微信號:brainsci或發送郵件至gbrain@126.com聯繫方式:021-50395301年復一年,時光飛逝,轉瞬間又到了寒冷了冬季。
  • | 11.7立冬
    所以,立冬為什麼要這樣吃喝,這樣保養,做這些事情,就很好理解啦~👉 多曬太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喜歡晨練的人也要等到太陽出來後再到戶外活動。運動也以身體微熱為宜,忌大汗淋漓。多曬太陽,補陽氣最好的辦法是曬後背,這就是列子推崇的「負日之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