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冬》
李白
凍筆新詩懶寫,寒爐美酒時溫。
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滿前村。
立冬,冬季之始,
太陽位於黃經225°,
時間:2019年11月8日 農曆十月十二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的農耕社會,人們勞動了一年,要在立冬這一天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這一年的辛苦勞作。
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撫慰孤寡的制度。後來的朝代在這方面也差不多。
賀冬賀冬也被稱作「拜冬」,在漢代就有這個習俗。宋朝時期每到立冬,人們就換上新衣服,在親戚朋友之間走動,就像過年時節。
民國以來,賀冬的傳統風俗似有簡化的趨勢。但有些活動,逐漸固定化、程式化、更有普遍性,如辦冬學、拜師活動,都在冬季舉行。
吃倭瓜餃子
北方的習俗是立冬吃倭瓜餃子,因為古代認為瓜代表結實,吃了瓜餡餃子身體健康。倭瓜是夏天買的,一直保存到立冬,瓜瓢已經糖化,做餃子餡別有風味。
南方則流行吃雞鴨魚肉補冬。吃羊肉爐、薑母鴨的館子到了立冬日要排長隊,也有人在家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立冬補冬
立冬講究補冬,為使腸胃慢慢過渡,最好先打個基礎,食用一些紅棗燉牛肉、紅糖花生,脾胃就會逐漸適應。然後再吃滋陰壯陽、熱量較高的食物,同時配以蔬菜為宜。
雖說都要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補法。陽氣偏虛的人,選羊肉、雞肉等。氣血雙虧的人,可食用鵝肉、鴨肉、烏雞等。不宜吃生冷燥熱的人,選用枸杞、紅棗、木耳、黑芝麻、核桃等。
多曬太陽
冬季天黑得早,光照時間短,這也是容易讓人產生抑鬱情緒的一個原因。當黑夜來臨時,人體大腦松果體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強,它能影響人的情緒,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使人保持好心情。
因此,我們要定時走到戶外,享受一下陽光浴,減少褪黑素的分泌。怕曬的夥伴也不用擔心,我們可以在午休空閒的時候抽出5-10分鐘,找個聊天的伴兒來個飯後散步,接觸一下戶外的流動空氣和冬日的暖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