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 | 虛者補之,寒者溫之

2021-02-12 天津老中醫

1、立冬飲食養生以增加熱量為主

    冬天的寒冷氣候影響人體的內分泌系統,使人體的甲狀腺素、腎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從而促進和加速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類熱源營養素的分解,以增加機體的禦寒能力,這樣就造成人體熱量散失過多。

    蛋白質、脂肪和碳水化合物被稱為產熱營養素。所以,冬季我們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狗肉、羊肉、牛肉、雞肉、鹿肉、蝦、鴿、鵪鶉、海參等食物中富含蛋白質及脂肪,產熱量多,禦寒效果最好。

    人體的甲狀腺分泌物中有叫甲狀腺素,它能加速體內很多組織細胞的氧化,增加身體的產熱能力,使基礎代謝率增強,皮膚血液循環加快,抗冷禦寒,而含碘的食物可以促進甲狀腺素分泌。含碘豐富的食物是:海帶、紫菜、髮菜、海蜇、菠菜、大白菜、玉米等。

2、立冬養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

    冬天又是蔬菜的淡季,因此,往往一個冬季過後,人體出現維生素不足,如缺乏維生素C,並因此導致人發生口腔潰瘍、牙根腫痛、出血、大便秘結等症狀。那麼人們可適當吃些薯類,如甘薯、馬鈴薯等。它們均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還有維生素A,紅心甘薯還含較多的胡蘿蔔素。多吃薯類,不僅可補充維生素,還有清內熱的作用。

    此外,在冬季上市的大路菜中,除大白菜外,還應選擇圓白菜、心裡美蘿蔔、白蘿蔔、胡蘿蔔、黃豆芽、綠豆芽、油菜等。這些蔬菜中維生素含量均較豐富,要經常調換品種,合理搭配,補充人體維生素需要。

3、立冬飲食要增苦少鹹

    冬天腎的功能偏旺,如果再多吃一些鹹味食品,腎氣會更旺,從而極大地傷害心臟,使心臟力量減弱,影響人體健康。

    因此,在冬天裡,要少食用鹹味食品,以防腎水過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補益心臟,增強腎臟功能,常用食物如:檳榔、橘子、豬肝、羊肝、大頭菜、萵苣、醋、茶等。

4、立冬補冬不可盲目「進補」

    在補冬的同時,需要注意的是,進補時,要使腸胃有個適應過程,最好先做引補,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

    冬季喝熱粥也是養生的一個好選擇。如吃「臘八粥」有助於增加熱量和營養功能。小麥粥有養心除煩的作用、芝麻粥可益精養陰、蘿蔔粥可消食化痰、胡桃粥可養陰固精、茯苓粥可健脾養胃、大棗粥可益氣養陰等等。

    我國幅員遼闊,地理環境各異,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同屬冬令,西北地區於東南沿海的氣候條件迥然有別;冬季的西北地區天氣寒冷,進補宜大溫大熱之品,如牛、羊、狗肉等;而長江以南地區雖已入冬,但氣溫較西北地區要溫和的多,進補應以清補甘溫之味,如雞、鴨、魚類;地處高原山區,雨量較少且氣候偏燥的地帶,則應以甘潤生津之品的果蔬、冰糖為宜。

相關焦點

  • 古人云: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立冬灸之!
    冬是終了的意思,有農作物收割後要收藏起來的含意,中國又把立冬作為冬季的開始。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歸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後,人體的陽氣也順應季節的變化而潛藏於內,養生保健也要注意護好陽氣,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而調節。此時養生應順應自然界閉藏之規律,以斂陰護陽為根本。
  • 立冬吃什麼好 立冬養生進補有方
    立冬吃什麼好,立冬吃什麼進補?立冬吃什麼一般來說,可先選用燉牛肉紅棗、花生仁加紅糖,亦可煮些生薑大棗牛肉湯來吃,以調整脾胃功能。「三九補一冬 來年無病痛」按我國傳統民間習慣,「立冬」代表著冬季的開始。「冬者,天地閉藏,水冰地坼。」
  • 立冬養生重在「藏」,掌握這四個方法,跟瑟瑟發抖說拜拜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同時更要注意因人而異,辯證施食是重點。因為食有谷、果、菜之分,人有男、女、老、幼之別,體(體質)有虛、實、寒、熱之辨,本著人體生長規律,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
  • 【時節養生】立冬,進補好時機
    今天(11月7日)就是冬季的第一個節氣——立冬,它意味著冬季已來臨。對於養生來說,立冬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氣,是人們開始進補的時候了。人類雖沒有冬眠之說,但民間卻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南北方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意思是說:只有這樣,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禦嚴寒的侵襲。民間說:「冬天進補,來年打虎」就是這個意思。
  • 立冬|進補or潤燥,養生攻略請收好(含靚湯推介)
    立冬,意味著冬天來臨,萬物收藏。《黃帝內經》有云:「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是氣之常也。」
  • 立冬一定要吃的2種湯,既祛寒又健康
    立冬是24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隨四時氣候的變化而調節飲食。元代·忽思慧所著《飲膳正要》曰:冬氣寒,宜食黍以熱性治其寒。也就是說,冬季應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並且要適當增加主食和油脂的攝入,保證優質蛋白質的供應。
  • 立冬|寒爐美酒時溫
    立冬,冬季之始,太陽位於黃經225°,時間:2019年11月8日 農曆十月十二《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對「冬」的解釋是:「冬,終也,萬物收藏也」,意思是說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看來,立冬不僅僅代表著冬天的來臨,完整地說,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迎冬立冬與立春、立夏、立秋合稱四立,古代社會中是個重要的節日。過去的農耕社會,人們勞動了一年,要在立冬這一天休息,順便犒賞一家人這一年的辛苦勞作。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古時此日,天子有出郊迎冬之禮,並有賜群臣冬衣,撫慰孤寡的制度。
  • 懶人的補虛湯包,十全排骨湯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即可購買十全排骨湯包裡面有十幾種藥材,可以自己配一些骨頭或是雞來煲燙,味道很好。排骨高湯含有豐富的鈣質,配合藥材燉補,有長肌肉、生骨髓及益氣力之功用。可以根據自己喜好放入其他的肉類:雞肉溫中,益氣,適合病後體虛人群;羊肉補陽,溫中,適合怕冷,體虛人群防禦嚴寒使用!
  • 寒冷的冬季,肝腎兩虛的人會怎樣?
    耳鳴眼花——腎開竅於耳,肝開竅於目,精血不足,耳目均得不到濡養;腰酸腿軟乏力——腰為腎之府
  • 立冬(2017-11-7)
    立冬
  • 【提醒】明天立冬!別忘了吃餃子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之一,立,表示開始,我們中國把立冬就作為一年中冬季開始的日子。立冬後天氣漸漸轉寒,而「寒為陰邪,易傷陽氣」,這個時候最宜吃些應時的慄子等堅果以養腎氣,增加陽氣。2、出點汗立冬養生要適當動筋骨,出點汗,這樣才能強身體。鍛鍊身體要動靜結合,跑步做操只宜微微出汗為度,汗多洩氣,有悖於立冬陽氣伏藏之道。3、早點睡冬月不宜清早出夜深歸,冒犯寒威。早睡以養陽氣,遲起以固陰精。因而,立冬養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這樣有益於陽氣潛藏,陰津蓄積。
  • | 11.7立冬
    順之則身體健康長壽,逆之則災害叢生,生機消亡。所以,立冬為什麼要這樣吃喝,這樣保養,做這些事情,就很好理解啦~👉 多曬太陽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喜歡晨練的人也要等到太陽出來後再到戶外活動。運動也以身體微熱為宜,忌大汗淋漓。
  • 北餃子,南湯圓,你的立冬吃了啥?
    現如今農業畜牧業技術發達,交通便利,立冬進補的食譜已經不再受限於季節和食材產地,立冬養生菜餚變得多樣了起來。★羊肉燉蘿蔔配料:白蘿蔔500克,羊肉250克,姜、料酒、食鹽適量。★花生煲豬蹄配料:豬蹄500克,花生仁50克,鹽、腐乳等調味品適量。
  • 推薦6份立冬食療進補養生藥膳食譜
    提示:點擊上方↑"大眾衛生報"免費訂閱靠譜健康資訊  冬季是匿藏精氣的時節,冬令進補以立冬後至立春前這段期間最為適宜
  • 立冬:冬氣養藏之道及食療參考方
    去寒就溫,無洩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白話解:冬季亥子醜,也就是農曆十、十一、十二這三個月,這個季節叫作閉藏。閉者,斂也,陰氣內收陽不外散之象;藏者,聚也,陽氣內收陰氣外斂之象。陽氣入於陰中,潛藏於內,在卦為坎,外陰而內陽,正潛龍勿用,養精蓄銳之時也。
  • 節氣 | 立冬吃什麼?這份養生食物攻略請收好!
    中國民間以立冬為冬季之始,秋季作物全部收曬完畢,收藏入庫,動物也已藏起來準備冬眠。立冬是表示冬季開始,萬物收藏,規避寒冷的意思。
  • 夜讀丨立冬:一路向寒,願君安好
    11月7日7時14分,迎「立冬」節氣。此時節,水始冰,地漸凍,日照短,寒風勁。英國作家阿蘭·德波頓《旅行的藝術》:「時序之入冬,一如人之將老,徐緩漸近,每日變化細微,殊難確察,日日累疊,終成嚴冬。因此,要具體地說出哪一天是冬天來臨之日,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