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西門子臺灣總裁兼執行長Erdal Elver宣布,將把臺灣設立成為亞太區域海上風電樞紐。
在新聞發布會上,西門子重申這一點:將充分利用其海上風電技術的優勢,燃氣發電以及數位化節能技術助力臺灣打造一個可持續能源發展的未來。
西門子最近一次宣布關於臺灣能源發展計劃是在201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燃煤發電30%。這一計劃同時得到了西門子臺灣地區總裁、臺北德國研究所副所長和臺灣可持續能源研究所博士的認同和支持。
能源結構轉型不僅有助於臺灣實現節能減排目標,更有助於臺灣創造可持續發展的未來。因此利好的政策、社會以及技術各方面結合是至關重要的,這樣才能更有效得應對全球變暖問題,更有助於臺灣完成能源轉型。
從技術角度來看,Elver指出臺灣可持續能源未來的三個關鍵槓桿分別是海上風電、燃氣發電和通過數位化實現建築節能、能源互聯。西門子承諾,將致力於向臺灣引進成熟的技術和解決方案。以海上風電開發為例,西門子將提供適用於臺灣氣候狀況的風電產品,包括亞太其他地區。同時將臺灣打造成為亞太地區的區域海上風電樞紐。
正如Elver所指出的,加快和擴大臺灣地區海上風電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但同時也必須加快燃氣發電的開發和部署,加強建築節能和能源互聯。在未來的近幾年內,化石燃料發電仍然是電力供應的基礎來源。
在化石能源領域,燃氣發電比燃煤發電更清潔,可以作為可靠的能源供應來源。現如今,相關的技術也已經發展到一定的水平,可滿足當代的發電需求,現在只需要將技術運用到實踐中去。而數位化將進一步推動建築節能、能源互聯管理的實施。
環保方面,西門子2016年在全球範圍內為其客戶共減少碳排放量5億噸,相當於德國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近60%。而西門子自己實現削減碳排放量20%。
在2016年財年,藉助臺灣政府的創新產業政策,西門子臺灣分公司達到了新的裡程碑。在智能機械方面,西門子分別於臺中市政府和上銀科技籤署了諒解備忘錄。在可持續能源領域,首批兩臺海上風電機組裝機已經完成,位於Miaoli海岸區域。此外,西門子完成了現有部分電廠的升級工作,降低了碳排放量。
秉持「Grow Taiwan Together」(與臺灣共同發展)的承諾,2017年,西門子將繼續在各方面與合作夥伴共同發展,將與國際以及臺灣合作商共同開發海上風電項目和當地產業鏈。
● 國家發改委暫緩185個風電CCER項目備案申請(附全清單)● 歐盟準了!西門子-歌美颯併購終「修成正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