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WP2017海上風電技術論壇:海上風電將成風電史上新篇章

2021-02-15 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CWP

 

2017年10月16日-19日,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CWP2017)在北京拉開帷幕。本次會議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全球風能理事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五大權威機構聯合主辦。

 

在17日下午舉行的「海上風電技術」分論壇上,來自荷蘭經濟部、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公司和機構,以及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慧能源等本土企業分享了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相關經驗。

 

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運維事業部總經理周志剛主持分論壇並發表致辭,他表示,可以預見到在十三五期間,中國海上風電會經過一個跨越式的發展,全球發展趨勢也是如此,到2020年,海上風電將以30%的速度增長,海上風機有望達到40GW。在風電發展史上,海上風電正在揭開一個新的篇章。

 周志剛,中廣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運維事業部總經理

其中,來自荷蘭經濟部的海上風電項目主管Rene Moor分享了荷蘭的海上風電政策和降低成本經驗,表示荷蘭藉助標準化的招標方法以及大規模的項目預期,吸引了相當多的國際化公司競標,目前已經超預期地將海上風電成本降低了54%,而原本目標是降低40%。

 Rene Moor,荷蘭經濟部海上風電項目主管

挪威國家石油公司技術部主任RajnishSharma表示今年公司更新了發展策略,現在的發展重點就是漂浮式的風電組,並志在2023年之前,將風電成本降低一半,到2030年進一步降低一半。

與此同時,夏爾特拉(北京)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範會渠先生從近十年的海洋工作經驗出發,分享了關於漂浮風電基礎的技術特點與工程設計等相關內容。

 

從事海上風力業務12年的Ramboll公司海上風電部主任Santiago Paredes-Pinzón先生對海上風電的發展趨勢進行了預測。他表示,過去的兩三年,海上風電增長了50%,其中不光有很多大廠商的貢獻,到2024年也會有更多小廠商的貢獻。

 

國內風電領軍企業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慧能源等也各自分享了在海上風電技術上的相關心得。

 

其中,金風科技和遠景能源都表示將利用雷射雷達技術,來減少載荷受到的不利影響,提高發電效益。同時,金風科技總工程師翟恩地強烈呼籲國內的一體化設計,表示從歐洲的相關經驗來看,一體化載荷有望為行業帶來15%~20%的效益優化。

翟恩地,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Peter Thorsted,遠景能源(江蘇)有限公司海上工程中心負責人 

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風能設計院院長助理吳迪做了題為《海上颱風特性及發電量情況評估》的演講,旨在為更加安全、可靠同時有競爭力的載荷的獲得提供相關參考。

吳迪,明陽智慧能源集團股份公司風能設計院院長助理

CWP2017展會綜合信息

展會名稱

2017北京國際風能大會暨展覽會

China Wind Power 2017

展會時間、地點

2017年10月16-19日

會議開幕式:10月16日 ,北京 國家會議中心

展覽開放時間:10月17-19日,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

北京市順義區裕祥路88號

官方網站

www.chinawind.org.cn

主辦單位

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

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

全球風能理事會

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

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集團)

承辦單位

北京賽迪會展有限公司

聯繫我們

電話: 010-68423799/68451467

電子郵件:info@chinawind.org.cn

欲了解第一手展會籌辦情況,敬請關注大會官微CWPBEIJING

相關焦點

  • 戰略 | 西門子宣布:將臺灣打造成亞太區域海上風電樞紐
    3月23日,西門子臺灣總裁兼執行長Erdal Elver宣布,將把臺灣設立成為亞太區域海上風電樞紐。在新聞發布會上,西門子重申這一點:將充分利用其海上風電技術的優勢,燃氣發電以及數位化節能技術助力臺灣打造一個可持續能源發展的未來。西門子最近一次宣布關於臺灣能源發展計劃是在201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燃煤發電30%。
  • 資料 | 最新歐洲和亞太海上風電地圖(附下載)
    La Tene發布的更新的亞太地區海上風電地圖,詳細列出了正在開發的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特別是日本、韓國以及越南的項目,很多都是首次公開。另外,歐洲和北美以及全球漂浮式海上風電地圖也值得參考。CWEA公眾號特整理供參考。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圖說 | 這兩個南美國家海上風電潛力超過3000GW!
    世界銀行集團(WBG)與能源行業管理援助計劃(ESMAP)共同牽頭製作的系列新興國家和地區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潛力地圖,顯示了各國家和地區海岸線兩百公裡以內的風電技術開發潛力(包括固定基礎和漂浮式海上風電)。其中,南美國家阿根廷和巴西的海上風電技術潛力非常大,阿根廷高達1870GW,巴西也高達1228GW,這兩者在南美國家中處於領先位置。
  • 喜訊:西門子歌美颯與臺灣港務公司開展海上風電合作
    合作備忘錄(MoU)確認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GRE) 與臺灣港務公司(TIPC)合作開發臺中港海上風力發電事業的意向。  無拘束力的MoU將調查潛在製造場地、辦公設施及臨時作業區的可能性。  在當地設立新的SGRE海上風電辦公室,以便更及時服務客戶。
  • MHI Vestas一艘海上風電運維母船隔離48小時!
    ——歐洲海上風電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正顯露出日漸控制之態,卻在包括義大利、韓國、伊朗等國家愈演愈烈。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13日表示:「」歐洲已成為新冠疫情的震中。」截至北京時間3月15日晚9點,歐洲地區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患者超過5萬例,死亡1829例,其中義大利累計確診21727例,德國5352例,比利時886例。
  • 企業 中國電建集團所屬水電總院與英方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共同籤署《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合作協議》
    在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和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國務大臣安布爾·拉德的見證下,中國電建集團所屬水電總院與英方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共同籤署《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合作協議》。會上,努爾局長介紹了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主要內容及進展,並對中英能源合作重點方向提出建議。
  • 國際 | MHI Vestas 海上風電公司正式加入全球風能理事會大家庭
    他同時提到,海上風電最早從歐洲發起,目前已成為全球性的產業,特別是新興的亞洲和北美市場表現尤為搶眼,同時其它國家也在積極跟進。MHIVestas執行長PhilippeKavafyan也認為海上風電成本正在不斷下降,作為一種可靠的且容易大規模開發的清潔能源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認可。同時,GWEC在市場拓展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對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之間的溝通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 新增風場數量 海上風電成為日本關鍵資源!
    對於風電場的發展而言,關鍵在於可以在海上建造多少風電場,而沒人會為它們所產生的噪音而煩惱,也不會抱怨它們是對景觀的一種厭惡。海上風電場在海外發展迅猛。根據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數據,近十年來,海上渦輪機發電量增長了15倍,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目前水平的40倍。在英國,德國和丹麥等歐洲國家以及亞洲,海上風電增長顯著。特別是中國,正在大力推動風力發電,目前在電力供應能力方面排名世界第三。
  • 關注 | 臺灣風電企業進軍內陸!紅葉風電1億美元風電項目落戶江蘇
    7月31日下午,江蘇淮安市委書記姚曉東會見紅葉風電控股集團總裁張凱明一行,並共同見證紅葉風電與淮安工業園區合作項目成功籤約。淮安市領導李森、顧坤、周毅,紅葉風電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國清等出席活動。姚曉東說,今年4月份在臺灣舉行「淮安周」期間,我曾到訪紅葉風電,就開展合作達成初步共識。不到4個月時間,紅葉風電項目就成功落戶淮安,我們對此非常高興,並表示熱烈祝賀。
  • 【風電】視頻:以色列發明一款超小型家用風力發電機
    作為與太陽能同樣地位的風能,很少會有家庭使用,一般都是國家項目,將風力發電機裝在平原或是海裡,但是以色列科學家研發出的一款超小型風力發電機,也被稱之為鬱金香風力發電機,卻可以供家庭使用。它將流體動力學和其獨創的空氣動力學技術相結合,製造出了以超低速啟動的小型垂直軸風力渦輪機。很多朋友會問了,它又有何特別之處呢?
  • 啟幕 | 廣東省首臺海上風機成功吊裝
    6月11日,美麗的伶仃洋海域矗立起兩座銀白色風機,這是廣東省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成功吊裝的首批前兩颱風機,也是國內首例採用內插式四樁導管架基礎型式、整機安裝的海上風電機組,標誌著廣東省海上風電在風機基礎型式及施工關鍵技術的實踐應用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 被低估的10隻風電股:有業績、有預期、政策支持!(核心名單)
    現在技術成熟後,光伏可以平價發電,取代火電,業績直接爆發。可再生能源也是被寫入十四五的大事,對標三代半導體。我特意做了下調研,結論是以我們目前的技術。20年可以實現光伏平價發電,21年就輪到陸上風電平價發電,22年則是海上風力發電(技術難度相對最大),風電行業在十四五期間進入平價大發展時代,行業門檻和頭部企業的話語權有所提升,同時產量擴張也有利於企業降低單位成本,提升盈利能力。
  • 將被炒上天的風電概念股
    國家能源局相關人士在14日開幕的2015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表示,風電「十三五」規劃工作重點不是裝機和併網目標,而是在政策調整上
  • 就近利用原則,讓離岸風電快速發展 創行業
    美國第一家離岸風電廠將在羅德島海岸開始運行,在其他大西洋離岸風電項目均面臨巨大阻力的大背景下,這一小小的進步顯得十分重要。布洛克島風電廠(BlockIslandWindFarm)的5個渦輪將產生 30 兆瓦的電力,足以為約 1.7 萬個家庭供電。
  • 關注:廣東省首臺海上風機成功吊裝
    是一本集綜合性、資料性、信息性於一體,內容全面、準確、實用性很強的工具書;是企業了解海上風電市場、進軍海上風電市場必備的信息寶典。
  • 臺灣地區首座商業海上風場舉行啟用典禮
    海洋風電團隊11月12日於苗慄龍鳳漁港舉行風場啟用典禮。該海上風場的成功建設,除了展現海洋風電對於臺灣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也是實現2025年完成5.7 GW裝機目標的重要裡程碑。當前,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發展期,綠色能源將是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臺灣地區將成為亞洲海上風電和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海洋風電(Formosa 1)的啟用正好成為臺灣地區能源轉型及海上風電發展的最佳代表。       海洋風電(Formosa 1)的總裝機容量為128MW,每年將為12.8萬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並減少超過24.56萬噸的碳排量,相當於1百萬輛摩託車的碳排量。
  • 臺灣:離岸風電+箱網養殖 創雙贏
    國際銅業協會李東森表示,臺灣在2016年底已豎立2座離岸風機,但依臺經院及臺電分析,將變電站、電網建設與地方補償金等必要成本因素加入後,在無規模經濟情況下,每度發電成本在新臺幣10元以上,即便未來規模擴大,每度發電成本仍需新臺幣6元以上。
  • 我是海上勘察人,這是我的一天
    「海上風電,迎長風破萬裡浪,精細勘察,高質量安全第一」,這是懸掛在鑽探船「薈通818」上的標語。在四航院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勘察項目的四條鑽探船中,該船累計完成海上風電勘察鑽孔數量最多,並且保持連續8個月安全生產0事故,是大家公認的項目「旗艦」。
  • 由運達風電主持編制的《颱風型風力發電機組》國家標準正式發布
    日前,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2015年第15號國家標準發布公告,由運達風電主持編制的國家標準GB/T 31519-2015《颱風型風力發電機組》正式發布,該標準為首次發布,將於2016年2月1日正式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