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 | 這兩個南美國家海上風電潛力超過3000GW!

2021-02-28 風能專委會CWEA

因公眾號平臺更改了推送規則,如不想錯過CWEA公眾號發布的文章,請記得讀完點一下右下角「在看」,這樣每次新文章推送才會第一時間出現在你的訂閱列表裡。星標或置頂公眾號,更不要忘記點「在看」!!!

世界銀行集團(WBG)與能源行業管理援助計劃(ESMAP)共同牽頭製作的系列新興國家和地區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潛力地圖,顯示了各國家和地區海岸線兩百公裡以內的風電技術開發潛力(包括固定基礎和漂浮式海上風電)。其中,南美國家阿根廷和巴西的海上風電技術潛力非常大,阿根廷高達1870GW,巴西也高達1228GW,這兩者在南美國家中處於領先位置。兩國的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超過3000GW,和中國海上風電潛力(2982GW)相當。http://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915471586846204810/pdf/Technical-Potential-for-Offshore-Wind-in-Argentina-Map.pdf

海上風電可開發潛力地圖下載地址:http://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902341586847107376/pdf/Technical-Potential-for-Offshore-Wind-in-Brazil-Map.pdf

對於希望開發南美風電市場的中國整機廠商和開發商而言,阿根廷和巴西的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非常值得關注。CWEA


參考:資料 | 世界銀行海上風電新興市場技術開發潛力地圖


下載更多技術開發潛力地圖


關注風能專委會CWEA公眾號,後臺回復wbm28世行地圖,下載全部地圖高清版本。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新列表:https://documents.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documents-reports/documentlist?repnb=143162

來源:世界銀行網站

https://documents.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documents-reports/documentlist?repnb=143162

http://documents1.worldbank.org/curated/en/749651586838852952/pdf/Technical-Potential-for-Offshore-Wind-in-China-Map.pdf


綜合:風能專委會CWEA公眾號、產業研究部

關注CWEA公眾號,後臺回復「海風地圖」或「2127https://www.gustomsc.com/download/north-america-offshore-wind-map

IPCC溫升1.5°C報告下載

https://www.ipcc.ch/sr15/https://www.ipcc.ch/site/assets/uploads/sites/2/2019/06/SR15_Full_Report_High_Res.pdf 歡迎風能行業相關研究機構、專家學者、產業分析師向風能專委會CWEA公眾號賜稿,或進行聯合風能產業研究。CWEA投稿郵箱:
cwea40@cwea.org.cn,或請公眾號後臺留言產業研究服務:
gaoyuan@cwea.org.cn,高女士,
電話:010-59796665-3612

關注風能專委會CWEA公眾號,後臺回復wbm28世行地圖,下載全部地圖高清版本。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更新列表:https://documents.worldbank.org/en/publication/documents-reports/documentlist?repnb=143162

如果覺得好,不妨動動手指點一下。

相關焦點

  • 資料 | 最新歐洲和亞太海上風電地圖(附下載)
    La Tene發布的更新的亞太地區海上風電地圖,詳細列出了正在開發的亞太地區主要國家和地區的海上風電項目,特別是日本、韓國以及越南的項目,很多都是首次公開。另外,歐洲和北美以及全球漂浮式海上風電地圖也值得參考。CWEA公眾號特整理供參考。
  • 喜訊:西門子歌美颯與臺灣港務公司開展海上風電合作
    合作備忘錄(MoU)確認Siemens Gamesa Renewable Energy (SGRE) 與臺灣港務公司(TIPC)合作開發臺中港海上風力發電事業的意向。  無拘束力的MoU將調查潛在製造場地、辦公設施及臨時作業區的可能性。  在當地設立新的SGRE海上風電辦公室,以便更及時服務客戶。
  • CWP2017海上風電技術論壇:海上風電將成風電史上新篇章
    本次會議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中國循環經濟協會可再生能源專業委員會、中國農機工業協會風能設備分會、全球風能理事會和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五大權威機構聯合主辦。 在17日下午舉行的「海上風電技術」分論壇上,來自荷蘭經濟部、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等國際公司和機構,以及金風科技、遠景能源、明陽智慧能源等本土企業分享了海上風電技術的發展趨勢和相關經驗。
  • MHI Vestas一艘海上風電運維母船隔離48小時!
    ——歐洲海上風電新冠病毒疫情在中國正顯露出日漸控制之態,卻在包括義大利、韓國、伊朗等國家愈演愈烈。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賽13日表示:「」歐洲已成為新冠疫情的震中。」截至北京時間3月15日晚9點,歐洲地區累計確診新冠病毒患者超過5萬例,死亡1829例,其中義大利累計確診21727例,德國5352例,比利時886例。
  • 新增風場數量 海上風電成為日本關鍵資源!
    對於風電場的發展而言,關鍵在於可以在海上建造多少風電場,而沒人會為它們所產生的噪音而煩惱,也不會抱怨它們是對景觀的一種厭惡。海上風電場在海外發展迅猛。根據可再生能源研究所的數據,近十年來,海上渦輪機發電量增長了15倍,預計到本世紀中葉將達到目前水平的40倍。在英國,德國和丹麥等歐洲國家以及亞洲,海上風電增長顯著。特別是中國,正在大力推動風力發電,目前在電力供應能力方面排名世界第三。
  • 戰略 | 西門子宣布:將臺灣打造成亞太區域海上風電樞紐
    3月23日,西門子臺灣總裁兼執行長Erdal Elver宣布,將把臺灣設立成為亞太區域海上風電樞紐。在新聞發布會上,西門子重申這一點:將充分利用其海上風電技術的優勢,燃氣發電以及數位化節能技術助力臺灣打造一個可持續能源發展的未來。西門子最近一次宣布關於臺灣能源發展計劃是在2015年,實現可再生能源20%,天然氣50%,燃煤發電30%。
  • 國際 | MHI Vestas 海上風電公司正式加入全球風能理事會大家庭
    他同時提到,海上風電最早從歐洲發起,目前已成為全球性的產業,特別是新興的亞洲和北美市場表現尤為搶眼,同時其它國家也在積極跟進。MHIVestas執行長PhilippeKavafyan也認為海上風電成本正在不斷下降,作為一種可靠的且容易大規模開發的清潔能源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政府認可。同時,GWEC在市場拓展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對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之間的溝通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 爭議 | 海上風電加速中華白海豚滅絕?!
    再生能源建置是蔡英文當局重大政策,並全力推動海上陸上風力發電機組,但不論是在新北、苗慄、彰化或澎湖新建或擴建風機,幾乎全遭在地居民反對,分指風機噪音幹擾生活質量、漁民生計,環團甚至直指海上風機恐加速瀕絕的中華白海豚絕跡。中華白海豚是瀕臨絕種的第一級保育類野生動物,全臺數量不到百隻。
  • 企業 中國電建集團所屬水電總院與英方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共同籤署《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合作協議》
    在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和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國務大臣安布爾·拉德的見證下,中國電建集團所屬水電總院與英方可再生能源辦公室共同籤署《中英海上風電產業合作指導委員會合作協議》。會上,努爾局長介紹了中國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的主要內容及進展,並對中英能源合作重點方向提出建議。
  • 我是海上勘察人,這是我的一天
    「海上風電,迎長風破萬裡浪,精細勘察,高質量安全第一」,這是懸掛在鑽探船「薈通818」上的標語。在四航院長樂外海海上風電勘察項目的四條鑽探船中,該船累計完成海上風電勘察鑽孔數量最多,並且保持連續8個月安全生產0事故,是大家公認的項目「旗艦」。
  • 【風電】視頻:以色列發明一款超小型家用風力發電機
    作為與太陽能同樣地位的風能,很少會有家庭使用,一般都是國家項目,將風力發電機裝在平原或是海裡,但是以色列科學家研發出的一款超小型風力發電機,也被稱之為鬱金香風力發電機,卻可以供家庭使用。它將流體動力學和其獨創的空氣動力學技術相結合,製造出了以超低速啟動的小型垂直軸風力渦輪機。很多朋友會問了,它又有何特別之處呢?
  • 臺灣地區首座商業海上風場舉行啟用典禮
    海洋風電團隊11月12日於苗慄龍鳳漁港舉行風場啟用典禮。該海上風場的成功建設,除了展現海洋風電對於臺灣地區綠色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也是實現2025年完成5.7 GW裝機目標的重要裡程碑。當前,全球正處於能源轉型的關鍵發展期,綠色能源將是未來驅動經濟發展的新引擎,臺灣地區將成為亞洲海上風電和綠能產業發展的重要據點。海洋風電(Formosa 1)的啟用正好成為臺灣地區能源轉型及海上風電發展的最佳代表。       海洋風電(Formosa 1)的總裝機容量為128MW,每年將為12.8萬戶家庭提供清潔能源,並減少超過24.56萬噸的碳排量,相當於1百萬輛摩託車的碳排量。
  • 全球風力發電容量首次超過核能 風電概念股受關注
    全球風能協會(GWEC)20日發布的最新統計報告顯示,全球風力發電能力在2015年底達到43242萬千瓦,較2014年底增長17%,首次超過核能發電。  報告顯示,2015年全球新增風電為6301萬千瓦,創歷史最高,相當於約60座核電站發電量。隨著技術更新,發電成本降低、風電信賴度上升,風電的發展一舉超越了核電。
  • 臺灣:離岸風電+箱網養殖 創雙贏
    另外,依氣象局統計,臺灣每年平均有3.6個颱風,如2016年9月中颱梅姬在梧棲風力就達到17級,而任何一颱風機損失,都會造成所屬離岸風電專案重大財務衝擊。綜合以上財務與氣候的風險,使得臺灣離岸風電產業雖號稱有4千億的產值潛力,島內外各家廠商也紛紛卡位搶佔風場開發權,但事實上建設進度遲緩且規模難以擴大。
  • 啟幕 | 廣東省首臺海上風機成功吊裝
    6月11日,美麗的伶仃洋海域矗立起兩座銀白色風機,這是廣東省首個海上風電項目——珠海桂山海上風電場示範項目成功吊裝的首批前兩颱風機,也是國內首例採用內插式四樁導管架基礎型式、整機安裝的海上風電機組,標誌著廣東省海上風電在風機基礎型式及施工關鍵技術的實踐應用上取得了實質性的進展。
  • 關注:廣東省首臺海上風機成功吊裝
    是一本集綜合性、資料性、信息性於一體,內容全面、準確、實用性很強的工具書;是企業了解海上風電市場、進軍海上風電市場必備的信息寶典。
  • IEA: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現已超過煤炭!
    可再生能源有望滿足全球超過60%的全球發電量增長,並在2021年超過7600千瓦時。2015年,全球平均每天安裝約50萬塊太陽能電池板。中國佔風電新增裝機約一半份額,相當於每小時有兩颱風機安裝到位。IEA署長比羅爾稱:「我們見證著可再生能源引發的全球電力市場轉型。」這一增長得益於太陽能和陸上風電成本的降低,這在5年前是「無法想像的」。
  • 就近利用原則,讓離岸風電快速發展 創行業
    美國第一家離岸風電廠將在羅德島海岸開始運行,在其他大西洋離岸風電項目均面臨巨大阻力的大背景下,這一小小的進步顯得十分重要。布洛克島風電廠(BlockIslandWindFarm)的5個渦輪將產生 30 兆瓦的電力,足以為約 1.7 萬個家庭供電。
  • 風向:美國風電公司超埃克森美孚成市值最大能源公司!
    總部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的清潔能源企業NextEra本周五盤中市值最高曾達到1386億美元,一舉超過了曾經的全球最高市值企業
  • 丹麥希望在北海建造一個可再生能源島,這是丹麥歷史上最大的建築項目
    · 第一階段將涉及大約200個海上風力渦輪機。該設施將位於日德蘭海岸附近海域。丹麥將推進在北海建造一座巨大的人工島的計劃,這座島將成為主要的可再生能源中心,開發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第一階段的發電量為3吉瓦,將包括大約200臺海上風力渦輪機,將電力輸送到中心,中心將通過電網將電力輸送到附近國家。未來,該樞紐的容量可能擴大到10GW。丹麥當局說,這足以為歐洲1000萬戶家庭供電。根據其最終容量,該島的面積將在12萬至46萬平方米之間。建造人工島、10GW容量和所需輸電網的估計成本將達2100億丹麥克朗(339.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