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從歐洲傳來消息,歷史悠久的勞達航空近期正式結束了在奧地利的運作。
勞達航空最早成立於1979年,總部在維也納,是由前著名一級方程式車手尼古拉斯·勞達創立的。勞達航空曾經擁有波音767和777遠程機隊,開闢過亞洲航線。它是星空聯盟成員,機隊規模一度達到40架,在上世紀90年代的歐洲,它在航空界也算是一支重要力量。
圖:勞達777現屬於奧地利航空 Jetphotos圖片
攝:James Evans
尼古拉斯·勞達不僅創立了「勞達航空」,他還創辦了「尼古拉斯航空」。2003年,他在維也納創辦了一隻廉價航空公司,其飛機塗裝是一隻別致的「小蒼蠅」。這家可愛的小公司的大名叫做「flyniki」,機隊規模曾接近40架。
圖:小蒼蠅航空 Jetphotos圖片
攝:jeremy denton
2000年,奧地利航空出資收購勞達航空。勞達航空機身上從此有了「奧地利航空」的標記。2012年,奧地利航空對品牌進行整合,「Lauda Air」消失。勞達旗下的航空公司剩下了「小蒼蠅」一家。
圖:帶有「奧地利航空」標誌的勞達 Jetphotos圖片
攝:Ricardo de Vries
2010年,柏林航空入主「小蒼蠅航空」。然而2017年,柏林航空的金主阿提哈德不再向其提供資金,柏林航空破產,小蒼蠅轉了一圈之後又回到勞達手中。他宣布將公司重新命名為Lauda Motion. 「勞達」品牌至此回歸。
2018年,愛爾蘭大佬Ryanair(瑞安)為了與易捷航空廝殺,鐵蹄踏進奧地利,成為了Lauda Motion的控股股東。
圖:Lauda Motion航空 Jetphotos圖片
攝:Max Hrusa
2019年,一代名將尼古拉斯·蘿拉去世。但他名下的Lauda Motion在奧地利卻與政府鬧起了彆扭。因為瑞安入主後新的「Lauda Motion」主要以溼租方式承接瑞安客源,員工遍布歐洲各地。但奧地利政府規定Lauda Motion的所有員工都必須在奧地利交納所得稅,因此產生爭端。
圖:換了國籍的「新勞達」 Jetphotos圖片
攝:Filip Danielczyk
無奈之下,Lauda Motion只好「賣國求榮」投靠馬爾他。它現在已經在馬爾他獲得了運營資格,新的公司叫做「Lauda Europe」。Lauda Europe正逐漸將Lauda Motion的飛機轉移,估計完成之後將擁有30多架飛機。
勞達對品牌的堅持讓人佩服。希望疫情過去之後,藉助當年的威名,Lauda Europe能夠重現當年「小蒼蠅」甚至最早「Lauda Air」的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