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電腦報」關注我們
史上最嚴的手遊新規在 7 月 1 日實施後,遊戲審批的變嚴導致整個遊戲的生產周期變長、上線門檻也提升了不少。有遊戲開發商甚至發覺,其新遊戲送審被駁回的理由居然是遊戲出現英文詞彙。
在知乎「如何看待廣電不允許手遊中出現英文?」的提問下,有相關遊戲開發者表示他們 3 月提交的遊戲,直到最近才公布審核結果。因為遊戲內使用了一些英文,比如mission start/complete/warning,結果遊戲沒有過審。
一份網友曝光的審批意見顯示,有關部門駁回審核的理由是文字使用不規範。「該遊戲戰鬥界面及幫助界面中使用了『SP』、『HP』、『RingOut』等非裝飾性英文。建議遊戲公司依據國家文字出版的相關規定修改為簡體中文字體。」
另外一份審批意見提到:
「審查發現,遊戲中戰鬥過程、結算、按鈕等存在大量使用英文字體的情況,設計文字使用不規範的問題,建議遊戲申報單位排查遊戲內容並修改,在遊戲中規範使用簡體漢字。」
準確來說,有關部門希望禁絕的不是英文,而是遊戲界慣用的英文術語,如 EXP(經驗值)、HP(血量)、MP(魔法值)、LV (等級)、ATK(攻擊)、DEF(防禦)等等。在遊戲主體語言為中文的情況下,特定術語採用簡潔的英文方便了玩家。經過多年的使用,這些詞彙已經成為業界或玩家們約定俗成的通用語。如果一刀切的要求全部改成中文,遊戲開發者和玩家都需要一定的適應過程。
根據 7 月 1 日起施行的手遊新規《關於移動遊戲出版服務管理的通知》中引述《移動遊戲內容規範(2016年版)》中援引《關於進一步規範出版物文字使用的通知》關於規範使用文字的條款:在漢語出版物中,禁止出現隨意夾帶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等外國語言文字。
該通知還強調,直接使用英文單詞或字母縮寫嚴重損害了漢語言文字的規範性和純潔性,破壞了和諧健康的語言文化環境,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然而,在遊戲中採用慣常的英文術語多大程度會帶來上述的消極影響?這點是值得行業協會、主管單位以及廣大玩家們共同討論商榷的問題。
據了解,未來遊戲中將一律要求使用規範簡體漢字。
以後手機遊戲中可能不會再出現「mission start」、「missin complete」以及「GO」、「Lucky」等等英文單詞。此外,繁體字以及帶有暴力色彩的字眼如「擊殺」等也屬於嚴禁範圍。
資料顯示,這已不是第一次出現類似情況。2010年4月,廣電總局就曾向央視下發通知,要求在主持人口播、記者採訪和字幕中,不能再使用諸如NBA、GDP、WTO、CPI等外語和縮略詞。該規定稱,如遇特殊情況必須使用英文縮寫名詞,必須要在外語及外語縮略詞後加上中文解釋。此規定一出,立即引來各方熱議,率先執行新規的央視,也被網友調侃稱:「強烈建議央視不能再叫CCTV!」
但時至今日,這一規定似乎已經名存實亡了,各類英文縮寫依然大量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網友吐槽,以後的棋牌類遊戲是不是也要變成這樣?
而且,連數學公式裡的英文也未能倖免:
值得注意的是,此輪的廣電新規還進一步明確禁止了一些打擦邊球的現象。公測被第一次明確劃入出版範圍。根據通知顯示,移動遊戲內容必須在預定上網出版(公測,下同)運營至少20個工作日前,報送相關省級出版部門。以往遊戲廠商大都將公測作為遊戲宣傳的前陣,正式上線前公測一年也並不少見。現在新規明確將公測納入出版範圍,等於明令公測前就必須報送審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