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別樣晚年「大亞灣夢」
蔣興鏞
大家好。我叫蔣興鏞 ,2012年8月被大亞灣區管委會聘為安全生產首席顧問。
有人說我,81歲的老人家應該落葉歸根,回到家鄉頤養天年;也有人說我,老人家就應該替子女帶帶孫輩,享受天倫之樂。但是,我卻認為,安全是生產力的笫一要素,60年的工作經驗來之不易,不能浪費了,用近60年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知識,為我為之奮鬥的行業提供經驗指導,遠遠比回家養老更有意義。
1962年,正值新中國發展之初,是國家用人之際。經歷貧窮年代的我們,深刻明白:少年強,則國強。用自己的知識,奉獻給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是我們這代人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在四川大學畢業後,我先後在化工部第五設計院、中國石化總公司和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等單位工作過,這一做,就是47年。
1999年,我到了退休的年齡。好多人認為,辛苦操勞大半輩子了,終於可以歇息了,但我真的該休息了嗎?不該,石化產業的新人們還在成長,作為老一輩的石化人,我應該儘可能的幫助他們成長,成為獨當一面的石化人;中國的建設還在發展,它還需要60年代的老人們用行動告訴當下的年輕人,敬業奉獻,愛黨愛國8個字背後厚重的含義...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我很慶幸,我沒有在身體還扛得住的時候選擇停滯不前。退休之後,我先後被中國石化工程建設公司、中海殼牌南海項目管理公司返聘。在這段時間中,我不但學習到全球最先進的工藝技術和管理體系,歐洲企業對安全生產的重視和一絲不苟,更讓我受益匪淺。儘管記憶力不如從前,但只要跟石化產業有關的數據,我就都能夠清楚地記得住,因為這關乎理想,關乎建設。
2012年,我與中海殼牌的聘用合同到期,天津某工業區向我拋出了橄欖枝,開出高薪邀請我加入。到天津工作意味著可以跟住在北京的兒孫團聚,我確實動心過,對方甚至將合同寄過來了。但當大亞灣區管委會領導希望我留下後,我還是謝絕了天津的盛情邀請,毅然選擇留在大亞灣。因為,我參與了大亞灣發展最快的十幾年,見證了大亞灣石化產業從無到有的蓬勃發展,我熱愛這片熱土。
現在,我已經在大亞灣生活了近19年,我看著大亞灣石化區從尚在開發發展成今天的綜合排名全國第二的石化產業基地,這當中,有大亞灣區委、管委會的不懈努力,也有我輩石化人的堅守與奮鬥,我很慶幸,可以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和石化理論基礎,為大亞灣區預防生產安全事故發生、化工生產安全事故應急處理等工作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012年5月,大亞灣石化企業興達公司發生儲罐著火事故。我根據工作經驗和石化理論基礎,向消防部門提出了「控制火勢,充分燃燒,冷卻周邊設備設施,避免引發次生災害」的建議,幫助救援隊伍科學救災,降低火災損失。
2020年6月,我受邀參加大亞灣區「安全生產月」系列活動,為大亞灣區消除事故隱患、築牢安全生產底線提供技術支持。
現如今,我已經在石化產業工作了58年,年輕時和我一起幹事業的同伴們,大多都在家養老,遠在北京的子女也常常給我發來問候,希望我早日退休。但我想說,我身體還行,積累了幾十年的知識和經驗不要浪費了,能夠發揮餘熱,充分發揮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也挺有成就感和自豪感的。能利用我的知識和經驗為大亞灣石化區做些有益的工作,我十分欣慰,也使我的晚年生活非常充實。在將來的時間裡,只要自己的身體扛得住,我就會一直堅持下去,為大亞灣石化產業做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