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1月31日,湖北省紅十字會就「N95口罩36000個」 接收和使用情況發布更正說明,稱1月26日,一家愛心企業向湖北省紅十字會捐贈3.6萬個KN95口罩。經向衛生健康部門了解,該型號產品不能用於新冠肺炎治療定點醫院一線醫護人員防護,但可用於普通防護。本著人道救急的客觀需求和當時的物資現狀,捐贈給武漢科技大學附屬天佑醫院1.8萬個口罩、武漢仁愛醫院1.8萬個口罩。
那麼,名稱僅一個字母只差的「N95口罩」和「KN95口罩」,以及其他各類相關口罩,到底有什麼區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1月25日的一則公告中予以了說明。
據該院發布的《關於協和醫院接受愛心捐贈的相關問題回復》,目前院內急缺的口罩包括N95口罩、外科口罩和一次性醫用口罩。
部分物資需符合或高於以下標準:
一、防護口罩
1. 醫用防護口罩:符合中國GB 19083-2010;
2. N95口罩:美國NIOSH認證,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3、歐洲N95口罩: 歐洲FFP2標準;
4、KN95口罩:符合中國GB 2626 強制性標準,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醫護人員在以下情況下必須使用醫用防護口罩:
① 近距離接觸感染病人;
② 進行有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如吸痰、插管等;
③ 產生體液噴濺可能的操作等。
其他情況可佩戴N95口罩和KN95口罩,佩戴口罩的關鍵在於和面部的密合,就是不漏氣!不能使用帶呼吸器的防護口罩!
二、外科口罩
符合 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完)
此外,國家衛建委疾病預防控制局在1月31日發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不同風險人群防護指南和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口罩使用指南的通知》中指出,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防護效果優於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推薦現場調查、採樣和檢測人員使用,公眾在人員高度密集場所或密閉公共場所也可佩戴。
佩戴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的具體場景包括,在人員密集的公共運輸場所和乘坐交通工具時;他人進入居家隔離人員居住空間時,期間不要觸碰和調整口罩;開展疑似和確診病例調查時;對於標本採集人員、生物安全實驗室工作人員;對於環境清潔消毒人員、屍體處理人員。
另外,對於公共運輸工具司乘人員、計程車司機、公共場所服務人員、武警、交警、安保人員、媒體記者、快遞人員等行業人員,因日常接觸人員較多,存在感染風險,其所在單位應為其配置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或醫用外科口罩或KN95/N95及以上顆粒物防護口罩。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